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内蒙古科学实验展演汇演精彩落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1:54 1

摘要:特等奖有三组、一等奖三组、二等奖四组,三等奖若干。这是10月25日在呼和浩特科创中心的赛果。决赛最后就这么定了,人多、队多,评委当场投票打分,成绩一目了然。

特等奖有三组、一等奖三组、二等奖四组,三等奖若干。这是10月25日在呼和浩特科创中心的赛果。决赛最后就这么定了,人多、队多,评委当场投票打分,成绩一目了然。

那天场子是在呼和浩特科创中心,进场的队伍多得有点像赶集:90支代表队,参赛选手超过500人。队伍来自内蒙古各盟市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还有科普示范基地。你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单一学校的比赛,人员背景挺杂:高校老师学生、科普人、医务人员,还有一堆业余科研爱好者。人数和队伍数都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现场热闹但没乱,像个小型科普嘉年华。

这场活动是自治区科技厅主办的重点项目,也是2025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里的示范项目,主题叫“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从启动到报名,科研圈和科普圈反响都不错,能把省里各地队伍聚到一块儿来比,说明大家都挺重视这事儿,既想展示也想看看别人的做法。

比赛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门类,形式花样很多。既有依赖精密装置的现场演示,也有把科学搬上舞台的情景剧,还有直白讲实验原理的单人或团队陈述。像“颜色超能力”这个项目,用光和颜料搭配把色彩变化做成视觉示范,大家一看就懂;“人体发电机”让志愿者上台做导电示范,既有装置也有现场互动,很能抓人眼球;还有“黑果枸杞——天选美容选手”,把生活里常见的东西拿来做实验,既有数据支撑也拉近了观众距离。每个队伍的演示流程都很规矩:搭建装置、演操作、呈现数据、讲原理,时间控制得紧凑,不到点就得收场。

别看效果轻松,台下的准备一点也不马虎。有的队伍在后台反复调试设备,有的把情景剧排到台词都删掉多余的,只保留能把原理讲清楚的部分。评委盯的点也很明确:实验是否科学、安全有没有保障、讲解能不能被普通人听懂、现场互动效果以及创新性。评分过程当场公开,观众还能提问,答疑环节选手即时回应,这种透明度让人看着放心。

活动的组织细节也下了功夫。场馆分成观众区和现场点评区,科普基地和高校设了展台发资料,志愿者负责设备搬运和现场协助。除了主赛,还有观众体验区,可以近距离接触一些实验模型;专家会在现场进行短评,补充技术层面的说明。这样的安排就是把实验室里的东西放到普通人身边,让观众能参与、能试一试。现场既有带孩子来的家长,也有专程来取经的科普工作者,气氛兼顾了专业性和亲民性。

从更广的角度看,这类活动起到展示和教育双重作用。参赛队伍背景多元,说明科普不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儿,而是在高校、企事业单位、科普基地之间流动。高校带来研究深度,企业带来应用视角,科普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传播渠道和实操经验。短短一天,能看到不同资源碰撞出很多实用的点子,很多团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赛后还留了联系方式,准备继续合作或互访。

现场的反响能看出影响力。观众普遍觉得复杂的科学现象通过演示变得直观,孩子们愿意问问题,提问的热情很高。有些项目设计既有知识点又有趣味性,看的人不觉枯燥,还想自己动手试。评委在公布获奖名单时也对优秀项目做了现场点评,获奖队不仅拿到奖牌,主办方还安排了后续推广:把优秀案例整理成资料,推荐给各地科普基地和学校使用,同时把部分精彩实验录成视频,方便更大范围传播。

主办单位说会对赛事的组织、评审和传播等方面做后续总结,继续完善赛制,让下一届更有针对性。获奖队伍也因此获得了后续推广机会,比赛结束时很多人还在现场讨论推广细节、视频授权和资料使用。需要联系赛事报道或版权的,可以发邮件到 jpbl@jp.jiupainews.com。台下一群学生还在搬设备、互相约着下一次合作,孩子们则拉着家长跑去体验区,围着一个小模型问这问那,场面接地气得很。

来源:科学芳草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