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说快好了,一个说差得远。这是怎么回事?答案就是一个字,“拖”!这笔3500亿美元的大投资,现在已经卡住了,不只是钱的问题,也在考验李在明有多大勇气对抗美国。
特朗普最近很乐观,他在去亚洲的飞机上对记者说,美韩谈判“已经非常接近完成”,还说只要韩国准备好,随时可以签字。
但是,李在明直接泼了一盆冷水。他在同一天接受采访时说,投资方式、投多少钱、亏了怎么办、赚了怎么分,这些核心问题全都没谈拢。
一个说快好了,一个说差得远。这是怎么回事?答案就是一个字,“拖”!这笔3500亿美元的大投资,现在已经卡住了,不只是钱的问题,也在考验李在明有多大勇气对抗美国。
谈不拢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怎么出钱。美国要现金,而且要得又急又多。他们要求韩国未来八年,每年支付250亿美元现金,这要了韩国的老命!
韩国全年的外汇储备也就4220亿美元,但这是保命钱,用来应对各种危机的。如果真的按美国的要求给,韩国的家底可能被掏空,别忘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那时候韩国差点破产,国民排队捐金子救国。
韩国自己算过,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他们每年最多只能拿出200亿美元现金。私底下,韩国官员甚至说,每年150亿才是他们的极限,不是讨价还价,这是真的没钱。好在,美国最近口气松了一点,不再坚持全部要现金。让韩国财长稍微松了口气,说这是“重大进展”。
可是,关于怎么投资又有新问题。韩国打了一个小算盘,他们希望这3500亿里,70%让韩国企业去美国建工厂,25%用来做投资担保,真正需要掏现金的部分,只占5%。美国对这个方案很不满意,认为现金部分太少了。10月27日,韩国国家安全高官直接摊牌:想在APEC会议前谈妥?根本不可能!
最惨的是韩国企业,现代汽车集团已经抢先在美国投资了210亿美元建电动车工厂,可这边的协议一直签不下来,导致工厂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韩国网友气得大骂:“这是把我们的制造业白白送给美国!”
对比一下日本,日本之前承诺了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但他们的外汇储备是韩国的两倍多,家底更厚。而且,日本汽车业已经和美国谈好了关税,压力小很多。韩国如果学日本,会把自己拖垮。
所以,李在明必须“拖”。他在用时间换空间,避免一场经济灾难。
不过,钱的事情没解决,人的麻烦又来了。今年9月,美国佐治亚州,美执法部门突击检查了一家新能源电池工厂,一口气抓了475人,其中300多人是韩国派去的技术工人。
这些韩国工人被戴上手铐、排成一队押走的画面,在韩国电视台反复播放。整个韩国社会都震惊了,大家都很愤怒。现在,韩国技术工人都害怕去美国工作。
比如,现代汽车在佐治亚州的电动车工厂,现在还缺800多个技术工人。LG新能源公司已经直接暂停了向美国派遣人员的计划。连三星在德州的工厂,人员调配也全面暂停了。
更糟糕的是,美国还大幅提高了工作签证的费用,以前一个H-1B签证费是1500美元,现在涨到了10万美元。光这一项,一个工厂就要多花好几亿美元。
韩国和美国虽然成立了联合工作组,说要解决问题。但美国方面只是嘴上说“不会重复执法”,对于降低签证费用、简化审批流程这些实质问题,绝口不提。
李在明这次很强硬。他公开说,如果保障不了韩国工人的安全和待遇,在美工厂的建设就只能停下。韩国《财经新闻》写了一篇社理,吐槽美国:“一边喊着要我们投资,一边给我们的人下绊子!”
这件事让李在明在国内赢得了很多支持,最新民调显示,超过60%的韩国民众反对为了协议而向美国让步。所以,“拖”在这里成了李在明的护身符。他通过拖延,向国内民众显示他的强硬,保护自己的支持率。
我们再来看看两边说的话,像是在演双簧戏。
特朗普在台上唱高调,说谈判“非常接近成功”,给外界制造一种韩国很快就要妥协的印象,这是在做给全世界看,尤其是在APEC峰会前,想用舆论压力逼韩国低头。
李在明则在台下拆台,毫不客气地指出核心分歧一个都没解决。他甚至在公开场合回怼美国:“美国当然要争取自己的利益,但不能让韩国承受毁灭性的后果。”
这话说得很重,背后其实是安全牌。美国明里暗里用半岛问题来施压,意思是“你不听话,以后的安全支持就要打折扣”。李在明不吃这一套,直接把话挑明了。
美国的媒体也在批评,《华尔街日报》说特朗普的做法是“勒索”。它算了一笔账,3500亿美元相当于韩国三年GDP总和的6.5%,简直是在抽韩国的血。现在,两边都把目光放在了29号的元首会谈上。但是,韩国高官已经提前给大家降温,说根本没设最终期限,“亏本的买卖绝对不做”。
美国那边其实也悄悄松了口风,说“投资形式不重要,钱能落地就行”。看来,一个折中的方案正在形成。现金比例可能会提高到8%到10%,投资期限拉长到7年。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暂时的停火。李在明用“拖”字诀,成功地测试了美国的底线,为自己争取了更多谈判的筹码。
那么,一直“拖”下去,结果会怎样?
最大的风险是经济。如果协议一直签不下来,韩国汽车出口美国就要一直被征收25%的高关税。而他们的日本竞争对手,只需要交15%。光是这一项,韩国汽车行业每年可能损失超过180亿美元。这个代价太大了。
从国际关系看,一直拖下去会让美国不耐烦。美国可能会把一部分投资和订单转向东南亚国家,会在长远上削弱韩国在亚洲的地位。
但是,机会也存在。“拖”给了韩国宝贵的时间,他们可以更仔细地研究欧盟和特朗普谈判的方法。欧盟当时和美国谈了将近两年,最后也达成了协议,而且条件没有这么苛刻。
但最可能的结局,是双方各退一步。美国把每年的现金要求降到200亿美元以下,韩国则把现金出资比例提高到8%到10%,投资期限延长到7年甚至更久。或者先签一个初步协议,把关税问题解决了,最难的投资细节以后慢慢谈。
所以,这个“拖”字,远不是无能的表现。它是李在明的武器,用“拖”来保护韩国的钱袋子。但是,时间不总是站在弱者这一边。拖得太久,可能会错过最好的时机。特朗普如果失去耐心,可能会拿出更厉害的手段。
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李在明到底能换来一个公平的协议,还是最终激怒美国,带来更大的压力?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来源:黑猫知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