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如今,它却深陷“三连爆”的舆论旋涡。先是被新加坡主权基金GIC起诉证券欺诈,接着换电站利用率低、巨额亏损等真相被扒出。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蔚来,曾以“中国特斯拉”之名备受瞩目。
然而如今,它却深陷“三连爆”的舆论旋涡。先是被新加坡主权基金GIC起诉证券欺诈,接着换电站利用率低、巨额亏损等真相被扒出。
一边是交付量与营收增长,一边却是每卖一辆车亏10万的残酷现实。
在法律与财务的双重考验下,蔚来是“没有未来的蔚来”,还是被资本猎杀的“中国特斯拉”?
2025年10月,GIC将蔚来汽车告上法庭。
指控其在2020至2022年间通过“电池租用”公司——武汉蔚能,提前确认电池销售收入,涉嫌虚增6亿美元收入。
GIC在蔚来股价处于高位时,曾进行了大规模的买入操作。如今蔚来股价大跌,据估算,GIC可能因此产生约5亿美元亏损。这或许是起诉案直接原因。
蔚来则回应称,相关指控早在2022年做空机构灰熊发布报告时就被提出,公司当时已委托第三方完成独立调查,未发现违规行为。
此次诉讼引发蔚来股价大跌,单日蒸发120亿港元,跌破50港元,创三年新低。
争议在于蔚来创新的BaaS模式,将电池与车身分离,用户通过租赁电池的方式,按月付费。
GIC指出,蔚来在电池时,便将其全额计入营收的做法,违背美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蔚来则称,该模式经过审计机构认可,且2022年SEC问询后未采取进一步行动。
这场诉讼不仅是会计处理之争,也反映出新兴商业模式与传统财务规则之间的冲突,成为首例主权基金单独起诉中概股的案例,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蔚来汽车的诞生,可谓恰逢其时。
2014年,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红利期,财政大力补贴,市场潜力巨大。
在这样的时代风口上,创始人李斌,决心打造一家属于中国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
蔚来成立之初,便将“用户体验”作为核心,试图凭借超越传统汽车的驾乘体验构建竞争优势。
它不惜投入重金,在全国布局换电站网络,打出“三分钟换电,解决里程焦虑”的口号,这一创新模式在当时极具颠覆性。
2018年,蔚来首款量产车ES8上市。凭借豪华配置、创新换电模式以及李斌的个人魅力,ES8迅速吸引大量关注。
同年顺利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美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市值一度超百亿美元,被叫作“中国特斯拉”。
然而,市场格局不断变化。
在蔚来,小鹏,理想阵营中,从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蔚来已处于相对落后位置。
从市场定位看,蔚来始终坚持高端品牌路线,李斌曾表示蔚来很多车型都是30万元以上的高端纯电动车型,占市场超40%份额。
但如今,这一定位正面临挑战。
2025年一季度,蔚来车均价从去年同期的27.89万元降至23.61万元。随着定价更亲民的乐道品牌销量占比升至35.11%,蔚来正经历“以价换量”的转型阵痛。
不过,蔚来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一是,其创新的电池更换技术和社区建设策略成效显著。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直播时放下豪言:“全行业现在有近五百万根充电桩,已经可以做到想去哪就去哪了。”
二是蔚来之家作为生活方式中心,为会员提供图书馆、会议室和咖啡馆访问权限。截至2025年,全球运营187个蔚来之家。
这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构建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但能否将其转化为持续购买力,还有待时间检验。
关于“高端纯电有多难卖”的话题,很多人吐槽换电站太少,有人嫌服务费贵,可谓是“换电一时爽,找火葬场”。
为了让用户能将“加油3分钟”的体验平移到电车,李斌选择押注换电。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实际操作中,蔚来遭遇了重重困难。
“想去哪就去哪”,为了这句话,蔚来7年砸进122亿元,在全国建设了超3400座换电站。
单站造价起步高达300万,换一次电成本50–80元。
然而,这些换电站平均每天只服务32次,远低于内部测算的每天至少50次的盈亏平衡点。
因此,全国只有大约18%的换电站能够盈利,且大多集中在几个大城市车流量最高的区域。
由此可见,换电模式既是蔚来独特的竞争优势,也是沉重的财务负担。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它,高端纯电难卖;有了它,账上失血更快。
好在,随着补能网络的不断完善,乐道L90实现了上市即大卖,三日交付近两千台,直接杀进大型SUV的周销量榜Top3。
但时间所剩无几。截至目前,蔚来累计亏损已破1200亿,现金272亿,只够再烧16个月。
李斌给下一季度立下三条生死线:月销5万、整车毛利率17%以上、费用率压到16%。目前毛利率仅10.2%,离及格线还差7个百分点。
为了抠出利润,李斌亲自管供应链,同时重启欧洲扩张计划。
蔚来计划自2025年启动新阶段的欧洲区域渗透,目标锁定葡萄牙、希腊等五个特定国家,整个推进过程将持续到2026年完成地理覆盖。
然而,截至2025年4月30日,蔚来在欧洲仅有2条“Power Journey”路线,与中国的78条形成鲜明对比。
有观点认为蔚来不是短期阵痛,而是得了结构性亏损症。没有稳定的利润池,只有不断扩大的黑洞,不是卖车不赚钱,而是卖得越多越证明赚钱模式有问题。
过去蔚来靠全球融资续命,如今资本退潮,只能自己造血。
“最后70天,踏踏实实卖车、降本、把用户体验做好,四季度盈利就有戏。”李斌说。
这场冲刺不仅关乎一份财报,更决定蔚来能否走出“越卖越亏”的结构性黑洞。换电的牌已经打出,接下来就看市场买不买账。
来源:湖北台汽车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