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研究曝光:孩子能不能成器,就看你有没有盯紧这6件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22:09 1

摘要:你是不是也这样?看人家孩子背单词像喝水一样轻松,再看自家娃,一个单词能磨蹭半小时,气不打一处来。或者是在网上刷到个“学霸作息表”,立马打印下来贴墙上,结果没几天就成了墙皮装饰品。

你是不是也这样?看人家孩子背单词像喝水一样轻松,再看自家娃,一个单词能磨蹭半小时,气不打一处来。或者是在网上刷到个“学霸作息表”,立马打印下来贴墙上,结果没几天就成了墙皮装饰品。


先别急着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有研究早就说透了:孩子将来出不出色,跟他天生聪不聪明关系不大,关键是当爹妈的,有没有把下面这6件事给整明白了。那些让人省心的好孩子,他们的爸妈没啥独门秘籍,就是把一些简单事儿给做绝了。


邻居家有个小子,以前写作业那叫一个坐不住,椅子上跟长了钉子似的。他妈天天吼得嗓子都快哑了,也没啥用。后来他妈改了法子,跟孩子搞了个“20分钟乐高约定”。


先踏踏实实写20分钟作业,这期间不能玩也不能东张西望,只要做到了,就奖励10分钟拼他最爱的乐高。一开始孩子还是坐不住,他妈也不骂,就拿个小板凳在旁边看自己的书,安安静静陪着。没想到过了几天,那小子自己开始上心了,还会主动说:“妈,我把这页写完再玩行不?”


现在快三个月了,作业根本不用催,成绩还往前窜了十几名。


自律这玩意儿,你光靠吼是吼不出来的,得拿孩子喜欢的东西去“钓”。你老喊“快点写”,不如告诉他“写完了能干点啥有意思的”。好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自觉,其实就是没找到那个能勾住他的“饵”。


我一个同事老是抱怨她儿子,说他一看书就打瞌睡。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翻到儿子的日记本,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妈妈总让我看书,可她自己一回家就抱着手机刷视频,笑得比谁都大声。”


这话跟抽了她一巴掌似的,一下就给打醒了。从那天晚上开始,她把手机锁柜子里,搬个凳子坐儿子旁边,拿起儿子的故事书就读。一开始还有点装样子的成分,读到好玩的地方还故意笑几声,她儿子果然好奇地凑过来看。


现在两年过去了,同事自己都快成了个文化人,她儿子书包里也总装着本书。你看,孩子根本不听你说啥,他只看你做啥。你在家躺着刷手机,就别指望他能安安稳稳坐着学习。


有人会说,大人累了一天,回家刷刷手机放松一下怎么了?非得陪着孩子一起“装”学习吗?


确实,大人也有自己的放松需求,这没人否认。但你想想,孩子最会模仿了,他分不清你是真学习还是假放松。你在旁边刷得咯咯笑,他在那儿苦哈哈地背单词,心里能平衡吗?榜样的力量,不在于你嘴上说了多少遍“读书好”,而在于你真的把书拿起来,让他看到读书是一件很自然、很快乐的事。


我侄女以前特别怕数学,一到考试前就哭鼻子,说那些题太难了,肯定考不好。我嫂子没骂她,而是拿出卷子,先给她圈了5道最简单的计算题,说:“咱这个星期,就把这几道题搞定,一道不错,就奖励你最爱吃的草莓蛋糕。”


结果侄女为了蛋糕,还真就全做对了。第二周,目标是选择题;第三周,是简单的应用题。期末考完,数学成绩从刚及格一下子跳到了85分,孩子拿着卷子高兴得不得了:“姑姑你看,我真的会做了!”


别老给孩子定“考第一”这种够不着的大目标,那不叫激励,那叫吓唬人。


不如把大目标拆成一堆小任务,就像上台阶一样,让他一级一级地踩。今天弄懂一道题,明天背会一首诗,当他发现自己能一步步完成时,再高的山他也敢去爬了。


小区里有个女孩,画画特别有灵气,但数学成绩老在及格线附近晃悠。她爸没逼她去上数学补习班,反倒是每个周末都带她去公园画画,说:“咱先把画画好,别的慢慢来。”


神奇的是,这孩子画画的时候,画素描要算比例,画建筑要看结构,慢慢地,她对数字和逻辑竟然不那么怵了。上次考试,数学考了78分,她拿着卷子跟画板拍了张合影,特自豪。


好多家长就爱盯着孩子的“短腿”看,总想着怎么给补上,却忘了孩子可能还有双“飞毛腿”。有的孩子背书不行,但动手能力超强;有的孩子算术不行,但讲故事能把人听入迷。与其费劲去补那个短板,不如先把他的长处磨得亮亮的。当孩子在一个地方找到了“我能行”的感觉,那份自信心,自然会流到别的地方去。


我表哥以前总觉得孩子胖点没啥,壮实。直到有一次,他儿子体育课跑两步就蹲地上大喘气,回家写作业也是坐个十分钟就扭来扭去。他这才觉得不对劲,带孩子去检查,医生一句话就点醒了他:“身体是发动机,发动机没劲,啥都转不起来。”


从那天起,他每天陪儿子在楼下跳绳,从一开始的十几个到后来一口气跳一百个。周末还带他去打羽毛球。三个月下来,孩子瘦了一圈,更重要的是,上课精神头足了,写作业也能坐住了。


别老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你先想想他有多久没在外面撒欢跑了。运动的时候,大脑里产生的那些东西,比啥“专注力训练课”都管用。每天让他跑跑跳跳半小时,身体有劲了,脑子才能转得快。


我有个朋友,暑假没给儿子报补习班,干了件挺特别的事。他带着儿子去工地看工人怎么搬砖,去快递站看小哥怎么打包,还去了大学实验室看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怎么做研究。


回来路上,他儿子突然冒出一句:“爸,我还是想好好读书。搬砖太累了,实验室里那些哥哥姐姐看起来好像挺开心的。”这话比你说一万句“你要争气”“我是为你好”都管用。孩子可能不懂什么叫“为社会做贡献”,但他看得懂“汗流浃背”和“从容不迫”的区别。


养孩子这事儿,就像种庄稼。你不能天天扒开土看种子发芽了没,你得做的,就是浇水、施肥、晒太阳,然后耐心等着。这6件事看着都挺普通,但孩子成长的秘密全在里头:用好习惯养出自律,用你的样子给他做榜样,用小目标给他攒勇气,用他的长处给他自信,用好身体打下底子,再带他去看看真实的世界,啥道理都通了。


你家孩子现在在哪一步上呢?评论区可以聊聊,咱不比谁家孩子是“牛娃”,就说说怎么把这些平常日子,过成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能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这本身就是最了不起的本事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幼芽母婴亲子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