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种阴谋论,典型表现就是,我虽然无法查证,但不代表没发生,比如坚信谁谁谁当年被谁谁谁打压,被谁谁谁排挤等等。
大大小小的扫盲班开课了。
给你们讲讲常见的五种低认知模式,看看你中了几招。
这是知名主播邦主近日在网上发布的一段视频的开场白。
邦主是谁?
我想我梦野艳齐无需再做介绍了。
他是时下活跃于网络世界的一名知名主播。
他一直关注着歌手刀郎,一直关注着刀郎麾下的大大小小。
他这次在网上开课,要给刀郎的大大小小扫哪些方面的盲呢?
首先,先解释下刀郎的大大小小是什么意思。
大大小小,音乐人陈伟在网上对此做过介绍。
陈伟说,这本是个贬义词。
他说它原指某个低端物群,这种物群大多成群结队的奔行。
但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我梦野艳齐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刀郎把他的粉丝一直通称为大大小小。
对此,我梦野艳齐不能加以评论。
因为一旦加以评论,刀郎和他的团队会恼怒。
被刀郎称为大大小小的粉丝们也会心生不快。
而扫盲又是什么意思呢?
扫盲,是指消除文盲、普及基础文化知识。
它的初始意思是让不识字或识字极少的人掌握基本读写算能力。
而时下的扫盲,已延伸到数字扫盲,即让被扫者掌握基础数字技能。
进而,还涉及到功能性扫盲,即满足被扫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文化应用能力。
它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这次邦主要为刀郎的大大小小扫盲,则具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先看看他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吧?
他说——
第一种阴谋论,典型表现就是,我虽然无法查证,但不代表没发生,比如坚信谁谁谁当年被谁谁谁打压,被谁谁谁排挤等等。
这是用道德层面的贬低来掩饰智力上的懒惰,不仅会拉低认知水平,更会降低个人品格。
第二种道德审判,他们其实并没有令人信服的批判能力,而道德是最廉价的批判工具,谁都可以拿来用,施加到谁身上都可找到自己的道德优越感,他们总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用见人的下限宽待自己,他们是网络上的道德卫士,现实中的合法某渣,道德审判让公共事务中有价值的严肃讨论成为不可能。
第三种诛心论,低认知群体在对他人做道德审判时,总是习惯给他人的言行强加一个邪恶的动机,没有任何的逻辑推理,更谈不上证据链闭环,比如在某场合感恩老师就是为了帮衬,在某场合媒体老师就是忘恩负义,澄清谣言就是狡辩,不做回应就是心虚,总之,被诛心的人连呼吸都是错当,动机成为否定客观事实的万能钥匙,世界就只剩下互相猜忌的目光。
第四种爽剧偏好,真实世界充满了意外,偶然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智慧对结局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但许多人喜欢沉迷于戏剧化的历史想象,非得为偶像脑补出被欺吸附后卧薪尝胆,苦心孤诣,最终成功逆袭的公式化爽剧剧情,仿佛整个进程的走向都源自偶像的运筹帷幄,这种全知全能的假象,本质上就是麻痹独立思考的迷幻剂,是思维缺失的止痛药,是认知降维的牢笼。
第五种,信徒体制由于认知盲区太多,急需通过集体认同来筑起心理防御屏障,因此容易被造神者洗脑,见神就拜,一拜神就降智,越壮志越迷信,掉入论知怪圈,无限循环,与正常思维渐行渐远。
另一方面,信徒的体质敏感而脆弱,受不了一丁点质疑,更不要说批评。
在信徒的世界里,思考都是一种罪,不跪拜就是亵渎,不歌颂就是异端,是异端就要铲除。
上面的这些,便是邦主近日在网上发布的主要言说。
而我梦野艳齐为什么要把他的上述言说附录在这里,是因为我想到了目前网络世界中以攻击他人为乐事的认知贫瘠者。
我可以断言,时下,围绕刀郎与云朵的诸多争议,正暴露了一群“文盲”的存在。
部分大大小小裹挟舆论对云朵发起的“罪名制造”与集体声讨,早已脱离艺术批评的范畴,沦为一场缺乏常识支撑的盲目围剿。
这种“文盲式攻击”首先体现在对事实的刻意无视与主观臆断。
云朵与刀郎的解约纠纷本有清晰脉络,然而部分大大小小却对此视而不见,凭空捏造“背叛师门”的罪名,将正常的职业选择渲染为忘恩负义。
这种脱离事实根基的指控,恰是“知识文盲”的典型表现——既不了解行业规则,也不愿核实基本事实,仅凭主观情绪便给他人定罪。
当云朵演唱《新东方红》引发讨论时,他们未就作品本身理性分析,反而直接扣上“亵渎经典”“缺乏创新”的帽子,将创作尝试等同于艺术犯罪 ;当云朵发布新作时,又以“风格单一”的空洞评价进行否定,全然无视其扎实唱功与听众的认可。
这种缺乏具体论证的集体批判,与网暴中“观点片面、内容重复、虚假信息泛滥”的特征高度吻合,已沦为一场借专业之名的舆论霸凌。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攻击行为正在消解音乐圈的理性根基。
音乐批评本应建立在作品分析、行业常识与客观事实之上,但部分大大小小却用道听途说替代专业判断,用情绪宣泄取代理性讨论。
他们既不了解版权法对创作者权益的保护原则,也无视师徒关系中职业成长的自然规律,更不愿承认云朵离开后通过小型演出重新积累人气的努力。
正如秦望东对云朵“天赋异禀且刻苦”的评价所示,这位歌手的职业轨迹本是草根逆袭的励志样本,却在缺乏常识的攻击中被污名化。
这种将个人观点凌驾于事实与规则之上的做法,比艺术上的不成熟更具危害性——它摧毁了音乐圈赖以发展的专业伦理与理性土壤。
真正的音乐素养,从来不是挥舞批判的大棒随意定义他人,而是以知识为基、以理性为尺的客观审视。
那些围绕云朵的无端攻击与罪名制造,暴露的正是攻击者自身的认知贫瘠。
由此,我赞成邦主出面为这些大大小小们进行扫盲。
好了,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
感谢您的收看。梦野艳齐。
来源:梦野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