摘要:几起账号被停、几条内容被删、几个人被罚了。信阳这轮清理行动已经把几宗有问题的账号和内容处理完毕——有的被平台关掉,有的被禁言,有的被行政处罚,违规广告也被责令下架整改。
几起账号被停、几条内容被删、几个人被罚了。信阳这轮清理行动已经把几宗有问题的账号和内容处理完毕——有的被平台关掉,有的被禁言,有的被行政处罚,违规广告也被责令下架整改。
这事儿不是哪个部门单打独斗的,市里、省网信办一拍板,信阳市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几个部门就一起上了。方向很直白:不让有人故意挑事、散布恐慌、煽动网暴。查的办法也很常规——平台自查、群众举报、日常巡查三条腿走路,发现可疑就核实取证,依法按规处置,流程讲究留痕、有据可查,走程序的事就得按程序来。
说到具体的案子,先把结局搬出来再讲来龙去脉,清清楚楚:
商城县那起比较典型,网名“南**豆”转发了一张早就被辟谣的图片,还写了那句话“ 一尸两命,杀人偿命,肚子里还有一个四月大的宝宝”。这话一出,立马有人关心、有人转发,造成了不小的恐慌。网信和公安接到线索后,先把图片与已标注的辟谣资料比对,核查来源、比对时间戳、追踪发布轨迹,证据链一捋清楚就认定是假信息。按治安管理相关规定,对当事人做了行政处罚,整个过程有举报记录、核实证据、送达处罚决定这些环节,手续齐全。说白了,这类用煽情词句去博关注的做法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后果是要承担的。
同样在商城县,还有个店铺抖音认证号“安**修”。店主为了拉流量,标题写得夸张、带刺激性,属于那种典型的“标题党”广告。平台先自查并冻结了相关推广,然后市场监管介入,要求把有问题的广告下架,店主吴某被约谈并责令清理违规内容,接受了批评教育。这个案子的处理路径也挺常见:先让平台停掉推广,监管部门发整改通知,再跟进落实情况。
固始县那边,账号“七**词”发布了多段语音,措辞里带着明显的挑动性,容易激化群体矛盾。网信办核查后认定这些语音是在带节奏,要求平台删除并对账号禁言。处理时先保存了音频证据、截取传播链路,然后下达清除令,平台照办并回传执行情况,最后把禁言决定通知当事人。语音传播速度快、感染力强,这类内容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会更大。
淮滨县那起,账号“下**”长期发攻击性言论,专门针对特定群体挑事儿。网信办看了发帖历史、举报记录和平台留存的信息,认定是恶意带节奏,按互联网账号管理规定要求平台注销该账号。平台关停后,这个账号的影响被迅速切断,相关话题热度也随之下降。
最先被查的息县案子,账号“!**”的梅某,为了刷流量,编发了一条图文,说什么“八万八从缅甸带回来一女性”,配了图,诱导传播。被举报后公安介入调查,查图来源、追踪发布轨迹、固定证据,认定是捏造事实、传播虚假信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梅某作出行政处罚。这类造谣行为,看似能赚点短期关注,碰上法律和平台规则,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这些案子里有几个共同点:先有举报或监测告警,然后核查证据、留痕存档,最后按程序处置;执行主体是平台和行政执法部门联动,处罚形式包括禁言、注销、行政处罚、责令下架整改不一而足。每一步都有记录,既有网信的治理要求,也有公安的法律手段,还有市场监管针对商业广告的监管,几方分工明确,像合了节拍在一起。
说句大白话,人们在网上动不动就搬弄情绪、编故事,很多时候就是为了热度、为了流量。这事儿就像街上摊子喊得越大,围观的人越多,但最后摊主如果把东西弄虚作假,迟早被查。执法部门这样联动,目的也不是整谁,是把边界划清楚——你不能靠制造恐慌和对立来换取点击。
办案过程中也不是简单拍板就完事,证据固定、程序送达、平台执行反馈,这些环节都做到位了。相关的证据和处置决定已经做了登记备案,平台的处理反馈也被记录存档。如果以后还有新的线索,还是会按规定流程继续核查、处置。
来源: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