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准备好迎接“核能时代”吗?一份报告揭示能源转型的下一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19:33 1

摘要:近日开幕的第18届新加坡国际能源周上,主管能源与科技事务的人力部长陈诗龙在新加坡能源讲座上明确表示:“新加坡正在认真研究部署核能的可能性,尤其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新一代技术。核能有潜力成为安全、可靠且具成本竞争力的能源选择。”

近日开幕的第18届新加坡国际能源周上,主管能源与科技事务的人力部长陈诗龙在新加坡能源讲座上明确表示:“新加坡正在认真研究部署核能的可能性,尤其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新一代技术。核能有潜力成为安全、可靠且具成本竞争力的能源选择。”

新加坡人力部长陈诗龙

新加坡政府强调,目前尚未决定是否正式采用核能发电,但不会排除未来在安全技术成熟后启用核能的可能性。陈诗龙指出,公众对核能存在诸多疑虑,因此政府将循序渐进、公开透明地推进研究与交流

为此,新加坡在能源周上正式发布了《新加坡核能力建设背景报告》。这份16页的文件系统总结了过去13年来的核能研究与能力建设成果,并阐述了全球核能技术发展下的安全设计演进。

报告指出:

核能有助增强能源韧性(resilience);核能可显著减少碳排放与环境压力;新一代反应堆的安全防护水平已远超传统印象。

为了确保核能研究具备全球标准与科学支撑,新加坡正与美国、法国等核能大国建立深度合作机制

去年7月,新加坡与美国签署民用核能《123协定》,为双方在核技术与知识交流上奠定法律基础。今年5月,新加坡又与法国签署类似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在核能科研、安全标准与教育培训方面的协同。

在今年9月,美国更将新加坡列入授权目的地之一,允许新加坡获取部分美国核能关键技术信息。

能源周期间,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EMA)又宣布多项新合作:将与美国非营利科研机构巴特尔纪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签署谅解备忘录,
借助其科研网络推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研究;

与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签署意向书,共同拟定《合作研发协定》,聚焦先进核技术评估与核能安全能力建设。

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也在会上高度评价新加坡:“新加坡是亚洲创新与清洁能源的重要伙伴。我们期待共同推动核能、人工智能与能源技术的新合作。”

他同时邀请陈诗龙明年访问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届时将视察新一代反应堆的示范装置——这正是未来新美核能合作的象征性起点

随着核能讨论从构想到现实,新加坡的制度框架也同步启动。

能源市场管理局已设立核能署(Nuclear Office),负责评估在新加坡部署先进核能技术用于发电的可行性;而国家环境局(NEA)则成立核安全处(Nuclear Safety Department),专注于核安全、核安保与核保障的专业研究。

两家机构目前均在招聘相关专业人才,为未来可能的核能监管体系储备力量。

此外,能源局计划最迟于2026年前成立顾问团,涵盖核能技术、法律及组织管理等19个关键领域,为政府提供跨学科的政策与技术建议。

科研方面,
早在2014年,新加坡已成立“核能研究与安全倡议组织(Nuclear Safety Initiative)”;2024年,位于国立大学校园内的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院(SNRSA)正式启用,占地1万2900平方米,配备先进实验室与地下测试设施,标志新加坡核科研进入硬件时代。

核能的讨论不仅局限于新加坡。在上周举行的东盟能源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已就区域核电厂发展框架展开初步探讨,目标是建立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一致的安全标准,推动东南亚区域的核能安全合作机制

新加坡的能源战略始终强调多元布局。除核能外,政府正积极扩大清洁能源规模:

太阳能装机容量已突破1.7千兆峰瓦(GWp)
预计在2030年前可提前实现2千兆峰瓦目标;然而,由于土地有限,
到2050年太阳能最多只能满足全国约10%的用电需求;政府也正探索地热发电的可能性,
去年启动为期两年的全国非侵入式地质勘测,
预计明年可得出10公里地底热能潜力报告。

陈诗龙强调:“新加坡不能依赖单一能源解决方案,我们必须构建多元、可持续、具有韧性的能源组合。”

与此同时,能源转型也带动了就业增长。根据能源局最新人力调查,到2034年,新加坡清洁能源从业人员预计将增加约60%,相当于新增1000个专业岗位。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东南亚印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