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落实到各个班级,班主任会根据各自的班情确立具体的形式。比如:有的班级是一套男生班委和一套女生班委,共同管理班级,发挥性别互补优势;有的班级采用AB岗,A、B两位班干部成为“黄金搭档”,共同承担责任,互相学习与补位,有些任务重的岗位还能设立C岗,变成“黄金铁三角
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朝晖实验小学推行“一班双委”
学校书记沈彩虹: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沈彩虹(左2)接受小记者白思语、韩旻宸、唐铉祎的采访
商报记者 徐敏月 文/摄 通讯员 赖橼瑗
9月新学期开学,朝晖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唐铉祎和韩旻宸都多了一重身份——创新班委中的课间管理员和点心管理员。
其实早在上学期,该校302班班主任沈瑛就接到了一个任务——探索创新班委的新形式。经过数月实践,本学期终于确立了“一班双委”模式。
10月22日,朝晖实验小学书记沈彩虹接受了每日商报三位小记者白思语、韩旻宸和唐铉祎的采访,就该校推行的“一班双委”制度发起对话。
什么是“一班双委”
沈彩虹告诉小记者:“‘一班双委’就是在每个班级里同时设立两套‘小班子’,两套班委共同形成互补合作的模式。”
落实到各个班级,班主任会根据各自的班情确立具体的形式。比如:有的班级是一套男生班委和一套女生班委,共同管理班级,发挥性别互补优势;有的班级采用AB岗,A、B两位班干部成为“黄金搭档”,共同承担责任,互相学习与补位,有些任务重的岗位还能设立C岗,变成“黄金铁三角”;还有的班级可以让常务班委负责日常事务,创新班委专攻大型活动,实现“常规”与“创新”并重。
“这打破了我们过去一个班级只有一套班委的传统模式。这两套班委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成为班级治理的‘左膀右臂’,它们职能完整、相对独立,但又必须紧密协作。”沈彩虹说:“核心目的是要通过组织结构的创新,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参与班级管理和服务的机会,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从口号变为现实。”
有人管和“不用管”
有外出任务的班主任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担心:班级课间纪律还好吗?软板的布置完成了吗?下雨了,教室里是不是又湿漉漉的?但从上学期试行创新班委以来,沈瑛的担心就越来越少了。
“竞选创新班委时,我没想到原来很闹腾的一个孩子会竞选安静小卫士。他自己准备了一份演讲稿,面对中队委员的竞争对手也从容不迫,最后以27票对12票高票当选。”沈瑛感叹:“这学期,班级纪律肉眼可见地变好。现在,班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责任到人,同学们现在比我还上心,要求比我还高。我如果有事外出,也不用太担心了。”
据介绍,302班创新班委有4大板块、16个岗位,包括:学习与秩序、能量与环境、生活与后勤、空间与美化,聚焦于非常规的、具有创造性的班级事务。在沈瑛看来,常设班委是班级的“稳定器”与“基本盘”。沿用班长、学习委员等传统核心架构,负责课堂纪律、日常考勤、作业收发等基础性、连续性强的班级事务。创新班委是班级的“活力源”与“增长点”,根据班级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项目化、任期制的方式设立。
沈彩虹表示,“一班双委”制度在三年级试行后,目前已经面向全校所有班级推行。“推行过程中,我们要求‘一班一策’。学校提供制度框架和多种模式选择,每个班级结合各自的年龄特点、学生情况和班级文化,制定适合本班的、独具特色的‘一班双委’实施细则。”
被动管理和主动参与
据悉,“一班双委”已被纳入拱墅区委区政府“忠诚担当、干创事业”实施项目。而朝晖实验小学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推行“一班双委”制度,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实现“全员育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的主人。传统的班委模式,岗位有限,可能长期由一部分能力突出的学生担任,无形中让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失去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一班双委”打破了这种局限,通过岗位倍增和动态轮换,确保每学年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担任班委的经历。这不仅仅是管理能力的锻炼,更是责任意识、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培养。
第二,促进“均衡发展”,塑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生态。创新班委能为不同性格、特长的学生“量身定制”岗位,让善于组织的孩子做“常务”,让创意十足的孩子负责“项目”,让细致耐心的孩子担任“监督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人人出彩。在这个过程中,民主协商、互信共赢的班级文化自然形成。
第三,赋能“未来公民”,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对孩子们来说,“一班双委”制度是一个真实的“治理实践场”。孩子们在“双委”的协作与磨合中,要学会如何分工、如何议事、如何解决矛盾、如何执行决策。这种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治理”的转变,是任何课堂讲授都无法替代的宝贵经验。
来源:凌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