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战爆发后,各国为了表达自己参加或发动战争的正义性,不仅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还发行了大量的漫画或宣传画。
二战爆发后,各国为了表达自己参加或发动战争的正义性,不仅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还发行了大量的漫画或宣传画。
作为“轴心国”之一的日本,为了掩饰发动侵略战争的险恶目的,出版发行诸多违背事实、为自己涂脂抹粉的宣传画。
号召日本民众加入“大东亚战争”的绘作
1940年7月,近卫文麿“二进宫”,就任第38任首相。8月,新内阁发表《基本国策纲要》,时任外相松冈洋右(1880—1946)就政府的外交方针发表讲话,并首次公开提出了“确立日、满、华作为其一环”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
至此,日本“东亚新秩序”的建设范围,已经延展到了“与东亚相邻的英、法、荷、葡等国的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近卫文麿(1891-1945),日本第34任、第38任、第39任首相
为了寻找“一路向南”的理由,日本政府不仅打出了“帮助东亚各国,从欧美侵略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旗号,还提出了“在大东亚共荣圈,排除欧美旧势力,实现日本与东亚各民族和衷共济、共存共荣、邻保互助,实现大东亚的繁荣与安定”的发展目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宣传“大东亚共荣”的主题绘作,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
宣传“大东亚共荣”的主题绘作
下图大致在说:
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一直在欺负我们东亚国家,他们坏事做绝!我们东亚弟兄要团结起来,东亚是我们东亚人自己的东亚!
值得一提的是,图片左上角的丘吉尔的右上角的罗斯福的脸上,露出了一股洋洋自得的表情。
“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下图大致是说:
现如今,日本已经勇敢地站了出来。现在,日本将要与大东亚的其他弟兄们一起,誓把西方白人给赶出去!
反观丘吉尔和罗斯福的表情,已经变得非常凝重和不安了。
从现在开始,驱除白人!
下图大致是说:
我们大东亚有强大的日本,有中华民国(汪伪政府)与日本结盟,有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满洲国”、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国。
日本的“外交”成绩
下图大致是说:
自古以来,大东亚弟兄就有一颗诚实的心,虽然我们的语言和宗教有所不同,但在“共存共荣”的旗帜下,我们弟兄们都是一家人。
宣传“共存共荣”的绘作
下图大致是说:
我们很多“大东亚国家”的年轻人们,主动前往日本留学深造,学习知识,旨在拒绝西方文化的侵蚀。
宣传“向日本学习”的主题绘作
下图大致是说:
众所周知,日本的军人纪律严明、热爱百姓,所有大东亚国家的孩子们,普遍都非常尊敬和热爱他们。
日本军人与孩童
这本漫画的封面,正是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图片中的罗斯福,表情猥琐,面目狰狞,还露出了西方吸血鬼一般的牙齿,伸出了如兽爪般的双手。
杂志封面中的罗斯福
下图的标题写着“罗斯福,世界的敌人”一句,下面的小字是“我们日本军队,向在战争中遇难与受伤的人致以最深的慰问。我们决心要向我们共同的敌人——美国——以牙还牙”。
显然,图片中的死者,死于美军的枪林弹雨中
下图中的几个孩子们,高举着日本、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旗帜,图片上方的人像从左到右依次是希特勒、近卫文麿和墨索里尼。
高举德意日三国国旗的小朋友
下图的大字写着“来吧,朋友”,小字大致是说,“你的生命很宝贵,不要把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战争中,就像这幅图中的人一样,退出战斗吧,我们会善待你们的”。
尽管向日军投降的人欢呼雀跃,但现实情况是,日本对待战俘乃至东南亚的平民,都是非常非常残暴的。
日军“欢迎”降兵
下图的大字写着“我们战斗,我们胜利”一句,下面的小字写的是,“日本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打败你我共同的敌人——美国,给予你们完全的独立”。
结合图片看,小字中的“你们”指代的是菲律宾。
“解放”菲律宾主题绘作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今天,依然有一小撮右翼分子坚定认为,日本的“大东亚战争”,是一场“为了让亚洲各民族取得独立”的战争“
那么问题来了,口口声声说要“解放全亚洲”的日本,为什么不先让朝鲜半岛实现独立呢?现实情况是,除了朝鲜半岛之外,菲律宾、缅甸以及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境内,都爆发过大规模的抗日斗争。
原因很简单,日本从未想过“解放被西方殖民的亚洲国家”。
日本人勾勒出的“大东亚共荣圈”
实际上,早在1941年11月,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拟定的《南方占领地行政实施要领》中,就已经全面确认了占领东南亚的基本目的和基本方针:
对于占领地区暂且实施军政,以恢复治安,确保重要国防资源的迅速获得和维持作战部队的生存”,“石油、橡胶、锡、钨、奎宁等“重要国防资源的迅速获得。
日本发布的“征兵广告”
由此可见,“劫掠资源”一直都是日军入侵东南亚国家的根本目的。所谓“解放东南亚”,真的只是具有蛊惑性的话术而已。
伴随着日本的战败以及国际局势的沧桑流变,东南亚国家最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全面抗战爆发后,基于“迅速灭亡中国”的险恶目的,日军不仅加大了进攻中国的力度,舆论机器也加速运转了起来。
于是,当时手握党政军最高实权的蒋介石,成为了前者大肆嘲讽和丑化的对象,各种以“丑化蒋介石”为主题的绘作,也迅速在市面上流行开来。
老照片中的蒋介石
众所周知,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不仅有以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为首的带有“反蒋倾向”的元老人物,还有以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等与中央政府关系微妙的地方实力派。
因此在抗战爆发后,日军便大肆施展“离间计”,旨在从内部彻底将本就谈不上团结的国民政府“彻底瓦解”。
正在向民众开枪的蒋介石以及“救火”的日军和汉奸
下图描绘的场景,就是旨在挑拨蒋介石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宋哲元和韩复榘等人都被绑住了手脚,并将接受被“排队枪毙”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担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守卫山东及黄河防务的韩复榘,基于“保存实力”的需要,决定不战而退,连续放弃了济南、泰安和济宁等地,引发舆论大哗。为平息民愤,他在1938年1月24日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显然,这幅画的绘制“灵感”,就是“枪毙韩复榘”事件。
蒋介石正在枪毙他的“政敌”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启了旨在统一货币发行权,结束各银行自行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的币制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的协助下进行的。所以,这一时期的中英关系还是不错的。
所以,日本人绘制这幅画的目的,大概率就是警告中国民众,“英国政府信不得”。
英国人打算暗算“老蒋”
下图应该绘制于1938年11月7日。图中文字显示,前一年的这一天,蒋介石离开了南京,赶赴庐山。值得一提的是,后者在前一日的日记“雪耻”条中表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年组织,三年准备。”
图中还提醒读者,1932年11月7日,中日两军在山海关一带爆发武装冲突;1905年的这一天,日俄战争最高指挥官大山岩在“帝都”接受祝贺。
被绑住手脚的蒋介石
在1938年1月至5月间,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防御战役。
遗憾的是,尽管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但依然难以抵抗。为了阻止对方前进,蒋介石在6月9日下令在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河南及其周边的广大地区承受了巨大的经济与人口损失。
显然,下图的“创作灵感”,就是“徐州会战”。
“蒋介石自己跑路了!”
在抗战爆发初期,英美两国都向国民政府提供了数量不菲的贷款。
比如子啊1939年2月,中美签订《桐油借款合约》,向美国进出口银行贷款2500万美元。同年,英国提供了1000万英镑贷款(实际到账不足),用于购买武器;提供500万英镑稳定法币汇率,旨在对抗日本货币战。
当然,既然是“贷款”,一定是会付出代价的,这也是日本政府将蒋介石视为“身体残疾的卖国贼”的主要原因。
“身体残疾的卖国贼”——蒋介石
需要指出的是,在抗战爆发初期,蒋介石一度将“苏联出兵”视为挽救危局的唯一希望。
比如他在1937年12月6日致电李宗仁、阎锡山的电文中称:“南京决守城抗战,图挽战局。一月以后,国际形势必大变,中国必可转危为安。”这里所说的“国际形势必大变”,就是指苏联出兵。
鉴于此,日本方面大肆拿“中苏合作”做文章,将“三民主义”斥为“杀民主义”,将“国民党”斥为“刮民党”,将蒋介石以及宋子文等人视为“勾结斯大林”的“卖国帮凶”,还离间中央与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可谓“一箭三雕”。
讽刺“中苏合作”的主题绘作
资料显示,在1927—1937年间,国民政府发行公债合计26亿元,用于军费与建设,并一度引发了信用危机。除此之外,国民政府不仅接过了北洋政府的外债,还以关税、盐税等为担保重组偿还。
以上种种,无疑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
鉴于此,日本方面将主管财政的孙子文和孔祥熙视为吸食民脂民膏的“吸血鬼”,将时任立法院院长孙科视为“在外交领域一无是处”的失败者。
嘲讽国民党当局的绘作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斯大林与宋美龄二人在蒋介石的身边爆发了激烈争吵,反观蒋介石与宋子文等人早已遍体鳞伤。
图中的蒋介石与宋子文都成为了重病患者
抗战爆发后,日本发行了林林总总的旨在蛊惑中国民众“投降日本”,鼓吹“中日亲善”以及宣传“反共反赤化”等主题的绘作。
比如下面两幅图,就是典型的“投降劝告书”。里面不仅宣称“不杀俘虏”,还会给予“携带武器投降”的士兵以物质奖励。
“投降劝告书”版本一
“投降劝告书”版本二的内容更为详细
下图是日军发布的战报,宣称全面击溃了负责防守河北的鹿钟麟、石友三以及“第八路的军队”等合计十万人的中国军队。
一封战报
显然,这幅图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招降那些或缺乏战斗意志、或疲惫不堪、或不受中央政府信任的国民党军队。
宣传日军优待俘虏的绘作
所谓“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是日本扶持成立的傀儡政权之一,由梁鸿志等人于1938年3月28日成立于南京,管辖江苏、浙江与安徽三省的日占区以及宁(南京)、沪(上海)两个特别市。
1940年,“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与“北平临时政府”以及“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合并为接受汪精卫领导的“国民政府”即“汪伪政府”。当然,后两者除对外关系外,在内政等方面实际不受“中央”的统制,享有非常高的“自治权力”。
宣传“维新政府”的主题绘作
宣传“维新政府”的地图
宣传“北平临时政府”的主题绘作。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维新政府”还是“北平临时政府”,使用的旗帜都是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宣传“北平临时政府”的主题绘作
宣传徐州沦陷的绘作,日军宣称已经打通了连接华北与华中的交通线。
宣传“徐州沦陷”的主题绘作
从图中下方的旗帜判断,这是宣传汪伪政府的绘作——“抗日预示着战争”,投靠“汪伪政府”将会得到和平。
汪伪政府的旗帜上角,会多一个“和平反共建国”的条幅
下图是旨在宣传“反对排日”与“反共”的主题绘作,鉴于里面使用的是中文,就不做解说了。
反对抗日与“反共”的主题绘作
最后想说的是,历史记忆不应成为政客手中的“玩具”而随心所欲地进行“重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历史有所敬畏。
展开来说,无论是广岛、长崎的核爆和东京大轰炸,还是“南京大屠杀”、“慰安妇”以及“劫掠东南亚”等问题,均应视为亚洲诸国“共享”的战争记忆。直面历史,寻找真实历史记忆的目的,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为了坚守今天和未来的和平。
来源:汗八里文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