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候家里人会带着我,去爬山,也不算多高的山,就是个小土坡,大家一起走走,看看秋天的风景,那时候的秋天,感觉特别美,叶子黄黄的,红红的,风吹过来,凉凉的真舒服,现在想想,挺怀念的。
小时候就记得重阳节嘛,那味道,真特别,重阳糕甜甜的,软软糯糯,螃蟹也好吃,鲜,特别鲜,那时候,好像也没什么烦恼,就觉得好吃好玩,日子过得真快啊。
那时候家里人会带着我,去爬山,也不算多高的山,就是个小土坡,大家一起走走,看看秋天的风景,那时候的秋天,感觉特别美,叶子黄黄的,红红的,风吹过来,凉凉的真舒服,现在想想,挺怀念的。
重阳节其实很古老,古时候的人,要祭拜“大火星”的,听说是这样,后来汉朝的时候,就有了求长寿的习俗,到了唐朝,就更热闹了,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反正各种玩,这些好像都定下来了,成了重阳节的标配,后来宋朝以后,重阳节就更丰富了,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开始过这个节了。
现在重阳节,还成了“老年节”,要敬老爱老,这也是应该的,老人嘛,不容易,要多关心他们,孝顺他们,对了2012年定的哟,这么算也没多久。
重阳糕,南北方还不一样,南方喜欢甜的,北方喜欢咸的,这口味,还真是不好说,就看你喜欢什么,螃蟹嘛,还是那个味,好吃,真好吃,还有人爬山,插茱萸,放风筝,祭祖,反正各种活动,热闹得很。
农民伯伯,最关心天气了,收割,播种,吃饭穿衣都跟天气有关,他们天天在地里刨食,天气不好,一年就白干了,所以他们对天气,特别敏感,农谚就是他们的宝贝,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可管用了。
“九月九日雨,冬雪压树枝”,这句话意思是,重阳节下雨,冬天雪很大,这雪,对庄稼可是好事,能保温,能稳定地温,还能减少径流,还能冻死害虫,所以,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很灵验。
“重阳雷声急,牛棚添草席”,就是说重阳节打雷,冬天会很冷,那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汇剧烈,就会打雷,冬天太冷,对庄稼也不好,有些害虫可能冻死了,但也有些庄稼,也会被冻坏,低温对小麦,也有好处,能让它更抗冻。
“重阳日头照,寒冬棉袄抛”,这句话有点夸张,太阳很好,冬天可能不太冷,暖冬,可不是什么好事,庄稼可能会早发芽,休眠不够,养分流失,反而不好,所以也不是越热越好。
“重阳北风吼,寒冬冻成狗”,北风一来,冷空气就来了,这冬天,肯定冷得受不了,北方人最怕北风了,刮得脸都疼,冬天也不好出门,可是夏天呢,盼着有北风吹吹。
农谚,是经验,不是科学,没有精确的数据,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农谚,有时候也不准了,还是现代气象预测,更靠谱,更准确,不过,农谚,也能参考一下,结合现代技术,说不定能更准。
今天的天气,还不错,(具体日期),但是冬天到底冷不冷,还真不好说,看看农谚怎么说,再结合现在天气预报,心里也好有个数。
现在农业,科技发达了,温室种植,精准灌溉,抗寒品种很多,不用太担心,还有农业保险,就算有损失,也能赔一些,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气候变化意识,提前做好准备。
以后啊,一定是智慧农业的天下,大数据分析,气象模型,让农民伯伯,可以趋利避害,保障农业生产,把老祖宗的经验,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希望以后,能吃上更安全,更放心的粮食。
来源:在江边欣赏壮丽的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