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23年07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23年07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够为普通网友提供专业的军事基础知识,二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太平洋上的直布罗陀
特鲁克环礁位于西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东部,现属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这个地方分别距莫特洛克282千米、拉包尔1120千米、夸贾林1537千米。整个特鲁克环礁呈三角形,直径65千米、周长225千米。特鲁克环礁由14个侵蚀严重的高耸火山岛群组成,周围环有69个沙礁和珊瑚岛组成的环礁,环礁围成了一个面积为2129平方千米的泻湖。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红色区域)与特鲁克环礁(红圈处)地理位置图
特鲁克群岛的概述图
特鲁克环礁主要岛屿为摩恩岛、杜伯伦岛、费恩岛、乌曼岛、乌多特岛和托尔岛,陆地总面积为100平方千米。环礁共有五条水道可供船只进出,泻湖内水深适宜、风平浪静,是世界上最佳的天然泊地之一。这个环礁面积之大,大到可以容纳整个二战时代的日本联合舰队。
特鲁克环礁主要岛屿
1941年至1942年冬天,日军逐渐占领了中太平洋地区众多岛屿。这些岛屿与特鲁克环礁连接在一起,在中太平洋地区形成了庞大的蛛网。此处距离日本本土约3700千米,是日军夺取吉尔伯特群岛、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的重要跳板,可威胁澳大利亚与美国之间补给线上的萨摩亚群岛和斐济群岛。日军占据特鲁克环礁后甚至可以直接出兵威胁澳大利亚。
日军部署在特鲁克的战机加强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的外围防御。这里同时也是一座中转基地,日军战机可从这里起飞飞到拉包尔,然后再飞到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而联合舰队可以从特鲁克出发,直接攻击瓜岛和莫尔兹比港的美军,无形中阻碍了美军向所罗门群岛前进的步伐。
“约克城”号航母舰载机拍摄的日占特鲁克埃滕岛机场。当时机场上的日军飞机大多已经起飞逃离。
日本人其实早就占领这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胜国从德国人手里接过了特鲁克环礁的控制权。此后日本干脆拒绝其他国家人员到访特鲁克环礁,同时也严禁当地土著离开群岛。只有经过允许的日本国民才可以到访这里,特鲁克环礁俨然已被日本当成军事重地。
长时间的封锁导致美英澳三国情报机构无法获得关于特鲁克的军事情报,只能通过猜测大致估计特鲁克环礁的防御水平。他们认为,特鲁克的整体防御水平应该已经达到了珍珠港的标准,因此美国情报机关称特鲁克为“日本的珍珠港”或“太平洋上的直布罗陀”。
不过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日本并未在特鲁克的基础建设上投资太多。虽然日本海军直接管理特鲁克,但控制权在1920年交给了海军民政委员会。1929年之后,特鲁克的实际管理者是日本内阁的殖民事务省。直到1939年11月之前,特鲁克环礁上几乎没有任何军事设施。
1930年 日治时代的克鲁特土著警察
图示:从德国手中夺得南太平洋群岛的殖民地后,日本政府的殖民同化进程并不顺利。由于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只有图中的帕劳建有日本移民区。
当然,日本人对于特鲁克的管理并不宽松。日本人将当地土著与外界完全隔离并将众多岛屿用日语重新命名,将杜伯伦岛重新命名为“夏岛”。特鲁克环礁盛产热带农产品,但日本殖民者并未在发展当地经济上投入精力,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特鲁克将潜在对手赶出中太平洋。
德国控制时期将特鲁克环礁的行政中心设在杜伯伦岛上。当时整个岛屿上只有不到1200栋建筑。杜伯伦岛上还有一个小型码头,码头停泊了几艘驳船和油轮用来装货。另外还有几座小型油库以及一个可容纳50架飞机的水上飞机基地。此时的特鲁克尚不具备停靠大型舰船的能力,港口也没有重型起重机来装卸货物,岛与岛之间的货物运输必须依靠驳船和舢板进行。
美军空袭期间“企业”号航母舰载机上拍摄的特鲁克日海军前哨站与水上飞机基地,可见地面高炮已经完全被压制
特鲁克的燃油设施也极为有限,6个储油罐仅能储存4.9万吨燃油,三艘油轮的装载能力加起来仅有750吨。当时一艘战列舰的燃油储量为4500吨,巡洋舰为2000吨,驱逐舰为400吨,如果想为大型舰船输油,这点装载能力绝对不够。
特鲁克环礁之所以在1939年之前还未建设成为一座军港很大原因是日本经济能力有限。日本人认为只要有足够强大的海军,即使没有在特鲁克构筑海上防御工事也没关系,因为实力不如日本海军的其他国家海军绝不敢轻易攻击特鲁克环礁。
日军的经营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后,不少在太平洋地区拥有殖民地的西方列强将注意力转移到欧洲。日本决定利用这一机会为自己在中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做准备。想在中太平洋地区扩张,特鲁克环礁的位置至关重要。群岛拥有一个广阔的锚地,泻湖内的岛屿周围可以停靠大型作战舰船,岛屿上可以修建机场。
只要特鲁克环礁的控制权掌握在日本手里,那中太平洋地区岛屿防御链就不会被铰断,同时可以出动海空力量攻击美、英、澳等国在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地。所以从1939年11月开始,日本终于下定决心要将特鲁克环礁打造成为一个海空基地。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特鲁克成为日本海军除本土外最大的军港。1939年至二战结束,这里一直是第四舰队总部。1942年中期至1944年2月,特鲁克也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前进基地,第六舰队也将司令部设于乌曼岛。1941年至1943年,特鲁克作为“不沉航母”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这里修建大型机场不仅可以保卫军港,还可以当做飞行中转站。
1943年停泊在克鲁特环礁基地的 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
到了1944年1月,特鲁克已经拥有了更多大型建筑,包括一座潜艇基地,一座鱼雷储藏室和维修车间,一座弹药储存掩体,一座雷达站,一个无线电测向站,几个维修车间和一座装机为1000千瓦的发电站。
但特鲁克的基础设施依旧很简陋。杜伯伦岛只有约70个小型维修作坊,铁路最大承重为35吨,两个鱼雷维修车间一周仅能维修22枚鱼雷。虽然这里有潜艇基地,但基地内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潜艇掩体都没有。虽然日本在1941年从本土运来一个能力为2500吨的干船坞,但一次可维修舰船数量仅为7艘。大型舰船以及驱逐舰以上的舰船只能返回日本本土维修。
日本海军在1941年11月至1944年2月之间共修筑了4座机场,包括摩恩岛上的2座机场,埃滕岛和帕拉姆岛上各修建1座机场。摩恩1号机场位于摩恩岛西北角,长1200米,这里主要部署轰炸机。摩恩2号机场位于摩恩岛南侧,长1000米。埃滕岛上的机场长1000米,宽85米,这里主要部署超过200架战斗机。帕拉姆岛上的机场长1200米,宽100米,到了1944年长度扩展到1430米,这里主要部署轰炸机。
“无畏”号航母舰载机拍摄的特鲁克环礁上的日军水上飞机基地。图中可见多架零式水观已经被击中起火。
虽然这些设施规模并不大且稍显简陋,但还是引起美军的担忧。为了巩固特鲁克的防御,1944年1月,日军将第52师团调往特鲁克。特鲁克的守军人数立即激增至1.42万人,不仅人数增多,火炮与防空高炮数量也有所增加。
特鲁克环礁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这里易守难攻,只要把进入泻湖的海上通道用水雷和岸炮封锁好,特鲁克环礁几乎可以抵挡来自海上的任何攻击。泻湖周围的岸防炮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895年。至于如何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日本海军选择派驻大量战斗机,而不是在岛上增设高炮。
早期的日本帝国海军 将对美作战的希望寄托于舰队决战
不能不打
1943年,面对战场颓势,特鲁克成为日军保卫太平洋战争初期战果的防御核心。1944年,美军已经突破日军在战争初期构建的本土防御圈并夺回了吉尔伯特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同时开始攻击新几内亚和新不列颠的日本守军,计划未来夺取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
日军本土防御圈
所罗门群岛位置图
特鲁克环礁、雅浦群岛和贝里琉都是日军占据的据点,同属加罗林群岛。美军穿过马绍尔群岛和新几内亚,无论是前往菲律宾还是马里亚纳,势必要经过加罗林群岛,尤其是特鲁克。通向东京的道路或许不直接经过特鲁克,但却在其驻岛日军的海空力量打击范围之内。
对于如何处置特鲁克的日本守军,美海军内部有两种声音。一是完全占领特鲁克,消除其威胁,其锚地可供美军使用。二是不需要占领特鲁克,仅凭美军强大的海空力量彻底摧毁日军部署在特鲁克的作战飞机和海军舰队。后一种方案只需要炸毁其地面设施,摧毁其锚地,使其完全丧失使用价值即可。随后美军即可实施“蛙跳战术”绕过特鲁克,直取马里亚纳或菲律宾。
1943年12月初,美军开始对马绍尔群岛实施大规模空袭,登陆前两天进行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准备,全歼岛上日军航空兵和作战舰艇,摧毁大部分永备工事,给日军以重大杀伤。2月1日,美军在舰炮和航空火力支援下,绕过外围岛屿直接在主岛夸贾林环礁南北两端登陆,全歼岛上近8000名日军。同日,美军占领马朱罗环礁,未遇抵抗。随后又相继占领沃托、纳穆和乌贾等岛礁,2月7日占领夸贾林环礁,24日占领埃尼威托克环礁。
马绍尔群岛位置图
为减少伤亡,美军对日军重点设防的米利、沃杰、马洛埃拉普和贾卢伊特环礁围而不攻,仅以海空火力实施压制和封锁。事实证明,以强大的海空力量摧毁特鲁克完全可行,针对特鲁克的空袭行动也提上日程。
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在1944年年初时拥有6艘舰队航母和4艘轻型航母,其中舰队航母每艘可搭载85架舰载机,轻型航母每艘可搭载35架舰载机,理论上一次可投送660架舰载机。这一数量是全盛时期该岛日本海军的两倍。除了作战舰船数量增多之外,质量与战斗力也有所提升。全新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已经服役,该级航母作战能力比约克城级航母更为强大。面对美军高昂的士气加上精良的装备,特鲁克环礁的日本守军显然无力招架美军的“铁拳”。
埃塞克斯级是美国海军所建数量最多的一级航空母舰(二战期间建造了17艘),在二战太平洋战争中起了显著作用
图示:1944年正值美国海军的快速航母舰队实力最强的时期,埃塞克斯级与独立级航母构成的打击编队不仅舰载机数量众多,航母的航速与生存性也全面达到了巡洋舰以上的水平。
“冰雹”来袭
1944年1月底,美军对夸贾林环礁发起代号“燧发枪”的两栖登陆作战,拉开了马绍尔群岛战役的序幕。在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的战略规划下,环礁内的纳穆尔岛和夸贾林岛应先后于1月31日至2月7日间被攻克。行动第二阶段,美军计划登陆夸贾林西北459千米的埃尼威托克环礁,以便取得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前进基地。
1944年的“燧发枪”行动期间,一架日本海军“天山”鱼雷机正试图撞击“约克城”号航空母舰。
此时如何处置距离埃尼威托克仅1077千米的特鲁克环礁便成了美军不容忽视的问题。此时停泊其中的联合舰队可能会对登陆行动构成威胁,也有可能向南增援拉包尔,阻挠麦克阿瑟在新几内亚发动的钳形攻势“车轮”行动。
经过商议,美军参谋长会议最终决定,“燧发枪”行动与“车轮”行动同时进行。2月17日,美军按计划发起“燧发枪”行动,登陆埃尼威托克环礁,由第58特遣舰队第4分队为登陆提供空中支援。同一时间,第58特遣舰队其余分队对特鲁克环礁进行代号“冰雹”的空中打击行动,意在消灭日军在特鲁克部署的航空兵,进而全歼联合舰队。“燧发枪”行动与“车轮”行动只要成功一处,即可在中太平洋或西南太平洋彻底击垮日军。
独立级轻型航母上的战斗机飞行员正在进行起飞前的检查。
对于日本人而言,随着阿留申群岛和所罗门群岛战役相继失利,至1943年9月底,日军大本营被迫改变太平洋战争初期以来的进攻策略,转为保存现有战果。他们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战区划定了一条“本土防御圈”。鉴于当时所罗门及新几内亚局势危急,日本海军军令部主张联合舰队至1943年12月后酌情放弃特鲁克,将主力转移至帕劳。
但新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认为,为避免分散兵力在多条战线的遭遇战中被逐渐蚕食,联合舰队必须继续留在特鲁克,以便抓住战机在马绍尔群岛与美军展开决战。然而随着日军航空兵在支援布干维尔岛的“吕号作战”中损失惨重,吉尔伯特群岛也被美军占领。在马绍尔群岛与美军展开决战化作泡影。
此时,特鲁克的战略价值急剧下降。古贺在1944年1月指示联合舰队作好疏散准备,计划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分批撤出特鲁克。
对于美国海军,此时进攻特鲁克最大的难题还是缺乏情报,由于日本长期封锁特鲁克,美军手里连一张像样的地图都没有。日本在岛上修筑了多少防御工事,部署了多少高炮阵地,港内有多少军舰,机场上有多少战机,美军一概不知。开战前的空中侦察十分必要,1944年2月4日,美海军派出一架PB4Y-2“解放者”轰炸机从布干维尔岛托罗基纳机场,飞往特鲁克上空,来回往返约3700千米。
图示:PB4Y-2反潜机是美国康维尔公司研制的一型反潜作战飞机。该机改造自PB4Y-1“解放者”,具有一个加长机身、军舰型的内部结构、装备更大火力的防卫武器、改进了发动机整流罩。
虽然云层覆盖了部分岛屿,但此次侦察依旧是成功的。根据航拍照片显示,特鲁克环礁中间的泻湖上挤满了日军军舰,包括一艘战列舰(“武藏”号),2艘航母,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20艘驱逐舰和12艘潜艇。这架PB4Y-2的到来立即遭到各战舰防空火力和战机的拦截,但PB4Y-2甩掉了日军战机,安全返回托罗基纳机场。
武藏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之一。
“冰雹”行动中,美国海军派出斯普鲁恩斯指挥的第五舰队下辖的第58特遣舰队主力,指挥官为米切尔少将。第58特遣舰队包括约翰·里夫斯少将指挥的第1分队,阿尔弗雷德·蒙哥马利少将指挥的第2分队,以及费德烈·谢尔曼少将指挥的第3分队。塞缪尔·金德少将指挥的第4分队负责支援埃尼威托克登陆行动,不直接参加“冰雹”行动。
第1分队下辖航母“企业”号、“约克城”号,轻型航母“贝劳森林”号,3艘重巡、1艘轻巡和9艘驱逐舰负责护航。第2分队下辖航母“埃塞克斯”号、“无畏”号,轻型航母“卡伯特”号,3艘重巡、1艘轻巡和7艘驱逐舰负责护航。第3分队下辖航母“邦克山”号,轻型航母“蒙特雷”号和“科本斯”号,2艘重巡和11艘驱逐舰负责护航。
3支分队中共有5艘攻击型航母、4艘轻型航母、8艘重巡、2艘轻巡和27艘驱逐舰。除“企业”号为战前设计的约克城级,其他4艘大型航母均为埃塞克斯级,作战能力极为强悍。
美军打击编队航行期间,一位军官正乘坐吊篮往返驱逐舰与独立级航母之间。
考虑到有可能和联合舰队“大和”号和“武藏”号等主力巨舰展开海战,心思缜密的斯普鲁恩斯还调来了威利斯·李少将指挥的美国海军快速战列舰舰队。这个舰队拥有“北卡罗莱纳”号、“马萨诸塞”号、“南达科他”号、“亚拉巴马”号以及两艘最新的衣阿华级战列舰“衣阿华”号和“新泽西”号,共计六艘战列舰。这个分舰队的战列舰共有54门406毫米口径主炮,即使面对大和级战列舰也不落下风。
负责给快速战列舰舰队护航的是5艘重巡、5艘轻巡以及25艘驱逐舰。为了防止日舰逃脱,斯普鲁恩斯还在特鲁克周围布设了9艘潜艇,将特鲁克像铁桶一般围了起来。希望能和联合舰队决战的斯普鲁恩斯坐镇“新泽西”号亲临前线,该舰主桅上升起了斯普鲁恩斯的将旗。
参加“冰雹”行动的是约克城级的“企业”号。这艘传奇航母当时刚刚完成因战事紧张而延期进行的大修。
联合舰队逃跑
古贺听闻美军战机飞临特鲁克上空侦察,预计美军会在2月21日前后对特鲁克动手,于是立即下令联合舰队于2月10日离港疏散,撤往帕劳和本土。2月10日,古贺乘坐“武藏”号战列舰,在“大淀”号轻巡和“白露”号驱逐舰的护卫下起锚出航,逃离了特鲁克。
古贺撤走后,特鲁克的防御由第四舰队司令小林仁中将接手。小林知道这是个自杀式任务。至1944年2月,日军的防御工作远未完善,由于地理和预算限制,特鲁克无法建造大型船坞,岛上高炮仅40门(其中双联装127毫米高炮4门、76毫米高射炮2门),没有火控雷达引导。岛上共有各式战机365架,其中仅125架可以出动,所有战机分属两支舰队和两支航空战队下共10支航空队,指挥关系极为复杂。岛上的陆军部队也完全不受海军调遣。面对强大的美军特遣舰队,贫弱的特鲁克防御如同纸糊的一般。
一艘日本海军驱潜艇在逃离特鲁克的途中被美军战斗机击中,此时舰艇已经严重进水,锅炉即将爆炸。
到了2月12日,联合舰队主力已经撤离特鲁克前往帕劳,但第十战队旗舰“阿贺野”号轻巡尚在这里。原来,1943年11月11日美军轰炸拉包尔时被一枚近失弹炸伤,随后被一枚鱼雷击中船尾。11月12日,“阿贺野”号又被美军“巫喙鲈”号潜艇射出的鱼雷击中舰桥下方船体无法航行,只好留在特鲁克。此时该舰所有舰员都心急如焚,他们知道多留一秒都有可能招致覆灭。
在经过紧急修理后,2月16日,“阿贺野”号在“追风”号驱逐舰和第28号驱潜舰的护卫下离开特鲁克驶向日本本土佐世保。然而16点45分,“阿贺野”号又被美军“鳐鱼”号潜艇盯上了。“鳐鱼”号立即对准“阿贺野”号发射4枚鱼雷。其中2枚鱼雷击中“阿贺野”号右舷,“阿贺野”号立即燃起大火,船体大量进水。
阿贺野号轻型巡洋舰
“追风”号于20点试图靠近“阿贺野”号,但当时风浪太大,“追风”号根本无法靠近。21点,“阿贺野”号舰长松田尊睦下令弃舰。一旁的“追风”号和第28号驱潜艇立即开始营救落水者。前者营救了包括松田在内的489名船员,后者营救了128名船员。营救完毕后,“追风”号和第28号驱潜舰立即撤回特鲁克。
接到“阿贺野”号遇袭的电报后,日军派出了“那珂”号轻巡前往救援。中途接到前者沉没消息后,“那珂”号也驶回了特鲁克。至此,日本海军的大型舰只能跑的都跑完了。到2月17日,特鲁克港内只留下第四舰队2艘老式轻巡,8艘驱逐舰,第六舰队3艘潜艇(伊-10、吕-36和吕-42)以及众多运输船、货船、维修船、辅助舰以及堆积如山的物资。
图示:“那珂”号轻巡洋舰属于川内级,是一艘一战风格的5500吨型轻巡洋舰。太平洋战争期间已经落伍,所以仅是作为分舰队司令的礼仪座舰运用。
空袭开始
2月12日,美军第58特遣舰队3支航母编队从马朱罗启航,2月15日,编队在埃尼威托克环礁以北与油轮汇合进行加油,随后高速驶向西南方向。2月17日,编队抵达杜伯伦岛东北方向167千米海域,这里就是攻击点。为了防止轰炸特鲁克之前被日军发现,美军编队特意绕道而行。2月17日凌晨4点30分,编队航向转为东北偏东,航速增至20节,舰首迎风。就在美军起飞第一架舰载机时,日军部署在群岛上的雷达站发现了美军战机动向并发出了警报。
“冰雹”行动开始前的VF-10中队飞行员在航母的飞行准备舱合影。他们中大多是战争爆发后参军的战斗机飞行员
美军编队5艘主力航母派出的第一攻击波全部由72架F6F“地狱猫”战斗机组成,其中“邦克山”号派出24架,其余航母各派出12架。第一攻击波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尽一切可能摧毁空中或地面上的日机,在美军派出轰炸机和鱼雷机之前,将特鲁克的天空清除干净。该战术由米切尔少将提出并首次在“冰雹”行动中应用。
日军松懈的戒备,通信设备的不足,再加上混乱的指挥导致防空警报一再拖延。帕拉姆岛上的机场预警时间有30分钟,埃滕岛上的机场预警时间只有10分钟,而摩恩1号机场在美机已经飞临头顶时才派出战机。
一架F6F战斗机正从斯普鲁恩斯舰队的“蒙特雷”号轻型航母上起飞攻击特鲁克。
虽然日军已经接到警报,但72架“地狱猫”的突然出现依旧打的日军措手不及。绝大部分日军飞行员都在杜伯伦岛上,根本没有时间返回摩恩岛和埃滕岛。日本海军二零一航空队和二零四航空队这样的主力航空兵单位由于准备不足,机场上的零式战机尚未装弹。地勤人员准备工作必须从装机枪弹开始,进度十分缓慢。但两个航空队还是在第一轮战斗中让35架零战起飞。
另外,驻扎在特鲁克的日本海军五十一航空队有25架零战轰炸型也及时起飞。在海岸边,日本海军还有17架水上飞机为了躲避美军攻击而起飞。至此为了迎击72架“地狱猫”,驻岛日军派出零战35架,零战轰炸型25架,水上飞机12架,零式观测机5架,共计77架。
虽然日军数量多于美军,但想使用水上飞机拦截“地狱猫”简直就是自不量力。这些涂着绿色涂装的日军飞机转眼间就被占据高度优势的“地狱猫”悉数击落了。
兵临克鲁特环礁的美军战机
完虐日本零式战机的 美军F6F地狱猫
解决完应战日机后,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于6点10分抵达特鲁克环礁上空。他们立即对摩恩岛、埃滕岛和帕拉姆岛上的4座机场以及杜伯伦岛上的水上飞机基地进行扫射,又“顺手”摧毁了地面露天停放的约40架日军战机。
紧随其后的是18架“复仇者”鱼雷机。这18架鱼雷机分成3组,每组6架,挂载了大量集束炸弹和燃烧弹。它们飞临特鲁克环礁上空后立即向4座机场洒下成片的炸弹,转眼间机场掩体内以及跑道上日军被悉数摧毁。
空袭克鲁特环礁基地的美军 TBF鱼雷轰炸机
一架“复仇者”鱼雷机拍摄的空袭开始后的环礁泄湖内景象
当时从特鲁克准备运至拉包尔的100架全新零战52型战斗机正首尾相接地放在埃滕岛上,这些飞机全部被美军摧毁。
在17日清晨的空袭中,美国海军航空兵摧毁、击落和击伤日军战机365架,其中击落包括51架战斗机在内的56架飞机。日军125架具备作战能力以及110架等待组装或修理的战机被摧毁,美军仅损失4架“地狱猫”。至此,日军驻特鲁克的海航力量,基本已经被消灭。
68架“地狱猫”和18架“复仇者”完成任务后立即返回,下一波攻击也即将到来。第二波美军的攻击目标是泻湖内停泊的日军舰船。为此第58特遣舰队发起了全甲板攻击,即出动航母一半可用战机,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鱼雷机。在17日剩余时间里,美军战机几乎毫不停歇地对特鲁克进行打击,到黄昏结束之前,累计发起30次攻击,平均每20分钟就会对特鲁克轰炸一次。
美军每个攻击波包含18至30架战机。轻型航母出动的攻击波规模较小,而主力航母出动的攻击波规模通常为30架,每艘航母在17日全甲板攻击4次,每架战机则平均出动2架次,累计投下400吨弹药,其中包括70枚鱼雷。
停泊在特鲁克泻湖内的日军各型舰船遭遇灭顶之灾。“约克城”号派出的“复仇者”投下的鱼雷首先击中了“富士川丸”号飞机运输船,该船于2月18日7点15分沉没。不过多久,乌曼岛(日方称为冬岛)以东停泊的“里约热内卢丸”号货船2号货仓被“约克城”号派出的SBD俯冲轰炸机投下的455千克炸弹击中,随后火药库被引爆。2月18日,“里约热内卢丸”号最终沉没在乌曼岛以东36米深的海床上。
第一波空袭开始后,特鲁克环礁内未能逃离的日军军辅船已成为瓮中之鳖,生火逃离已经不可能了。
一艘民船改装的日军海军油船被“企业”号的舰载机击中,万吨油轮瞬间爆炸了。
被美军击沉的“富士川丸”号补给船沉没位置较浅,如今在水面上可以看到它的残骸。
“企业”号派出的“无畏”式轰炸机和“复仇者”鱼雷机向停泊在杜伯伦岛北侧修理舰“明石”号旁等待修理的“清澄丸”号特设巡洋舰发起攻击,一枚炸弹击穿船体爆炸。“清澄丸”号立即向左倾覆,随后沉没。停泊在水上飞机母舰“秋津洲”号旁边,一同装卸货物的特设巡洋舰“爱国丸”号也遭到美军轰炸。从“无畏”号和“埃塞克斯”号起飞的舰载机轮番对“爱国丸”号进行轰炸,8点15分,一枚炸弹直接击穿甲板在厨房爆炸。
第一波攻击结束后,日军立即着手修理“爱国丸”号,但第二波攻击很快到来。8点30分,“无畏”号上的美军飞行员詹姆斯·布里奇斯驾驶的“复仇者”发射一枚鱼雷,直接命中船体前部货仓。“爱国丸”号立即燃起大火,同时引爆了前部货仓里的氧气鱼雷。壮观的爆炸将这艘伪装货船炸成碎片,距离爆炸点几十千米外的日军炮台都感受到了震动。
因遭遇轰炸而发生殉爆的爱国丸号
沉没于水底的“爱国丸”号补给舰。
布里奇斯的座机也被爆炸所连累坠毁。鱼雷爆炸当场共造成12名船员阵亡,船上日本海军第68警备队的730名日军和189名军属人员随船沉没。当其他船只前来搜寻时,发现爆炸点附近飘满了残骸与残肢断臂。在同一锚地,“天城山丸”号也被“企业”号派出的第10鱼雷机中队发射的鱼雷击中,随后沉没。
“企业”号派出的其他“复仇者”盯上了正以12节航速向外海的“文月”号驱逐舰。被鱼雷击中的“文月”号立即遭到重创。附近的“松风”号驱逐舰冒着空袭前来救援,试图对其进行拖拽,但猛烈的空袭以及舰体大量进水导致拖拽工作断断续续。随后日军医院船“天应丸”号也前来参与,但此时的“文月”号内部海水已经没过锅炉房,舰体开始向左倾,拖拽变的越来越困难,2月18日,“文月”号最终沉没,船上29人丧生。
“文月”号属睦月级驱逐舰,在“冰雹”行动中它因维修不及时而未能逃离特鲁克。
在泻湖内,另一艘日本海军的特设巡洋舰“赤城丸”号正通过规避机动逃避攻击,它成功通过北水道逃往外海。7点16分,正在附近海域上空飞行的“复仇者”见状立即扑向“赤城丸”号。这艘伪装货船的2号船舱被炸弹击中,“赤城丸”号随即疯狂地提速向北逃窜。9点10分,5号船舱两侧再次被炸弹击中,船只燃起大火并大量进水。舰员已经知道自己的末日将近。10点30分,舰长黑崎林藏大佐下令弃舰,幸存者转移至“香取”号训练巡洋舰上。这时海面上漂浮的舰员遭到了美军战机的扫射。
在日军的战史中记载,“赤城丸”上载运的日本驻特鲁克民政人员中,挤在救生艇上的妇女和儿童“自愿”让出了位置给落水日军,“不想给水兵添麻烦”。这显然是对现场日军自身暴行的“美化”。事实是日军强迫这些非军事人员充当“人质”,一见美军袭来,却与自己的家属争抢起了救生艇。“赤城丸”号最终于10点47分在北水道外海域沉没。
战列舰的猎物
上午9点23分,斯普鲁恩斯从编队中抽调战列舰“衣阿华”号、“新泽西”号,重巡“明尼阿波利斯”号、“新奥尔良”号,驱逐舰“伊泽德”号、“舒列特”号、“伯恩斯”号和“布拉福”号组成第50.9战斗群,在外海沿特鲁克逆时针环绕。他们的任务是击沉一切外逃之敌。
12点47分,“新泽西”号上的水上侦察机在第50.9战斗群前方约40千米处发现日军正在沿北水道外逃的“香取”号训练巡洋舰、驱逐舰“舞风”号、“野分”号以及特设猎潜艇“第15昭南丸”号组成的第4215船队。斯普鲁恩斯下令,舰载机不许对第4215船队发起进攻,他要使用大口径舰炮轰沉第4215船队。
13点10分,美军驱逐舰率先对“第15昭南丸”号炮击,后者随后被“新泽西”号战列舰127毫米口径副炮击沉。两艘重巡奉命脱离战斗群,与两艘驱逐舰合作分别在1.7万米距离和1.6万米距离炮击“香取”号,然后距离慢慢缩短至1.3万米。这是一场一边倒的炮战,“衣阿华”号发射406毫米主炮炮弹46枚,“香取”号也使用舰炮和鱼雷进行绝望还击。交战13分钟后,身负重伤的“香取”号突然向左倾覆,露出船底累累弹孔,最终在13点41分沉没。“香取”号释放的3艘救生艇也遭到了美军战机的扫射,艇上人员全部被被打死。
“冰雹”行动中击沉的“第15昭南丸”号驱潜艇同型艇模型。
图示:“香取”号巡洋舰是“冰雹”行动期间美国海军直接击沉的日军最大型作战舰艇。该舰是日本海军战前建造的专用训练巡洋舰,武备水平较差。
绝望挣扎中的“香取”号,此时该舰舰面武备已经全部被美军战列舰的重炮摧毁。
“香取”号被击沉后,“舞风”号的末日也到了。13点43分,“舞风”号便被美军重巡击沉,舰上的日本海军第4驱逐队司令矶久研磨、舰长萩尾力以下240人全部丧命。而“舞风”号发射的鱼雷被美舰避开。
一同逃窜的“野分”号利用空隙全速向西航行。在这艘驱逐舰后方,美国海军最新锐的“衣阿华”号和“新泽西”号快速战列舰正在追赶。炮声响起了,美国战列舰在3.1万米至3.5万米距离上对“野分”号实现跨射,但并未击中。“野分”号在逃窜途中发射了4枚鱼雷,其中1枚鱼雷从“新泽西”号前方远处划过。凭借微弱的速度优势,“野分”号最终逃过美军追杀,2月24日抵达横须贺。
50分钟后,在特鲁克西侧航行的第24号驱潜艇被第50.9战斗群发现。16点55分,该艇被“伯恩斯”号驱逐舰击沉。第50.9战斗群的追杀于18日清晨6点结束。斯普鲁恩斯后来再给妻子玛格丽特的信中写道:“实在不幸,我军渴望追歼日军主力舰队,但小鬼子在特鲁克一艘大舰都没留下。”
第24号驱潜艇属于第13号级驱潜艇,它是一种弥补驱逐舰不足而建造的简易反潜舰只。
13点15分,“埃塞克斯”号上派出的“复仇者”机群开始攻击“北洋丸”号。两枚炸弹直接命中“北洋丸”号船尾,随后来自“邦克山”号航母的“复仇者”又向“北洋丸”号发射了两枚鱼雷,其中一枚鱼雷命中。“北洋丸”号的主锅炉被引爆,不久之后该船沉没。
日本海军第27驱逐队的“时雨”号和“春雨”号两艘驱逐舰在收到美军空袭警报后立即起锚从特鲁克逃跑。“时雨”号在空袭中被一枚炸弹击中,舰上鱼雷发射管、主炮被击毁,66人伤亡。“春雨”号也差点被炸弹命中,两艘驱逐舰比“香取”号晚了大约一个小时离开环礁。但第50.9战斗群此时正全神贯注攻击“香取”号和“舞风”号,因此这两艘舰也侥幸逃出特鲁克。
“企业”号航母甲板上,第二波攻击特鲁克的“复仇者”鱼雷机正在降落。
夜间的战斗
2月17日至18日夜间,日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击。隶属于日本海军五八二航空队的4架97式舰攻借助黑夜的掩护向美军编队飞去。日本海军第二十二航空战队的七五五航空队和七五三航空队也派出5架一式陆攻从1000千米之外的天宁岛机场起飞,前往特鲁克“凑热闹”。19点04分,97舰攻和一式陆攻在特鲁克以东190千米处发现美军编队。美军舰船上的雷达探测到来袭日机后,“约克城”号立即起飞具备一定夜战能力的F4U“海盗”战斗机进行拦截。
日军机群躲避了美机的拦截,之后在很远的距离上向美军编队发射鱼雷,其中一架一式陆攻发射的鱼雷击中“无畏”号航母。鱼雷击中右舷舰尾并在水线以下爆炸,导致舵机卡死,操舵室进水。这次中雷导致“无畏”号死亡11人,受伤17人。米切尔立即下令“无畏”号脱离编队,返回埃尼威托克环礁。轻型航母“卡伯特”号,2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负责为“无畏”号护航。
“企业”号上VF-10中队的一架F6F战斗机带伤返回,日军的小口径机枪虽然射穿了机翼,但并未严重毁伤这架飞机
美军也在17日夜间对日军发起了攻击。2月18日凌晨2点,VT-10鱼雷机中队的12架装备雷达的TBF-1C“复仇者”从“企业”号起飞。这批先进的鱼雷机每架挂载4枚227千克炸弹,在黑暗中低空急速飞向特鲁克。当飞临特鲁克上空后,美军飞行员熄灭了所有航行灯。明亮的月光照在海面上倒也显得不是那么黑暗。
12架战机以1分钟为间隔开始对杜伯伦岛和埃滕岛的锚地进行攻击。日军听到天空中传出发动机的轰鸣声后,意识到美军战机来袭,便打开了探照灯进行搜寻,防空高炮同时开火试图拦截美机。但装备性能的代差导致他们根本找不到美军飞机。
在轰炸中,12架“复仇者”总计投中13枚炸弹,近失7枚,击沉日军舰只8艘,击伤5艘。包括特设加油船“第三图南丸”号等船只被击沉。5点55分,12架“复仇者”安全返回“企业”号。
来到“新泽西”号战列舰上视察的尼米兹(右)与斯普鲁恩斯交谈,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完全消灭日本海军
第二天的空袭
此时,米切尔比起开战当天缺少了两艘航母,但他并未减弱攻击强度。2月18日清晨,美军继续对特鲁克发起大规模空袭。米切尔延续了17日的战术,在18日白天派出的首批战机全部由“地狱猫”组成。此时日军已经没有战机能够起飞,机场上七横八落地躺着日机残骸,现在制空权已经牢牢落在美军手里。泻湖里的日军舰船要么已经沉入海底,要么已经燃起大火遭到重创,丧失航行能力,无法离开锚地。因此美军战机把注意力放在防空阵地和地面设施上。
美军战机在18日白天开始攻击日军机场,摩恩机场上的两座机库被夷为平地,帕拉姆机场在20天内都无法使用,杜伯伦岛和埃滕岛上的油库也被美军炸毁,无线电测向站、雷达站和通信设施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在第二天的攻击中,“企业”号起飞的“无畏”式和“复仇者”盯上了在库奥普环礁内触礁的“太刀风”号驱逐舰,该舰在17日空袭中幸免于难,但于18日清晨被三枚455千克炸弹炸沉。
VF-9中队的一架F6F战斗机正在攻击“太刀风”号驱逐舰,峰风级老旧的平射舰炮对于航母舰载机毫无威胁。
前文曾提到的“追风”号驱逐舰在救起包括“阿贺野”号舰长松田在内的489名船员后,接到命令返回特鲁克。此时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追风”号正试图从北水道驶入泻湖。附近的岸防炮阵地发来消息,询问“追风”号为何要冒着空袭的危险返回特鲁克,舰长鱼野只好回复:“执行命令。”
图示:“冰雹”行动开始前,日本海军的“阿贺野”号轻型巡洋舰在逃离中被美军潜艇击沉。结果营救起该舰幸存舰员的“追风”号驱逐舰居然返回了特鲁克,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此时日本海军第四舰队意识到命令发错了。机关马上更改命令让该舰掉头逃跑驶向塞班岛,但鱼野看到这条命令时已经太晚了。从“邦克山”号起飞的“地狱猫”此时正在附近飞行,看到孤零零的“追风”号立即扑了上去。大口径机枪射出的密集弹雨将倒霉的鱼野舰长打成了筛子。舰上的士官们慌忙请旁边的炮术长松田中尉接替指挥,结果松田刚说了几句话,就也被打死了。
士官们又找来刚被从水里捞上来的“阿贺野”号炮长今泉正次少佐接替指挥,结果今泉刚一上舰桥就也击毙了。之后第四个前来接替指挥这艘小驱逐舰的是“阿贺野”号的前舰长松田,他赶到舰桥时看见满地都是尸体。此时5架“复仇者”在“地狱猫”的掩护下赶到战场,向这艘驱逐舰发射了鱼雷。交叉射来的鱼雷令“追风”号避无可避。一枚鱼雷击中“追风”号后,巨大的爆炸直接将舰首撕开一个大口子,破损的舰体迅速涌入大量海水。
不一会,该舰的舰尾就像跷跷板一样翘出水面,几分钟后“追风”折断了,灌满海水的前半部分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翻转着扎向大海深处,最后以倒扣的姿势砸进泥沙之中。而后半部分则重重拍在海面上,然后笔直的沉了下去。“追风”沉没的过程只有几分钟,该舰上搭载的176名舰员以及获救的“阿贺野”号489名船员中仅有26人幸存。
潜水爱好者发现的“追风”号残骸,这艘舰上至今仍可以发现日军的遗骸。
40多年以后,特鲁克已经成为一处著名的潜水胜地。由于远离岛屿和其他沉船,“追风”号残骸一直都没被发现。直到1986年3月1日,致力于整理和书写战时故事的日本作家吉村朝之偶然采访到了当年“追风”号的幸存者。根据幸存者的描述最终发现了“追风”号残骸位置。
另一方面,特设加油船“富士山丸”号在18日11点被美军鱼雷机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巨大的爆炸和冲击波撕开了船尾大部分舱室,“富士山丸”号主发动机遭到重创,该船很快停了下来。经过短暂挣扎后,舰长高山大佐下令弃舰。仅仅一小会儿后,船尾开始下沉,船首高高翘起,末日到了。正在卸载鱼雷的特设潜水母舰“平安丸”号左舷中部被两枚炸弹和一枚鱼雷击中,随后在9点30分被击沉。
参与“冰雹”行动的埃塞克斯级“邦克山”号航母,请注意它采用的切割迷彩以及矮小的桅杆。
在第二天的攻击中,日本海军的水上飞机母舰“秋津洲”号逃脱了。该舰19日到达了沃莱艾环礁,之后与前来迎接的“早波”号驱逐舰退避到帕劳。特设医院船“天应丸”号由于红十字标志的庇护,也逃出了特鲁克,在收容部分幸存者后前往塞班岛。至此“太刀风”号和“追风”号是18日美军空袭取得的最大战果。
到了18日中午,日军的抵抗已经微乎其微。特鲁克对美军登陆埃尼威托克环礁无法构成威胁,因此斯普鲁恩斯和米切尔下达了停止攻击的命令。第58特遣舰队随后向北驶向埃尼威托克环礁外围海域,支援登陆埃尼威托克环礁行动。
整个“冰雹”行动中,美军损失轻微。他们仅损失了12架战斗机,7架“复仇者”,6架“无畏”俯冲轰炸机,2架水上飞机。另有10人在事故中丧生,50名机组成员中有20人被水上飞机或潜艇营救。“无畏”号航母遇袭时有28名船员伤亡,这就是美军的全部损失情况。
图示:“冰雹”行动中,一架从美军巡洋舰上起飞搭救落水飞行员的OS2U水上飞机受损迫降,被搭救飞行员与搜救机飞行员正在等待驱逐舰的帮助。
两天的行动中,美军击沉日军战舰11艘、运输船及辅助船只32艘总计20万吨(创下单日击沉吨位最高记录,占当时整个日本拥有船舶总吨位的4%,约占整个日本三个月造船吨位)、击伤船只13艘。他们共击落日机约70架、摧毁地面敌机约200架,烧毁燃料储备1.7万吨、粮食2000吨,打死打伤日军约600人,另有几千人随舰沉没。
特鲁克完全失去了作为军港和前进基地的使用价值,被日军称为“海军丁事件”。
“冰雹”行动开始时的日本海军第四舰队司令小林仁。他无兵可用,也不能逃走。但最终活了下来。
虽然“冰雹”行动被称为“日本的珍珠港事件”,但两者在规模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美军无论是出动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远超日本。“冰雹”行动在日本所谓的“本土防御圈”上砸出了一道深坑。
特鲁克环礁面对美军空袭竟如此不堪一击,舰船的巨大损失令日军上下极为震动。日军高层对此高度重视,责成海军省军务局联合军令部对特鲁克的作战准备、作战实施、尽职情况等各项事宜进行调查,试图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海军军务局派出了由海军水雷学校校长大森仙太郎少将、海军大学校教官直井俊夫大佐以及海军航空本部委员池上二男中佐组成调查团。一行三人于1944年3月下旬从东京出发,途经塞班抵达了尚在日军控制中的特鲁克。
经过一周的走访,调查团在特鲁克排查出航空部队指挥关系复杂以及港口装卸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但考虑到当时联合舰队正在中太平洋节节败退,为了避免动摇军心,调查团最终在调查结论中仅表示:“从大局来看,以如此弱小的兵力试图抵挡如此强大的攻击,无论作战指挥人选如何,结果也难免大同小异。”
“蒙特雷”号轻型航母上,一架F6F战斗机正通过升降机提升到飞行甲板上。
倒霉的守将小林仁也未被过多责难,仅受到了转入预备役的处分。但到了战后,小林仁却被批得体无完肤,指责他身为特鲁克指挥官,明知美军即将对特鲁克发动袭击的情况下,理应下令积极布防并梳理辖区内部队之间的指挥权,但他对此却漫不经心、碌碌无为,导致守军在迎击敌军空袭时陷入严重的混乱之中。
面对特鲁克的重大损失,军国主义者则轻描淡写地向日本民众宣传:“攻击特鲁克环礁的敌机动部队被同一地区帝国陆军和海军英勇击退。我们击沉敌巡洋舰2艘,航母1艘,击落敌机54架,自身损失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运输船13艘和120架飞机,此外,地面设施也受到了轻微破坏。”但当时东京电台广播已经开始警告国民:“战争增添了前所未有的严肃和紧张气氛。从敌人行动速度来看,敌人已经逼近本土。”(未完待续)
环礁内的日军补给舰被一枚“复仇者”发射的鱼雷命中,另一枚鱼雷正从画面右下方奔去。
来源:憑蘩之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