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入10月下旬,本该在冬春才活跃的甲流就迫不及待冒头了。10月25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周报显示,10月6日至12日,全省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阳性检出率已达14.18%,不仅高于上周的13.18%,还超过了12.44%的基线水平,其中90.79%都是甲型H3
刚入10月下旬,本该在冬春才活跃的甲流就迫不及待冒头了。10月25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周报显示,10月6日至12日,全省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阳性检出率已达14.18%,不仅高于上周的13.18%,还超过了12.44%的基线水平,其中90.79%都是甲型H3N2流感病毒,学校已经出现了聚集性疫情。甲流这东西来势汹汹,一旦中招就是高烧、浑身酸痛、咳嗽鼻塞齐上阵,大人孩子都遭罪。其实只要提前在家备好5类关键药物,摸清用药门道,就能从容应对,不用手忙脚乱。
必须说清楚,备药不是囤药,每类选1-2种够用就行,关键是对症、安全。下面这5类药都是2025版流感诊疗方案里推荐的常用药,兼顾成人和儿童场景,实用性没得说。
一、抗病毒药:48小时内用是关键
甲流是病毒引起的,抗病毒药才是“对症下药”的关键,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还能降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但这类药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可不能自己随便吃。
1. 奥司他韦
这是应对甲流的“老熟人”,也是一线用药,对甲型流感病毒抑制作用明确,1岁以上孩子和成人都能用。最关键的是抓住“48小时黄金期”,发病后越早吃效果越好。成人一般每次75毫克,一天吃2次,连吃5天;孩子得按体重算剂量,家长千万别凭感觉给。
有些人吃了可能会恶心、呕吐,随餐吃能缓解不少。对奥司他韦过敏的人不能用,肝肾功能不好的得减量,这些细节都得留意。
2. 玛巴洛沙韦
这是近几年的“新药”,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成人和5岁以上孩子通常吃一次就行,不用天天惦记服药。它的抗病毒原理和奥司他韦不一样,就算遇到对奥司他韦耐药的病毒,可能还管用,给没法用奥司他韦的人留了个选择。
不过它价格比奥司他韦高些,同样得在发病48小时内用。过敏的人不能用,孕妇和哺乳期妈妈得让医生评估后再决定能不能用。家里备一种抗病毒药就够了,没必要两种都买,免得浪费。
二、退烧止痛药:缓解高烧浑身痛
高烧是甲流的典型症状,体温飙到39℃以上很常见,还带着头痛、肌肉酸痛,整个人都蔫蔫的。这时退烧止痛药就能派上用场,快速改善体感。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这两种是医生最推荐的,安全又有效,大人孩子都能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起效快,副作用相对小,全家备着都合适;布洛芬不光能退烧,止痛效果更突出,要是浑身酸痛得厉害,选它更对症。
用的时候有讲究:成人一天最多吃4次,每次间隔至少4小时,过量了伤肝伤肾;孩子必须按年龄、体重算准剂量,不能随便减加,更不能用成人药。这两种药不能一起吃,不然容易出不良反应。有胃溃疡、肾病的人,得问过医生再选。
三、止咳祛痰药:分清楚干咳和有痰
甲流的咳嗽要么是撕心裂肺的干咳,要么带着咳不出来的痰,夜里咳得没法睡太折磨人。得根据具体症状选药,可别盲目“一刀切”地止咳。
1. 右美沙芬
适合没痰的干咳,止咳效果很明确,成人和12岁以上孩子能用。但得控制好剂量,吃多了可能头晕、犯困,所以吃药后别开车、别操作机器。孕妇、哺乳期妈妈和哮喘患者得慎用。
2. 乙酰半胱氨酸
要是咳嗽带痰,还不容易咳出来,就选这种祛痰药,它能把痰液稀释,方便咳出来。有口服溶液、颗粒等剂型,孩子可以选颗粒剂,按年龄调剂量。对它过敏的人不能用,有胃溃疡的得小心。
家里最好备一种止咳药和一种祛痰药,根据症状换着用。要是咳嗽超过5天还不见好,反而更严重了,得及时去医院,排查是不是引发了肺炎。
四、缓解鼻塞流涕药:呼吸顺畅才舒服
甲流一犯,鼻子就像被堵住了,不通气还老流鼻涕,尤其晚上睡觉,用嘴呼吸又干又难受。这类药能快速缓解症状,让人喘口气。
1. 盐酸伪麻黄碱
它能收缩鼻腔里的血管,减轻鼻塞,成人和6岁以上孩子能用。有口服溶液、药片等剂型,吃了可能会有点头晕、口干,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得慎用。
2. 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
这是物理缓解的“安全牌”,没有药物成分,刚出生的宝宝、孕妇都能用。喷到鼻子里冲洗一下,能把鼻腔里的病毒、分泌物冲出来,鼻塞很快就缓解了,还能湿润鼻腔,减少不适感。
建议优先备生理性海盐水,特别是家里有小孩或孕妇的,安全没副作用;盐酸伪麻黄碱可以当补充,鼻塞实在严重影响呼吸时再用。
五、辅助护理品:这些小东西很实用
除了药,一些护理用品能让应对过程更顺利,减少不少麻烦,同样值得备着。
1. 体温计
测准体温才能判断病情轻重,电子体温计就挺好,测的快、读数清楚,全家都能用;有小孩的家庭可以再备个耳温枪,哄着孩子几秒钟就测完了,特别方便。
2. 退热贴
属于物理降温的辅助工具,孩子发烧时贴在额头,能缓解头部不适,减少高烧带来的烦躁哭闹。但得记住,退热贴不能代替退烧药,体温超过38.5℃还是得吃药。
3. 口罩和消毒用品
甲流主要靠飞沫传播,家里有人感染了,戴口罩能减少传染给家人的风险;用酒精湿巾、消毒液擦门把手、桌子这些常摸的地方,能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
用药安全别忽视,这些红线不能碰
备药是为了应急,但用药安全才是第一位,还有些情况必须及时去医院,可别硬扛。
1. 用药安全原则
• 所有药都得在有效期内用,按说明书或医生的话吃,别随便加剂量、延长吃药时间;
• 孩子用药一定要算准剂量,不能拿成人药减量给孩子吃;
• 孕妇、哺乳期妈妈,还有有肝病、肾病、高血压这些基础病的人,吃药前必须问医生;
• 药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防止误吃。
2. 必须就医的情况
• 高烧烧了3天还不退,或者体温超过40℃;
• 咳嗽越来越重,还喘不上气、胸口疼,甚至咳出血;
• 精神差、嗜睡,甚至意识模糊;
• 呕吐、腹泻厉害,口干、尿少,像是脱水了;
• 本来的基础病加重了。
甲流季提前到来,提前备药不是恐慌,而是科学应对。但大家得明白,药物只是辅助手段,预防才是根本。平时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再加上接种流感疫苗,才能从源头减少感染风险。
家里备好这5类药和护理用品,再做好日常防护,就算遇上甲流也能沉着应对,不用慌里慌张。可要是病情真的严重,千万别硬扛着依赖备用药,及时去医院才是最稳妥的。健康的事容不得马虎,科学备药、理性应对,才能好好守护家人的健康。
来源:社保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