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沙特欲建空中球场,作为世界杯场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12:51 1

摘要:消息出来以后,大家第一反应不是惊讶就是怀疑。官方和英媒都说,这个场馆会建在Neom这个新城里,直接盖在一栋楼的顶上,离地面大约350米。说白了,就是把能装四万多人、开比赛的球场放到半空中去。听起来像科幻片,但这是官方文件和媒体报道里能看到的基本信息:目标在20

2034年世界杯会在沙特办,其中一座比赛场馆不是地面上

消息出来以后,大家第一反应不是惊讶就是怀疑。官方和英媒都说,这个场馆会建在Neom这个新城里,直接盖在一栋楼的顶上,离地面大约350米。说白了,就是把能装四万多人、开比赛的球场放到半空中去。听起来像科幻片,但这是官方文件和媒体报道里能看到的基本信息:目标在2032年完工,座位大约46010个,比赛安排包括小组赛、16强、8强和半决赛这些重要轮次,平时则交给本地俱乐部当主场用。

把比赛放到楼顶上,不是单纯做噱头。Neom被定位成“未来城市”,主办方想借这类标志性工程把城市的前瞻性和吸引力抬高一截。把球场设在高处,对宣传来说分分钟见效:航拍镜头、城市天际线、游客打卡,都会被用来当城市名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把这么大的公众场所往高处搬,实打实把工程师和规划师的难题放到了桌面上。

先说结构与安全问题。这不是在平地上铺块草皮,四万多人一齐欢呼跳跃、鼓掌、波动的荷载都得靠楼体来扛。核心筒、楼板承重、防风设计、振动控制、长期疲劳监测,这些都要比普通体育场多几道工序。风在高处更不留情,场馆要能抗风振,防止看台摇晃影响安全。还有地震、雨雪这些极端天气的应对,也都要提前想清楚、设计到位。

再说人员疏散和交通。传统的环形出入口在立体空间里可能行不通,楼与地面之间要设计几组承载流量大的垂直通道:高速电梯、宽扶梯、楼梯群,再配合多个出入口和连接桥,这些都要按大客流标准来做。赛前赛后的人群分流,原本靠广场和街道来缓解的需求,会被挤压到垂直空间里,公共交通和接驳系统要跟上。媒体报道提到的方案里,公交、地铁接驳、赛时临时巴士,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考虑直升机和空中通道的可能性,都是为了把流量分散。

转播、安保、媒体区这些比赛必须的配套也不能少。要承办到四强的场次,就得满足国际转播和赛事管理的全部技术需求:VAR控制室、媒体中心、贵宾接待、安全监测和应急通道,都得嵌入这个“空中体”。把这些东西塞到高空结构里,既要保证功能性,也要考虑维护和更换方便性,这在设计阶段就得想透。

说到运营成本和赛后利用,这类项目的账本一般不太好看。高空场馆的维护费用通常高于地面场馆,设备检修、风雨侵蚀、结构监测都要常做;长期下来是一笔稳定开支。把场馆交给本地俱乐部用,是避免比赛后闲置的一种常见做法,但俱乐部是否有足够的客源、能否承担运维费用,取决于Neom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商业模式。要是城市没起来,场馆就可能变成“空中白象”。

把世界杯和城市建设绑在一起,这并不新鲜。很多国家借大赛推动基础设施和城市升级,能带来长期收益也能带来短期压力。Neom的好处是土地和旧城改造包袱少,做新奇事儿的阻力相对小,所以选在那里尝试“悬空球场”有其现实理由。只不过,能不能把噱头变成可持续的公共资产,得看后续的设计可行性、成本控制和运营方案。

时间表上看事情紧凑。2032年完工意味着接下来几年要完成设计深化、招标、施工准备和主体施工,然后留两年做试运行和赛事准备。像这样的复杂工程,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体进度。报道里还没放出完整的工程图纸和详细方案,业界会关注的节点包括:设计方案公开、可行性研究结论、招标和合作伙伴名单、以及市政交通和安全配套的落实情况。

从公众角度看,空中球场既带来了对未来科技的想象,也带来了现实担忧。支持者会说,这是提升城市形象、吸引眼球、推动地方经济的机会;反对者则提醒要防止在过度包装中忽视安全和长期使用价值。无论哪一边,最终都绕不开几个问题:这座球场能不能按时建成,建成后能不能顺利承接国际比赛的技术和安保标准,完工以后会不会变成城市的活力源还是长期负担。

把目光放远一点,接下来会有几样东西值得盯着看:那些设计图纸长什么样,工程可行性报告里怎么写安全与疏散,招标上谁中标,市政交通和公共安全配套能不能同步推进。每一步都很重要,错一步都可能把一个视觉效果非常抢眼的项目变成一个交付难题或者运营包袱。

聊到这里,别忘了信息来源还是以沙特官方和英媒报道为主。很多细节还没到公开阶段,外界现在看到的更多是框架和意图。未来几年,这件事会随着设计、招标和施工一步步展开,热闹还在后头。

来源:大咖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