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突然投降曹操?一场合肥之战,打出了三国最塑料的同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04:56 1

摘要:老铁们,今天咱们唠一个三国时期经典的“塑料兄弟情”故事。你以为孙权和刘备是铁板一块?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历史的棋局上,前一秒还能把酒言欢的盟友,后一秒就可能在你背后捅刀子。公元217年,东吴扛把子孙权,竟然主动向死对头曹操递上了降书顺表。

老铁们,今天咱们唠一个三国时期经典的“塑料兄弟情”故事。你以为孙权和刘备是铁板一块?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历史的棋局上,前一秒还能把酒言欢的盟友,后一秒就可能在你背后捅刀子。公元217年,东吴扛把子孙权,竟然主动向死对头曹操递上了降书顺表。

这操作是不是看起来很迷?别急,今天咱们就深扒一下,这场突如其来的“投降”背后,藏着多少被现实毒打后的无奈、算计和委曲求全。这一切,都要从那块让孙刘两家争得头破血流的“肥肉”——荆州说起。

第一章:借出去的荆州,泼出去的水?孙刘同盟的裂痕从何而起

话说在赤壁之战那会儿,孙权和刘备联手,一把火把曹操烧得灰头土脸,算是结下了革命的友谊。战后分地盘,刘备占了荆州南部的桂阳、零陵、武陵、长沙四个郡,听起来不少,但都是“老少边穷”地区,没啥发展前景。

而东吴呢,拿下了战略级要地——南郡和江夏。尤其是南郡的核心江陵(今天湖北荆州),这地方可了不得,它就是卡在长江咽喉上的一根刺,谁占了它,谁就掌握了西进益州(四川)的跳板,和北上中原的桥头堡。

刘备看着自己手里的穷乡僻壤,心里那叫一个憋屈。于是他找到孙权,开始了他的“表演”:“权哥,你看我这地盘,种庄稼都费劲,更别说发展壮大了。你把江陵借我用用,等我拿下益州,立马还你,骗你是小狗!”

孙权一想,让刘备去前面跟曹操硬刚,自己在后面捡便宜,这买卖好像不亏。行,借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备借荆州”——其实借的是南郡的江陵。也正是这个“借”字,给日后孙刘联盟的彻底崩盘,埋下了一颗巨雷。

诺言变戏言:刘备的“空头支票”

剧本本来写得挺好,刘备也确实争气,扭头就拿下了益州,成了“刘益州”。孙权一看,乐呵呵地派人去收房子:“玄德老弟,益州到手了,江陵该还了吧?”

你猜刘备怎么说?他两手一摊:“哎呀权哥,别急嘛!等我打下了凉州,凉州!一定把江陵还你!”

好家伙,这饼画得比天还大!从益州到凉州,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你这不就是明摆着耍赖不还吗?孙权当场血压就上来了:“跟我玩文字游戏是吧?当我东吴是Hello Kitty?”所谓的盟友信誉,在核心利益面前,瞬间碎成了一地鸡毛。

盛怒之下,孙权直接发兵,硬抢!一口气拿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在成都一听,也急眼了,亲自带着益州主力部队火速赶回,命令镇守荆州的关羽随时准备开干。

眼瞅着两位盟友就要为了块地盘打得你死我活,全武行即将上演。

曹操:最佳“场外调解员”

就在这节骨眼上,北边的曹操动了。他大手一挥,兵发汉中!汉中这地方,紧挨着刘备刚捂热乎的益州。刘备心里“咯噔”一下:老家要被人掏了!这还跟孙权打个什么劲?

没办法,现实逼人低头。刘备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孙权讲和。最后双方各退一步:长沙、桂阳两郡正式划给东吴,但江陵,刘备是死活不撒手,算是正式归属了他。

孙权答应了这个看似亏本的买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行,荆州我先放一放。现在曹操的主力都在汉中,他家门口江淮一带肯定空虚,这不正是我抄他老窝的天赐良机吗?”

他以为自己是去捡便宜的黄雀,却不知道,合肥城里,一只名叫张辽的猛虎,正等着他送上门来。

第二章:逍遥津惊魂:张辽八百破十万,打得孙权怀疑人生

公元215年,孙权亲自挂帅,带着东吴的十万精锐,号称“十万”,浩浩荡荡杀向合肥。在他看来,这波是飞龙骑脸,怎么输?

神兵天降:张辽的“斩首行动”

可他万万没想到,他面对的,是曹操留下的“梦幻组合”。曹操早就料到他这一手,给合肥守将张辽、李典、乐进留下了一道指令,但只安排了分工:乐进守城,张辽、李典出击。具体怎么打?你们自己看着办!

这给了张辽极大的发挥空间。他一看城外乌泱泱的吴军,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趁他们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干他娘的!

但这个计划遭到了同事的质疑。老成持重的乐进觉得太冒险,而和李典跟张辽素来不和,更不愿意配合。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关键时刻,张辽拍案而起:“成败在此一举!你们还犹豫个啥?”这话点燃了李典的职业操守,他慨然道:“这是国家大事,我岂能因私废公!”看,真正的猛人,吵归吵,闹归闹,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

当夜,张辽募集了八百敢死队,杀牛宰羊,饱餐一顿。第二天天刚亮,城门大开,张辽一马当先,如同猛虎下山,直扑孙权的中军大帐!

这招“中心开花”把吴军打懵了。张辽和他的八百勇士,在十万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砍杀,竟然直接冲到了孙权的帅旗之下!孙权的护卫大将陈武被杀,身边的亲兵被冲得七零八落。逼得孙权本人只能亲自提枪上阵自卫。

“孙十万”的至暗时刻

好在张辽人少,冲杀一阵后又被吴军围住,但他愣是带着部下又杀了出来。此战,东吴的士气被彻底打垮。仗打到这个份上,孙权已经没了心气,围攻合肥多日毫无进展,只好下令撤军。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那还只是普通的败仗。可真正的“名场面”才刚刚开始。

大队人马都撤得差不多了,孙权自己和少数高级将领、亲兵还留在逍遥津北岸。张辽在城楼上看得真真切切,机会来了!他立刻率军冲出,直扑逍遥津,目标只有一个——活捉孙权!

这下可真是捅了马蜂窝。吴军众将拼死护主,甘宁、吕蒙等人奋力抵挡,凌统的亲兵全部战死,本人身受重伤……场面极度混乱。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孙权骑马逃到一座断桥边,眼看就要被追上,结果他的马竟然超常发挥,一跃而起,跳过了断桥!这堪比刘翔跨栏的惊天一跃,总算让他捡回了一条命。

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名字能止小儿夜啼。而“孙十万”(孙权带十万大军被张辽暴打)的梗,也流传至今。孙权算是被彻底打怕了,江东君臣的心理阴影面积,无限大。

第三章:认怂还是布局?孙权的“投降”是一场精明的算计

时间来到公元217年,曹操已经稳稳拿下了汉中,可以腾出手来收拾东吴了。

孙权坐在他的建业宫里,心里拨拉着小算盘,越算越心凉:

1. 北边是打不过的噩梦: 合肥之战的心理创伤还没愈合,跟曹操硬刚,短期内纯粹是找死。既然打不过,那就先加入。

2. 西边是赖账的“老六”: 刘备占着江陵不还,毫无诚信,这个盟友有名无实。而且他刚刚拿下汉中,风头正劲,再让他占着荆州上游,以后他顺流而下打我怎么办?

两害相权取其轻。 很明显,眼前的曹操是猛虎,而身边的刘备,则是一条养不熟的白眼狼。猛虎暂时摸不得,但白眼狼的地盘,可以找机会抢过来。

于是,孙权做出了一个让天下人瞠目的决定:遣使纳降,向曹操称臣。

这一招看似“认怂”,实则高明:

· 规避风险: 立刻解除了北线的军事压力,避免了曹魏的全力打击。

· 争取时间: 获得了宝贵的战略喘息期。

· 调整枪口: 可以名正言顺地把战略重心转移到荆州,对付刘备。

所以,这不是投降,这是一场以退为进的政治豪赌。 曹操当然也知道孙权不是真心,但既然对方服软,自己也乐得暂时稳定东南战线,便顺水推舟地接受了。

孙刘同盟,至此名存实亡。脆弱的塑料兄弟情,彻底破裂。

后果与尾声:连锁反应与历史轮回

后果:荆州易主,将星陨落

孙权的枪口调转向西,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打得曹操都想迁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权看着荆州防务空虚,笑了。他联合曹操,背后捅刀,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腹背受敌,最终兵败身亡,荆州这块战略要地,终于落入了东吴之手。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也为了夺回荆州,在公元221年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得精锐丧尽,自己也含恨病逝白帝城。

这一连串的惊天大变局——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其最初的导火索,都可以追溯到公元217年孙权那封“屈辱”的降书。 他的一步棋,彻底改变了三国的力量格局。

结论:利益,是唯一的永恒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孙权归降曹操,根本不是什么真心实意的臣服,而是一个军事上受挫、政治上被盟友背叛的强者,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冷酷选择。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谓的孙曹同盟,不过是局势下的权宜之计,脆弱得像一张纸。所以后来,当刘备去世,诸葛亮主政蜀汉,立刻遣使修复与东吴的关系,孙权也毫不犹豫地再次握手言和。

因为他们都明白,面对强大的曹魏,弱小的孙刘两家,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活下去。分则两害,合则两利。历史的轮回,总是充满了如此现实的讽刺与智慧。

来源:神兽课外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