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8日晚间,安能物流发布公告称,与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和淡明资本共同组成的财团宣布,拟通过协议安排(“提案”)的方式,将安能物流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提案拟定每股12.18港元的现金选择,按股权价值计算,公司估值约为18.4亿美元(143亿港元)。此前,安
10月28日晚间,安能物流发布公告称,与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和淡明资本共同组成的财团宣布,拟通过协议安排(“提案”)的方式,将安能物流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提案拟定每股12.18港元的现金选择,按股权价值计算,公司估值约为18.4亿美元(143亿港元)。此前,安能物流已于2025年10月27日上午9时起停牌,将自10月30日上午9时起恢复股份买卖。
据悉,Celestia BidCo Limited(要约人)是一家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公司,由HoldCo直接全资拥有,并由TopCo间接全资拥有。TopCo则分别由大钲基金资本、淡马锡及淡明资本True Light拥有约52.40%、23.80%及23.80%权益。
公告称,本提案为股东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公司股票流动性有限、市场风险及不确定性持续的情况下,以可观的溢价变现其在公司的投资。每股12.18港元的现金选择,较未受干扰日2025年9月3日每股8.20港元的收盘价,溢价达48.54%,该日期为公司股价及交易量出现异常波动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较截至未受干扰日止过去52周的最高及最低收盘价,溢价分别约为28.21%和82.88%;较截至未受干扰日止过去三年平均收盘价每股6.13港元,溢价约98.69%。
公开资料显示,安能物流于2010年6月1日在上海成立。2021年11月,安能物流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安能物流是中国最大的快运网络之一,主要提供3—300公斤段的大件零担运输服务,根据行业机构的《2025年全网快运10强》,其货量排名第三,仅次于德邦(含京东快运)、顺丰快运。截至2025年6月30日,安能物流在中国各地拥有81家自营分拨中心、超3.8万家货运合作商及货运代理商网点,覆盖中国约99.6%县城和乡镇。
据记者梳理,大钲资本对安能物流的投资始于2019年12月,大钲资本通过多轮融资支持安能物流的网络扩张与数字化升级,是目前安能物流最大的机构股东。此外,大钲资本还深度参与安能物流的治理与战略调整。2023年1月,大钲资本从幕后走向台前,直接介入管理层。据当时公告显示,因工作重新分配,安能物流原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王拥军辞任,大钲资本合伙人以及时任安能非执行董事的陈伟豪被任命为安能董事会联席主席,与安能CEO秦兴华共同主导公司决策。安能物流也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业绩大涨,但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速有所放缓。
根据安能物流2025年中期业绩,其实现收入56.25亿元,同比增长6.4%;经调整净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10.7%;期内利润为4.23亿元,同比增长5.2%,期内净利率约为7.5%,去年同期是7.6%。毛利率为15.6%,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主要由市场竞争,运输单价下降所致。
近年来,中国零担快运市场“小、散、乱”的格局正在改变,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在行业整体价格竞争压力下,头部企业如顺丰快运、德邦等都通过兼并重组、网络优化扩大优势。
公告显示,自2021年上市以来,安能物流面临一系列宏观经济及行业挑战,包括全球疫情、经济下行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尽管公司成功调整了经营策略并实现了盈利,但在外部环境不利及股票流动性不足的影响下,股价持续承压。股东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出售大量股份而不承受显著折价实为困难。本提案为股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可在确定性的前提下,以极具吸引力的溢价变现在公司的投资,并将所得资金重新配置至其他投资机会。
本提案还将使安能的长期业务决策更加灵活高效,由于持续的宏观经济挑战以及零担货运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在未来的运营中面临重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公司需要推行可能影响短期财务表现的战略举措。在本提案完成后,安能物流将作为一家非上市实体,不再受到短期资本市场预期、股价波动及信息披露义务的压力。
关于退市的原因,公告指出,自2021年以来,安能物流股价长期承压,成交量低迷,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受到严重限制。然而,公司仍需承担为维持上市地位所产生的行政、合规及其他相关费用,管理层还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履行上市公司义务。鉴于上述情况,并综合考虑相关成本与资源投入,维持上市地位对公司而言收益有限。退市将使公司能够立即节省成本,并将资源重新分配至核心业务,从而提升运营效率,更好地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此外,要约人计划保留安能的现有业务,强化各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效应,积极寻求新的战略与发展机遇,并持续落实公司的长期增长战略。除正常业务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动外,要约人也计划聘用公司现有员工。
快递物流行业专家赵小敏此前分析表示,从安能物流过去两年表现来看,处于收缩性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在规模竞争力、业务外延拓展及整体战略层面,管理层与股东存在显著分歧,未达到股东预期。
一位此前持有安能物流股票的投资公司人士近期告诉记者,快运赛道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会与人工智能赋能、电动化及智能化的推进密切相关。在这一趋势下,新入局者或实力玩家有望成长为行业龙头。(来源: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