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荣光背后,是贵州军政军民团结一心、共筑梦想的生动实践和凡人小事。这里,有一条条通向幸福的坦途,有一首首传唱深情的赞歌,有一堂堂浸润人心的课程,有一个个旧貌换新颜的村庄,有一所所传承红色基因的学校,更有一条条畅通无阻的暖心通道。
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荣光背后,是贵州军政军民团结一心、共筑梦想的生动实践和凡人小事。这里,有一条条通向幸福的坦途,有一首首传唱深情的赞歌,有一堂堂浸润人心的课程,有一个个旧貌换新颜的村庄,有一所所传承红色基因的学校,更有一条条畅通无阻的暖心通道。
“黔城双拥情”系列报道聚焦贵州军地创新实践,挖掘双拥工作中的特色案例与典型人物,从讲述“一城一特色”的双拥故事,传递“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厚情谊,折射出新时代贵州双拥工作的力度和温度。
车出杭瑞高速鸭溪收费站,迎面便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这里是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的“门面”——迎宾大道。街面上,餐饮、住宿、医药、商超,各色商铺鳞次栉比,装潢现代。
然而,这条街在当地还有另一个名字:“双拥一条街”。
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双拥一条街全景
细心观察,会发现这条街的寻常与不寻常。800米不到的街道上,有48户的店门进口处,都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匾——“拥军示范店”。牌匾提示,凭军官证、军士证、义务兵证、优待证等有效证件均可获消费优惠。走进店内,收银台上的优惠承诺一目了然。
街上的“乡老头鸭溪凉粉店”是第一家挂上拥军牌匾的店铺。店主谭庆给出的日常折扣令人咋舌:凭证全部5折。
“为啥这么定?”
“鸭溪凉粉,做工考究,用料很实。卖7折以下都是亏本。”谭庆为人直率,说话不绕弯子,“承诺5折,就是赔本赚吆喝。”
乡老头鸭溪凉粉店门头
为什么对拥军这件事如此“上心”?
“你说,我能不拥军吗?”谭庆反问道。他的家族中,有七位军人:岳父、叔叔、兄弟、儿子……都当过兵。叔叔的手掌曾被子弹击穿;兄弟在部队执行任务,伤了牙,一口牙几乎都是假的;岳父前几年去世,火化后的骨灰里,捡出来的弹片,足足有小半斤。
家族的从军史,让“军人”二字深深刻在谭庆心里。常来吃粉的王福存在老兵留言本上写道,“一朝入军门,终身有军魂。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祝老板生意兴隆!”
每当翻起老兵留言本,谭庆的心里总是暖暖的。
老兵留言本
2023年10月,当鸭溪镇政府和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有了打造“双拥一条街”的想法时,谭庆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他不仅立刻挂上牌子,还主动当起了宣传员,一家一家地上门去沟通。
“没有军人保家卫国,哪来我们安心致富发展?”这是谭庆给全街同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谭庆的这份心思,街坊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他的倡议,一呼百应。一家经营肠旺面的商户,觉得自家8折优惠有点“高了”,悄悄跑来找工作人员“通融”:“我遇到退役军人,多加一瓢肠旺总可以吧?!”
商户们拥军是真性情,但镇里也立了规矩:承诺不兑现、服务跟不上,一次投诉挂黄牌,两次投诉就撤牌,永不续用。
播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永生回忆说,创建过程中,商户们的热情非常高,除了几家租期快到的门店,几乎实现了全员参与。
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双拥一条街
今年,鸭溪镇又深挖当地夜市特色,打造“拥军夜明珠”。大岚路的13家夜市摊点自愿签订“拥军协议”,加入了“拥军大联盟”。
从最初的48家,到现在的61家,涵盖餐饮、医疗、商超、住宿、加油站、夜市……这个镇上的“拥军”队伍越来越壮大。镇里打算条件成熟时,就打造“双拥小镇”,让拥军商铺遍地开花。
“现在还有10多户商户主动申请加入。”鸭溪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杨光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一审 何永利
二审 田洋
三审 孙晓蓉
来源:天眼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