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重阳节,你会想到什么?是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还是毛泽东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提到重阳节,你会想到什么?是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还是毛泽东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古往今来,重阳节被称为“重九”、“老人节”、“茱萸节”、“菊花节”......重阳节作为传统节日,虽历朝历代的习俗有不同,但其核心还是以登高、赏菊为主......
古时登高并不是为了闲情逸致,而是为了避险,祛除灾厄。南梁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记载了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跟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说其说九月九日这天,汝南会有大灾,你告诉家人缝制装有茱萸的囊袋,将其系在手臂上,出门登高饮酒。桓景照办,傍晚回家,发现家中鸡犬牛羊都死了,一家人躲过此灾。
登高时“配茱萸”是标志,如王维诗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因其浓烈的气味,成为古人驱邪避灾之物。宋之前,茱萸盛极一时,到了宋之后,黄花,也就是菊花逐渐代替了茱萸。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九月赏菊 故宫博物院藏
菊花,九月花。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簪菊的习俗。
而提到菊花,不得不说陶渊明。关于重阳节,陶渊明还有段“白衣送酒”的故事: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这年重阳节,他没钱买酒,坐在院子菊花丛边惆怅。这时,这时,王弘派了一位白衣仆童送来一坛酒,陶渊明大喜,开始畅饮,并作了《九日闲居》。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关于簪菊风俗,唐朝时就有记载,杜牧也曾写过“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之悠然见南山 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灾难拍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