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玄学!九九重阳是“凶日”,最旺自己的“3件事”;重阳安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00:46 1

摘要:昨晚刷朋友圈,看到老同学发了这么一句,配图是香山缆车里老两口一人一只智能手环,笑得比红叶还亮。

“爸妈把重阳节过成了‘免费体检日’。

昨晚刷朋友圈,看到老同学发了这么一句,配图是香山缆车里老两口一人一只智能手环,笑得比红叶还亮。

忽然意识到,这个被年轻人调侃“老人专属”的节日,已经悄悄换了引擎——它不再是日历上干巴巴的“登高插茱萸”,而是一场千亿规模的“银发双十一”。

景区比年轻人还会玩。

北京香山把缆车刷成“茱萸粉”,扫码就能领一枚AR电子茱萸,手机一晃,唐朝人怎么插茱萸、喝菊花酒,3D小人给你演一遍;西安大雁塔更绝,直接开出“孝亲登山专线”,坡道缓到轮椅能飙车,半路还有红十字小哥蹲点测血氧,比男朋友都贴心。

数据说,全国1200多家景区同时放价,60岁以上免票,55岁以上半票,就差把“带爸妈来”写脸上了。

吃的也卷。

京东刚出的报告,低糖重阳糕销量暴涨215%,广州酒家干脆把糕点做成“调色盘”:南瓜黄、紫薯紫、抹茶绿,老中医在旁边点头——五色入五脏,一口下去治啥不好说,朋友圈先治了“滤镜荒”。

最离谱的是菊花酒,加了枸杞和罗汉果,喝起来像王老吉泡了个温泉,甜得心安理得,反正0糖0脂,爸妈干三杯都不带眨眼的。

远在外地的子女,也有“云尽孝”套路。

支付宝里搜“电子茱萸”,3天一个亿访问量,戳进去能给爸妈下单上门换灯泡、洗空调、通下水道,比打电话问“吃了吗”实在多了。

抖音那边更催泪,#重阳家书挑战赛#,8.7亿播放,全是“教老妈用智能手机”“给老爸染黑发”的短视频,弹幕一片“看哭了”,手指却很诚实地点了下一个。

但最扎心的不是这些热闹,是后台一条私信:

“给爸妈买了智能手环,他们天天把步数截图发我,比当年我发成绩单还积极。

原来,科技没替代亲情,只是给想念搭了个信号塔。

手环每震动一次,等于隔空喊一句“我挺好,你别惦记”。

有人吐槽“重阳节变购物节”,可转念想想,要是没有半价门票、没有低糖糕点、不会用小程序,多少爸妈宁愿在家省几十块,也不肯开口让子女带他们出门。

市场把“孝顺”打包成套餐,看似铜臭,却也让“不好意思”的那句“爸妈咱出去走走”变得更容易说出口。

所以,别纠结“传统变味”这种伪命题。

唐朝人登高是为了躲灾,今天人坐缆车是为了让爸妈别累着;古人插茱萸驱邪,今人贴智能手环监测血压——核心动作从没变:在季节拐个弯的时候,给最亲的人加一层Buff。

真要说建议,三条足够:

1 给爸妈手机装个“长辈模式”,字体大到怀疑人生,他们就不用眯着眼找通讯录里你的名字。

2 重阳糕自己蒸,代糖+核桃+南瓜,成本不到三十块,却能换来老妈“我闺女是大厨”的半年广告。

3 甭管多忙,把他们的手环绑定到你的手机,哪天步数突然掉线,你比谁都先知道该打电话。

节日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定时闹钟,提醒你把日常不敢说的那句“我怕你们老”翻译成行动。

至于形式是登高、是手环、还是电子茱萸,真没那么重要。

只要爸妈那天笑得比枫叶红,重阳节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来源: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一点号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