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10月的板栗和柿子,低价高甜,错过这一波,超市直接涨价一倍,信不信由你。
10月不买板栗和柿子的人,冬天只能看着别人吃香喝辣。
冷空气一来,菜市场全是裹着旧棉袄抢货的阿姨,她们不说话,手速快得吓人。
为什么?
因为10月的板栗和柿子,低价高甜,错过这一波,超市直接涨价一倍,信不信由你。
中国农业信息网10月18日放出的数据:全国板栗批发均价4.2元一斤,比9月降了0.8元,比春节档便宜一半;恭城月柿地头收购价1.5元一斤,拉到城里零售3元,冻起来能顶到明年2月。
这不是简单的价格差,是信息差。
产区把货卖给冷库和加工厂,冷库再卖给电商和超市,电商用“秋冬新品”标签卖9块9半斤,利润翻三倍。
你现在去产地拉一编织袋,等于把别人的利润装自己兜里。
为什么冻板栗赢过晒干板栗?
晒干需要三四个晴天,还要防鸟防灰,晒完重量缩水三分之一。
冻板栗只需煮5分钟,剥完装袋,零下18度锁死淀粉和甜味,3个月后下锅还是粉糯。
营养实验显示,冷冻板栗的维B1只比新摘的低7%,可晒干的掉了30%。
同样的活钱,晒干是亏,冷冻是赚。
为什么冻柿子比柿子饼更适合老人?
柿子饼要削皮、挂晾、捂霜,20天才出货,露天操作,糖分高到发腻。
冻柿子洗擦干就丢冰箱,2小时成冰球,拿出来晾5分钟撕皮,沙沙的果肉像雪糕,糖分锁在细胞里,不会刺激喉咙。
果品产业协会这一季检测,冻柿子鞣酸比鲜柿子降15%,饭后吃两块,不胀肚。
柿子饼做不到,因为它还得经过二次发酵,鞣酸反而升高。
陕西富平柿农老何的账本:10月25日,他卖鲜柿2万斤,地头1.5元,收入3万元;剩下1万斤大小不均的自己冻,留到12月电商卖5元一斤,再入5万。
老何把风险拆成两段,鲜柿靠走量,冻柿打高价,这就是把天气、物流、行情三件事拆开算。
你若只会买三五斤回家吃,当然看不懂,但你看懂就能学他:10月花200块买一袋柿子冻起来,春节给孙子端一盘“天然雪糕”,比花80块买冰激凌有面子多了。
板栗仁批发价剥壳后6元一斤,电商贴牌卖16.8元250克,中间差价10元,就是剥壳和塑封的工夫。
你在家边看电视剧边剥,半小时能剥两斤,省下40元工费。
有人嫌麻烦,直接花冤枉钱,有人把剥好的板栗分给邻居换人情,里外不亏。
农业农村部10月发布的数据,今年板栗产量稳在190万吨,比去年只多5万吨,价格却降了,说明需求没跟上供给,这时候动手囤,等于白捡。
冷冻技术让时间产生利息。
零下18度是时间暂停键,把10月的低价和甜度封存,等到腊月二十八,超市板栗涨到12元,柿子找不到好货,你打开冰箱,就像打开私人银行。
农业农村部冷库数据:全国果蔬冷库容量超5500万吨,还在扩,政策补贴直接打到农民卡上,冷库越多,我们捡漏窗口越长。
有人担心冰箱电费,算笔小账。
200升家用冰箱,一年耗电约200度,折合120元电费,平均一天3毛。
塞10斤板栗和20个柿子,总成本不到100元,够吃三个月,平均每天花1块多,比喝一杯豆浆便宜。
省下来的几十次跑腿钱,早把电费赚回来。
冷链企业盯的也是这档期。
顺丰冷链、京东冷链都在产地设前置仓,10月集中收货,就地预冷,72小时送到全国餐桌。
平台补贴运费,表面让市民得利,实际把产量锁死在自家仓库,后期想调价只是一条推送的事。
老何这样的农户现在学会直播,直接在果园开价,跳过平台,多赚一成,我们蹲他直播间捡同城现货,快递费0元,双赢。
风口很窄,只有4周。
10月底一过,霜降打叶,板栗水分降,柿子开始软,地头价每天涨2毛。
有人观望,有人动手;观望的人年底翻旧账,动手的人过年待客。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10月19日发出提醒:今年冷空气提前,产区采摘周期可能缩短5-7天,等于把窗口再挤掉一角。
冻板栗和冻柿子不是新故事,却是2023年才彻底平民化的故事。
冷库补贴+电商下沉+老人学会用微信视频,三件事一碰,冻果从小众
来源:生活小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