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瑞典Nordcell Group AB宣布,其计划建设的1.2GW GIGA ONE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因融资受阻及市场环境恶化陷入停滞,项目重启时间及可行性均未明确。
近日,瑞典Nordcell Group AB宣布,其计划建设的1.2GW GIGA ONE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因融资受阻及市场环境恶化陷入停滞,项目重启时间及可行性均未明确。
据知情人士透露,Nordcell集团目前未能筹集到工厂建设所需的关键资金,叠加行业利润收窄、竞争加剧及融资环境收紧等多重压力,不得不暂停该超级工厂项目。作为欧洲本土光伏制造的重点布局项目,GIGA ONE工厂的停滞让外界对欧洲 "重振本土光伏产能" 的目标产生疑虑,也使Nordcell此前公布的项目推进时间表彻底失效。
事实上,该项目停滞并非个例,而是欧洲光伏制造业整体困境的缩影。近年来,欧洲虽大力推动本土光伏产业链建设,但面对全球市场竞争尤其是来自亚洲的成本优势冲击,本土企业普遍面临利润微薄的难题。同时,欧洲央行加息等因素导致融资成本攀升,进一步挤压了新能源制造项目的投资空间,不少企业的扩产计划纷纷遇阻。
对于Nordcell而言,项目重启仍存在多条可行的融资与政策路径。行业分析指出,企业可充分依托欧盟及瑞典本土的政策支持体系,申请《临时危机与转型框架》下的政府补贴或税收减免,若能获得 "净零工业法案" 战略项目资质,还可享受加速审批、优先电网接入等配套支持。融资方面,除申请欧洲投资银行、北欧投资银行的专项贷款并借助担保降低成本外,发行绿色债券、构建 "债务+担保+夹层融资" 的混合模式,或吸引瑞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入股,都是潜在的解决方案。
业内建议Nordcell可采取分阶段建设运营策略,先启动组件组装线以降低初期投入,通过产能达标证明争取阶段性资金;同时与上游硅片、玻璃企业组建合资公司保障供应链稳定,或与欧洲开发商签订长期预购协议锁定销路,甚至可通过开发组件维修、回收等循环经济业务增强现金流。此外,锁定北欧地区低成本水电、核电资源以控制生产能耗,以及争取地方政府的用地、审批优惠,也被视为提升项目可行性的关键举措。
目前,Nordcell尚未就项目后续规划对外表态,但该工厂的停滞已引发欧洲光伏行业对本土制造竞争力的广泛讨论。有专家表示,单一项目的挫折不代表欧洲光伏制造复苏计划的失败,但如何平衡成本控制、政策支持与市场竞争,将成为欧洲实现光伏产业链自主可控必须破解的核心课题。
2025年,欧盟为推动光伏复苏,重振本土光伏制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核心的是《净零工业法案》相关政策。法案明确规定,到2026年,欧盟成员国必须确保光伏组件、电池和热泵等新能源设备年度部署需求中有固定比例来自本土制造。要求各成员国在2025年底开始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中,将30%的容量(约每年6GW)分配给符合 “供应链韧性、可持续性贡献、网络安全和负责任商业行为” 等标准的项目,而这些标准基本只有欧盟自身的设备才能满足。同时,设立 “战略项目” 快速审批通道和 “净零排放加速谷” 机制,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将项目开发周期缩短50%,并将储能项目首次纳入加速审批范围。
此外,欧盟各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支持政策,如德国对额定功率≤30kW的户用和商用光伏系统免征19%增值税,并严格碳足迹与回收标准。意大利推出“Transizione5.0”激励计划,通过差异化税收抵免推动欧洲制造的高效光伏产品应用,光伏组件若达到一定的转换效率,可享受不同比例的税收抵免。
从 Nordcell 工厂停滞的个案困境,到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及各国配套政策的密集落地,不难看出欧洲光伏制造正处在 “政策强推” 与 “市场现实” 的博弈关键期。一方面,欧盟通过本土化目标、招标倾斜、快速审批等政策工具,为本土产业搭建起支持框架;另一方面,融资成本高企、亚洲竞争压力、初期投入承压等问题,仍在制约企业项目推进的脚步。未来,如何让政策红利更高效地转化为企业实际竞争力——比如通过简化补贴申请流程、降低混合融资门槛、细化供应链配套支持等方式,帮助 Nordcell 们突破当前瓶颈,将直接关系到欧洲光伏制造复苏计划的落地成效,也将影响全球光伏产业链格局的进一步演变。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