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一直把推动俄乌停战作为执政目标来实现。但是,随着特朗普“百日和谈计划”的失败,目前俄乌局势已经到了非常诡异的临界点。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2022年2月24日,因北约东扩及顿巴斯冲突,俄罗斯宣布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正式爆发。
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一直把推动俄乌停战作为执政目标来实现。但是,随着特朗普“百日和谈计划”的失败,目前俄乌局势已经到了非常诡异的临界点。
2025年5月18日,普京接受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采访,对俄乌局势做出了最新论述。
媒体关注的是俄罗斯需要什么样的特别军事行动结果,对此,普京回答称,目前俄罗斯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和手段,能够将始于2022年的特别军事行动推进至符合俄罗斯需要的合理结局。
那么,俄罗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结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消除引发这场危机的根源,直指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战略安全的挤压,以及乌克兰“去俄化”政策对俄语族群的压迫。普京强调,北约在乌克兰的军事部署和基辅政权对乌东的军事行动,是冲突爆发的根本诱因。
二是创造实现持久稳定和平的条件。要求乌克兰承认俄占领区现状,并放弃加入北约的企图。俄方提出的“中立化”方案,实质是希望乌克兰成为俄欧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
三是保障俄罗斯国家的安全。俄军通过控制顿巴斯、克里米亚等关键地区,建立“战略安全带”,同时通过新型武器系统(如“榛树”高超音速导弹、“黑眼”电子战系统)形成对北约的威慑。
四是维护那些把俄语视为母语,把俄罗斯视为祖国的人民的权益。乌克兰不得在法律层面对俄语族群实行歧视政策,不得屠杀迫害俄语人群。
上述目标与俄罗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的战略逻辑一脉相承,但此次普京的表态更显强硬,暗示俄方已掌握实现目标的决定性筹码。
俄罗斯的立场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战场的环境和局势。
2025年5月以来,俄军在顿巴斯、红军城、南顿涅茨克等方向发起猛烈攻势,取得显著战果。
在南顿涅茨克战线,俄军攻占巴哈特尔村(人口1700人),并控制维尔纳波莱村大部分区域,推进超过2平方公里。乌军反攻失败,损失惨重,前线出现“血流成河”的溃败局面。
在红军城方向,俄军三路并进,距离城区仅900米,并控制波克罗夫斯克-梅若瓦公路,切断了乌军后勤补给线。乌军被迫放弃达琴斯克村等据点,防线呈现“波浪式崩溃”。
在西顿涅茨克战线,俄军突破乌军三道防线,夺取25平方公里阵地,并在霍里霍夫村、特罗伊茨克等地展开拉锯战。乌军虽局部反击成功,但难以扭转整体劣势。
目前,俄军战术灵活多变,擅长利用多方向协同突击与精确打击能力。俄军利用猎户座无人机搭载邮件隐身导弹(射程500公里),对乌军指挥中枢和弹药库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新型电子战系统黑眼可干扰乌军无人机频段,使其沦为高价废铁。
俄罗斯从2023年5月攻占巴赫穆特后,找到了击败乌克兰北约联军的秘诀,那就是把高科技战争打成消耗战,与乌克兰在每一个居住点展开生死搏杀,大量消耗乌克兰有生力量,直接导致2024年开始乌克兰陷入兵员不足的困难。
如今,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俄乌能够实现停战,并且试图通过制裁俄罗斯迫使俄军停止进攻。
5月18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美国可能出台对俄新制裁措施加。近两个月来,美国一再警告俄罗斯,如果没有取得进展,这将会发生。
特朗普终于还是不可避免走上了拜登的老路,制裁俄罗斯寻求停战,这种思路毫无新意,能够奏效的机会并不大。
这样的状态,俄军不可能主动停火,因为停火就是给北约武装乌克兰的时间窗口,必将导致俄军付出数倍的代价。
5月15日,俄乌双方在土耳其重启谈判,达成了“千人换俘”协议,但双方在核心问题上完全对立,根本没有可能达成共识。
关于领土问题,俄方要求乌承认对顿巴斯四州及克里米亚的主权,乌方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
关于安全架构问题,俄罗斯要求北约承诺“不东扩”,乌克兰依然要求加入北约作为安全保障。
关于政治安排,俄罗斯支持乌克兰东部独立并加入俄罗斯,乌克兰坚持中央集权。
这种对立的立场,除了战场上决一死战,几乎没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
客观来看,俄罗斯在三年多的战争中不断学习战争,对军工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了对乌克兰的优势碾压。
俄军在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电子战等领域的突破,已经使乌军依托北约建立的新战法失效。
俄罗斯通过通过天然气出口维持财政收入,同时以折扣价拉拢欧盟部分国家,匈牙利、土耳其等“关键少数”在欧盟内部扮演了搅局的关键角色。
随着战场的伤亡,乌军兵力短缺问题凸显,征兵队在街头“抓壮丁”的视频已经不断流到全世界,使泽连斯基政权的合法性备受质疑。
尽管俄军在战场上占据主动,但冲突的长期化已成定局。
普京提出的诉求能否实现,取决于美国北约的战争决心。
目前来看,时间仍是普京最大的盟友,只要维持战场压力,乌克兰被迫冻结冲突,俄罗斯就能实现战略目标。
来源:汉唐知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