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结束之时,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美国支持下,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争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政权;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
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结束之时,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美国支持下,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争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政权;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要求相矛盾。
1945年8月,蒋介石公开向毛泽东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接连几日,中共中央对蒋介石的谈判邀请做了极为细致的分析,最终讨论决定,接受蒋介石邀请。1945年8月28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光明的国家前途慨然而行,饱经战乱的人们由此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同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国共双方会谈从第二天上午开始。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欢迎宴中举杯相庆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在重庆山洞林园官邸为他举行了欢迎宴会。席间,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委员长”,蒋介石则称毛泽东为“润之”。会后,蒋介石还邀请毛泽东在林园下榻。一对较量了十几年的老对手再次聚首,气氛似乎相当融洽。
对于毛泽东的到来,蒋介石心中还是很得意的。他在8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应召”二字把蒋介石高高在上的心态表露无遗。
他从未以平等之心看待中共,在他心目中,国民党与共产党更像封建时代的一种君臣关系。在这样的心态下,谈判注定不会顺利。
1945年8月29日清晨,吹拂着千树百花的秋风,送来阵阵清香,风景独好的林园内,莺啼蝉叫,黄鹂鸣翠。毛泽东打破了在延安时的工作生活习惯,早早地起床了,到外面散步,呼吸着外面清新的空气,不时伸开双臂,舒展着身躯。
在曲径蜿蜒的林园后山小道上,齐吉树陪毛泽东漫步予楼旁的甬道上,正好与也已早起的蒋介石不期而遇。俩人从林阴深处沿着长满青苔的石级,拾级而止,然后就座于林阴道边的一个圆石桌旁。
一阵客套之后,闲聊间蒋介石对毛泽东说:“润之啊,如果说当年你能跟着我该多好啊!这中国就不会变得像现在这么乱,我中华民族复兴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如同这重庆的雾霾,前路茫茫!”
毛泽东听后笑了笑便顺着蒋介石的话,反问蒋介石:“那应该如何看拨开云雾见晴日呢?”
老蒋:“当然是要统一中国,只有天下归一,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昌盛。”
此时,毛泽东也借着《三国演义》的典故说道:“天下大势,当然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蒋介石表示说:“一个国家最好只有一个主义和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不然就如同眼前这棵大树一样,个个枝节四处乱长,缺少生长的方向。”
然而,毛泽东却不认同;毛泽东说:“我倒觉得枝繁叶茂的好,坏死的树才会没有枝叶啊?”
蒋介石:“枝叶再多,如果没了主干,就没参天大树了。”
毛泽东:“奉见最多者方为主干,今日之中国,只有为人民的利益,努力奉献之主义、之政党、之领袖,才能够带领人民走向民族复兴啊!”
毛泽东一段正气言语让蒋介石佩服不已,为了拉拢毛泽东,蒋介石甚至说要让出总统一职。他说道:“只要等国家能统一成功之后,总统一职,润之兄来担当,也可以啊!”
毛泽东:“一国之权柄,哪有私自相授的;只要有和平、有团结、有民主,不管他谁当总统,中国都会迎来光明。”
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场,中国才会迎来光明;到那时不论你我谁当这个国家领袖,相信都不会有人有意见。”
来源:聂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