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去超市买菜,一斤土豆两块五,可你不知道,种这土豆的人,一年到头挣不到你一个月工资。
你去超市买菜,一斤土豆两块五,可你不知道,种这土豆的人,一年到头挣不到你一个月工资。
不是他们不努力,是这行当,从来就没按市场价算过账。
农村的地,卖一亩地能卖几十万,可拿到手的,往往不到五万。
剩下的钱,进了城里的账本,修了路,盖了楼,成了GDP里的数字。
没人说这不对,但也没人问,种地的人,凭什么只能分一杯羹?
国家每年砸四千多亿补贴农业,听着挺多,可真落到小农户手里,能有几成?
大农场拿补贴像吃饭,小散户跑断腿也领不全。
补贴发得越精准,越显出那些被漏掉的人,有多沉默。
你家楼下新开的生鲜店,标着“产地直供”,可你真知道那菜是从哪片地里摘的吗?
是哪个老人凌晨三点起床,骑三轮车拉到镇上收购点,再被中间商层层加价,最后才摆上你的货架?
他们没名字,没账号,没直播,连个二维码都没有。
农业保险赔得少,不是天灾太狠,是保额压得太低。
一场暴雨,损失三万,保险公司赔五千,剩下的,自己扛。
可你想想,城里人车被刮了,保险公司二话不说先垫钱。
农民的收成,怎么就不是“资产”了?
美国农民拿补贴占GDP的百分之二,我们才零点五。
不是我们穷,是我们习惯把农民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他们不喊苦,不代表没苦。
他们不闹,不代表不该拿。
城里人说乡村振兴难,可你有没有想过,最难的不是盖新房,是让种地的人,觉得这活儿值得干?
不是发几万块慰问金,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汗水,值钱。
现在土地出让收益五成五回流农村,听起来进步了。
可五年前,可能连三成都不到。
这说明什么?
说明路在走,只是走得慢。
慢不要紧,怕的是走着走着,忘了为什么出发。
你吃的一口饭,背后是三亿人扛着。
他们没上热搜,没进报告,可你每天的安稳,是他们用脊梁撑着的。
别再说“农民该进城了”。
他们不是没能力进城,是他们一走,地就荒了,饭就贵了,城市就没了底气。
有些事,不是靠口号能解决的。
是得有人真把农民当人看,不是当“政策对象”,不是当“帮扶对象”,是当——和你我一样,该活得体面的人。
来源:小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