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8元偷甘蔗”事件,我顿悟如今最赚钱生意,是收割情绪价值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9:37 1

摘要:最绝的是,为了把这场戏做足,把“偷”的沉浸式体验拉满,老板还贴心地规定了“作案时间”:


01

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

这两天,浙江绍兴新昌县的一处甘蔗田火了。

它为啥能火,和普通的甘蔗田有啥不一样呢?

答案就是,这里的甘蔗,居然可以光明正大地“偷”!

在视频中,只见在一块甘蔗地边摆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自助‘偷’甘蔗,18元/根,甘蔗随便吃!”

原来,这是一种类似于采摘的商业模式。

不过,寻常采摘卖的只是田园乐趣。

而这位老板用了一个“偷”字,让来体验的人更有了一种刺激感。

最绝的是,为了把这场戏做足,把“偷”的沉浸式体验拉满,老板还贴心地规定了“作案时间”:

仅限每晚19:00至次日凌晨5:00。

当然,虽然立了牌子,留了价格和付款码,但甘蔗地完全没有人看守。

也就是说,给不给钱全看自觉。

有人真要不给钱直接偷走,主人也不会说什么。

结果呢?据甘蔗地的主人透露——

这20多天来已经有上百人来“偷”甘蔗了,一共收到了6000多元。

这经济效益,可比直接卖甘蔗强多了。

而这个“偷甘蔗”的创意,还是来源于网友无意的一句玩笑话。

前段时间甘蔗刚成熟时,主人就在网上发了条短视频。

没想到,评论区画风全跑偏了:

“老板,我能不能晚上来你家地里偷偷甘蔗?”

这句话一下子就给了他灵感。

于是,他真就做了这样一块牌子,还发视频告诉了网友们。

就这样,甘蔗地变成了“自助偷甘蔗体验区” ——

无人看守,随便偷、随便吃,想付钱就自己扫码。

消息一放出去,这可把大家的“偷心”给勾出来了!

很多网友真的赶来地里偷甘蔗了。

而且,大家还都非常配合主人在牌子上写的“营业时间”,专挑晚上来。

有网友直呼,体验感拉满了,真的太好玩了。

还有网友说,自己平常并不爱吃甘蔗,但这“偷”来的甘蔗就是嘎嘎甜。

甚至还有的网友,专门凌晨3点钟去,就为体验一把“深夜做贼”的快感。

所以短短20多天,甘蔗地主人已经收到了超过6000元。

算下来,平均每人支付的还不止一根甘蔗的钱。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无人售卖摊位嘛,也没啥稀奇的。

但其实,还真有一些不一样。

无人售卖,考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至于大家想不想买,关键还在于是不是需要这个商品。

而“自助偷甘蔗”,却是利用人性中那点小小的叛逆,来为大家提供情绪价值。

大家愿意来,根本不是为了吃这根甘蔗,而是来满足自己的刺激感。

0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现在人们买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千金买我喜欢”。

像这样通过情绪价值来让大家买单的案例,实在是很多了。

就说国庆期间爆火的“鸡排哥”,卖的其实不也是情绪价值嘛。

“你可以拒绝我,但请不要拒绝美味。”

“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我将不会承认你付过钱。”

“你值得拥有这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我的鸡排在内。”

正是这些热闹又有趣的话,让大家觉得快乐,轻松,以及被尊重。

所以网友们都说:

“鸡排哥卖的是6块钱的鸡排,提供的是60块的情绪价值。”

再说这几年很是流行的盲盒,更是情绪消费的典型。

就拿最火的LABUBU来说——

一个常规款被卖到几百上千元,某些限量款在二手市场能被炒到上万元。

最贵的一个绝版,更是在北京永乐拍卖行拍出了108万的天价。

这都能在小城市买一套房了,夸张吧。

为什么一个成本并不高的小玩具,能让这么多人着迷?

其实它真正让人上瘾的,就是拆开前那几秒既紧张又期待那的心跳加速。

拆到隐藏款时的狂喜,没拆到时的“不甘心”。

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情绪过山车。

更不用说随着玩具的出圈,它更是成了一张社交名片。

盲盒第一巨头泡泡玛特,更是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崛起,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你说,这情绪价值能撑起的市场,得有多大啊。

还有现在已经成为最大带货渠道的直播赛道,把“情绪价值”玩到了极致。

左一口“家人们”,右一口“宝宝们”,哄得粉丝们开心又上头。

你说那些直播间里的东西大家真的是必需吗,又真的是全网最低价吗?

未必吧。

但大家就是愿意买买买,疯狂下单,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刷得开心啊。

你看董宇辉卖货,他就从来不直接卖产品。

人家卖的是文化,是故事,是情绪价值。

举个例子,大家都是卖大米,他却这样娓娓道来:

“我没有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

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

我没有带你去看过沉甸甸地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

我没有带你见证这一切,

但是亲爱的,我可以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

瞧瞧,他卖的可不是大米,而是长白山的雪、十月的风、田野的浪漫。

卖的是一种诗意生活。

天天在城市钢筋水泥里生活的打工人,一听到这个美好画面,还不立马就下单。

所以说——

如今这个时代,谁能撩拨大家的情绪,谁就能挣到钱。

就像“定位之父”特劳特说的:

“现在营销的战场从本质上讲,已经不是在货架,而是在消费者的心智和情绪。”

短剧能爆火,是因为它让你爽;

大家都开始养小猫小狗,是因为宠物提供一种陪伴感;

就连去寺庙烧香拜佛,年轻人也是因为既能拍照打卡,又能暂时放下自己的焦虑……

而这一切的底层逻辑,其实都是情绪价值。

它已经不再是产品的附加值,而是这个时代消费的必需品。

03

其实啊,不仅是盲盒、直播这些新兴商业模式,在传统行业里,情绪价值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了。

前段时间“西贝预制菜”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吧。

西贝为什么会引起众怒,被全网声讨呢?

说到底,是老板贾国龙那番操作太傲慢,太败好感了。

不仅没有给大众正向情绪价值,反而给了一箩筐的反向输出。

老罗只是去吃个饭吃得不开心,于是发微博吐槽下。

而贾老板呢?反手就要把人家告上法庭。

可不管老罗是不是大V,但首先,他是一名实打实花了钱的消费者啊。

人家吐槽一句,你就要告人家。

网友们一看,你对有影响力的大V都这样,那如果换成是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那还不被随便欺负,连句话都不敢说了?

现在大家去餐厅吃饭,就是图一个轻松,图一个开心。

结果,饭菜是预制的就算了,连发表意见都不行。

你说,大家能不恼怒吗。

当然,有不把情绪价值当回事的老板,自然也有很会提供情绪价值的企业。

就说这两年爆火的胖东来吧。

不满意包退货,每一件商品都标明产地与进货价,这些很多人都说过的我就不再重复了。

我说一些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小细节。

你知道胖东来的购物篮购物车有几种吗?

答案是7种。

从适合年轻人的轻便款,到带婴儿座椅的亲子款,再到专门为老人设计的,应有尽有。

这样的细节,在胖东来随处可见。

有些老人家眼神不好,看不清配料表,于是胖东来就专门配备了放大镜。

很多人骑电动车来的,大夏天座椅会晒得很烫。

于是胖东来就贴心准备了为座椅降温的抹布、冰水。

就连餐厅的汤勺,都是有一个卡扣,可以防止吃勺子掉进碗里。

而这也是因为一开始有顾客反应,而胖东来真听劝了,跟厂家定做的。

当别的企业还在研究怎么让顾客多花钱,胖东来却在想怎么让顾客更省心、更舒服、更被尊重。

每一位去到胖东来的人,情绪价值都被拉满。

而这,才是它能爆火的真正原因。

所以说,现在的商业竞争,早就不再是价格与功能的比拼了,而是谁更懂得抚慰人心。

谁能为客户提供情绪价值,谁就能让客户掏钱。

而且,掏得还心甘情愿。

04

我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人的理性只占大脑的1%,而剩下的99%都是情绪在掌舵。

虽然数据可能夸张,但仔细想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像一刷就停不下来的短视频,风靡年轻群体的刮刮乐,其实都是点燃大家的情绪。

这恰恰也印证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当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满足后,就会开始追求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

尤其在物质极度丰富、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越来越多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丢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所有的行动几乎都由情绪引导。

所以,未来一定是由情绪主导的时代;

最赚钱的商业模式,也一定是收割“情绪价值”的模式。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想要抓住机会、赚到钱,一定要转变思维:

从“卖产品”转向“卖感受”;

从“满足需求”转向“创造渴望”;

从“提供功能”转向“成为知己”。

谁能提供“情绪价值”,谁就掌握了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财富密码。

与大家共勉。

来源:双木的生活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