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个月12号,女儿已经帮我订好了去佛山看广东队的比赛,我已经等不及要为明伶加油了。”在徐闻一家饭店,中国女篮国手、徐闻籍运动员陈明伶的父亲陈训与笔者谈论起女儿时,满眼都是自豪。
“下个月12号,女儿已经帮我订好了去佛山看广东队的比赛,我已经等不及要为明伶加油了。”在徐闻一家饭店,中国女篮国手、徐闻籍运动员陈明伶的父亲陈训与笔者谈论起女儿时,满眼都是自豪。
眼下,第十五届全运会备战正酣。时刻关注着陈明伶的,除了她的父亲,还有背后千千万的徐闻乡亲父老。从WCBA到国家队,从奥运赛场到全运舞台,2000年出生的陈明伶正在持续书写自己的传奇。
陈明伶征战国际赛场。受访者供图
陈明伶的成长之路,也映照着徐闻愈发炽热的篮球氛围。“村BA”火爆全网、青少年篮球培训四处开花,街区的篮球俱乐部持续运作……徐闻正构建起“源于街头、走出国门”的篮球文化,用篮球串联起这片红土地的全民健身、青年培养与乡梓情怀。
徐闻有许多人气火爆的民间篮球赛事。陈明维 摄
徐闻“小骄傲”
唤醒家乡孩子篮球梦
“这孩子能吃苦,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想为家里、为家乡争一口气。”陈训谈起女儿,语气里既有心疼,更有自豪。在他记忆中,女儿唯一一次落泪的情景刻骨铭心。“那是她连续第四次发高烧,实在撑不住了,才打电话回家。”但那次崩溃之后,陈明伶擦干眼泪,选择继续坚持。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坚韧,推动着这位“00后”姑娘从徐闻一路走向世界篮坛的聚光灯下——近年来,她先后入选国青队、国家队,征战过女篮亚洲杯、奥运会等顶级赛事。在今年4月13日结束的2024—2025赛季WCBA联赛中,陈明伶助力广东队夺得冠军。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让她成为徐闻名副其实的“小骄傲”。
手握奖牌的陈明伶与父亲陈训开心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徐闻,陈明伶的故事激励着后来的追梦者。在陈明伶出生的下洋镇,如今镇里的灯光篮球场几乎每晚都爆满,不仅有青少年球队训练,还有上班族组成的“夜练队”。“训练累了的时候,想想明伶姐姐的故事,就觉得自己的困难不算什么。”14岁的学员小林说道。陈明伶的成功,为家乡孩子推开了一扇看往世界的窗。
陈明伶追梦的背后,离不开家乡沃土的系统性滋养。近年来,徐闻县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资源向学校和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确保了篮球少年“有地方打球”。一套覆盖全体、层级分明的青少年竞赛体系,让更多“小球星”在实战中脱颖而出。
父亲托举着孩子,观看着激烈的篮球赛。陈明维 摄
为进一步打通成才通道,徐闻县正积极探索“县队校办”等体教融合新模式,并加强与上级训练队伍的衔接输送。这一切,正如陈训所感受到的:“明伶是幸运的,她的努力被看到了。现在家乡的条件越来越好,希望更多孩子能像她一样,勇敢追梦。”
“村BA”火爆
全民篮球氛围浓
“去年‘村BA’决赛,鑫豪车行篮球俱乐部利用二高三后卫打法,阵地战利用后卫突分、掩护配合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最终取得总冠军。”时隔一年,徐闻县篮球协会主席吴光忠谈起去年“村BA”的盛况,仍满是欣喜。
在徐闻,“村BA”已经连续四年举办。去年,为了让“村BA”更加激烈和精彩,徐闻县篮球协会允许每个俱乐部可聘请2名外援(包括非中国籍球员),最终吸引了参赛运动员人数多达270名以上,参赛更是达到俱乐部15支。“贵州‘村BA’还没在全国出圈的时候,徐闻‘村BA’就已经相当成熟了。”吴光忠笑谈道。
鑫豪车行篮球俱乐部是徐闻2024年“村BA”的冠军队伍。受访者供图
在“村BA”的推动下,徐闻的篮球热浪,正一浪高过一浪。每当夜幕降临,徐闻各乡镇的灯光球场便成为最热闹的地方。各种官方的、民间的篮球赛事,吸引着数不清的观众。村民的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丝毫不输职业赛场。这些源自乡村、充满泥土气息的赛事,已成为徐闻篮球最生动的名片。
徐闻的篮球馆人气火爆。陈欢 摄
同时,“村BA”还成为了凝聚乡情的重要纽带。除了有本地的“常驻力量”参与其中,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也会专程赶回,代表家乡出战。同时,赛场内外有专业的主持、直播团队助阵,吸引更多在外的徐闻人通过互联网关注比赛。一些在湛江本土小有名气的篮球名将,也因此被吸引到徐闻参赛。
徐闻篮球比赛吸引了不少高水平运动员参赛。受访者供图
浓厚的篮球氛围,滋润了徐闻篮球的人才培育土壤。吴光忠介绍,短短几年,徐闻县的篮球培训机构已从几家跃升到数十家。学校、机构、家长都纷纷出钱、出力,让孩子们参与到篮球这些运动中来。正如吴光忠所说:“篮球让我们的社区更有活力,让年轻人更有拼劲,也让我们徐闻人的精气神得以展现。”
从“篮球热”中触摸县域发展脉搏
在马上到来的11月,徐闻将要举办第五届“村BA”,这是最近街谈巷议的话题。不过有趣的是,大家聊的远不止哪个队能赢。本地的果农黄叔,已经在琢磨怎么在球场外摆个摊,让来看球的观众也尝尝徐闻的美食。“比赛打几天,我的凹仔饼就能卖几天!”他笑呵呵地说。
这种“借东风”的心思不只黄叔有。下洋镇的球友小陈向笔者提议宣传一条新旅游路线——“上午去看看女篮国手陈明伶的家乡,晚上再来感受‘村BA’的火爆气氛”。就连大排档的老板都凑过来说:“那几天我得提前多备几箱生蚝,看完球的人,最爱来我这吃夜宵。”
一场篮球赛,就这么悄悄串起了一条链:土特产、旅游、餐饮……每个人都想借着篮球的热气,做点文章。这不正是“体育+”最接地气的样子吗?
但徐闻的篮球,远不只是生意。在球场遇见从广州回来的上班族冯文韬,说起小时候看外公打球的往事,他眼里突然有了光。“外公那些褪色的奖牌,至今仍是全家最珍贵的宝贝。”这句话让我恍然——徐闻篮球的根,不只扎在球场的沥青地上,更扎在一代代人的记忆里。是这种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感,让篮球在这片土地上年复一年地蓬勃生长。
或许,真正的县域发展,就是这样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它不是生硬的规划,而是像这里的篮球一样,先在人心里扎下根,再自然生长出无限可能。第五届“村BA”的哨声即将吹响,但比输赢更精彩的,永远是这场赛事所唤醒的、这片土地内在的生机。
撰文:陈明维
来源:湛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