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鱼腥草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年初受产新季产量不及预期及市场炒作影响,野生货价格从6.5-7.5元/公斤攀升至13元/公斤,但因缺乏实际需求支撑,行情迅速回落。2024年受库存积压和行业整体低迷影响,价格持续走低,至2025年10月,四川产地野生货
2023年鱼腥草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年初受产新季产量不及预期及市场炒作影响,野生货价格从6.5-7.5元/公斤攀升至13元/公斤,但因缺乏实际需求支撑,行情迅速回落。2024年受库存积压和行业整体低迷影响,价格持续走低,至2025年10月,四川产地野生货报价5-5.5元/公斤,家种货仅3.5元/公斤,创近年新低。价格波动核心逻辑在于:疫情期间需求激增导致短期供需失衡,但随家种技术成熟和产量释放,野生资源替代效应增强,叠加中药材行业调整期需求疲软,形成“新产与库存双压”格局。当前价格已跌破多数种植户成本线,但市场普遍预期短期内难见实质性反弹。
鱼腥草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功效著称,现代研究证实其含黄酮类、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临床应用中,鱼腥草制剂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疗效显著,复方鲜竹沥液、鱼腥草合剂等中成药年消耗量超7000吨。2025年数据显示,餐饮市场对鱼腥草需求同比增长30%,火锅、凉拌菜等场景成为消费主力;药用市场因疫情后需求回归常态,年用量稳定在7200-7500吨。值得关注的是,鱼腥草在戒烟食品、减肥食品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韩国、印度等国际市场对其驱虫、生发功效的认可,为需求增长提供新动能。
鱼腥草种植面临三大技术瓶颈:其一,野生资源过度采挖导致优质种源退化,家种品种因有效成分含量低(较野生低30%-40%)市场竞争力不足;其二,种植环境要求严苛,需湿润沼泽地或人工模拟湿地条件,导致规模化种植成本高昂;其三,采收加工标准化程度低,鲜品易氧化变质,干品易受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困扰。产业层面,2025年全国种植面积虽突破50万亩,但区域分布失衡——西南主产区占比超60%,华中、华东地区受气候限制产量波动大。此外,深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罐头、饮料等初级加工品占比达70%,高附加值提取物、保健品开发滞后,制约产业升级。
机遇方面,大健康产业崛起为鱼腥草提供广阔空间:2025年深加工产值占比已达35%,鱼腥草饮料、戒烟食品等创新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线上渠道拓展成效显著,直播带货单日销售额突破10万元,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成为主流。政策层面,地方政府将鱼腥草列为特色农业项目,通过直供商超、举办美食节等方式推动产销对接。风险层面,价格低迷可能导致种植面积收缩,但库存消化仍需2-3年;国际市场对中药材质量标准趋严,出口壁垒增加;深加工领域研发投入不足,可能错失抗肿瘤、抗病毒等高端市场机遇。
鱼腥草市场正处于“价值重估与产业转型”的关键期。短期看,供需失衡与行业调整压力将持续,价格低位运行或成常态;长期看,药用价值深度开发、消费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升级将驱动市场回暖。企业需聚焦种质资源保护、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及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同时加强国际认证与品牌建设,以应对潜在风险,把握大健康产业红利。
#鱼腥草#
来源:本草情报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