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快评|让老人安享晚年,是子女小愿景也是国家大目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17:51 1

摘要:“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色,自古便薪火相传。从《论语》中“不敬,何以别乎”的谆谆教诲,到《孝经》中“夫孝,德之本也”的深刻阐释;从“老莱子彩衣娱亲”故事的代代相传,到如今“常回家看看”的时代呼唤,“孝”的形式在变,但那份出于至诚的敬爱之心却一

评论员 牛可心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九九”谐音“久久”,这个节日自古便承载着对长者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色,自古便薪火相传。从《论语》中“不敬,何以别乎”的谆谆教诲,到《孝经》中“夫孝,德之本也”的深刻阐释;从“老莱子彩衣娱亲”故事的代代相传,到如今“常回家看看”的时代呼唤,“孝”的形式在变,但那份出于至诚的敬爱之心却一脉相承。它既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牵挂中,也在“冬温夏凊”的细微体贴里,更在于物质奉养之外的精神慰藉。

尊老、爱老、敬老,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事不在大小,需要的是用心和贴心,这种贴心,包含物质层面的支持,也有精神层面的慰籍。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加大养老事业投入,积极发展养老产业,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从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到依法维护老年人权益,从鼓励发展银发经济到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一系列政策举措正织就一张越来越密的养老保障网。例如,邯郸推行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服务,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老人手中;石家庄设立老年创伤共管病房,大大缩短了老年患者的救治等待时间;沧州青县的“孝老食堂”有效解决了农村老人就餐难题……这些创新实践正在将宏观政策转化为老年人触手可及的温暖服务。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既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基层的实践创新,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方面要加快构建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互衔接,发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多元化模式,夯实“老有所养”的基础保障;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与健康、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融合,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同时,持续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普惠、精准、专业的服务产品,不断回应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变老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关爱老年人就是关心未来的自己。但让人痛心的是,现实世界中还有一些不法商家,精心设计“坑老”“骗老”的陷阱,他们活跃在城乡社区、电商直播间,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健康焦虑、情感空虚等,对他们展开精准围猎。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就是为他们晚年生活保驾护航。对各种养老诈骗违法行为,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织密防诈反诈的安全防护网。作为子女,也应该当好老年人的“情感后盾”,帮助老年人远离套路营销,向他们科普诈骗套路,多聊聊社会动态、多进行风险提醒,多关注老年人情感需求、思想心态。

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社会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老年人曾经为国家、社会、家庭做出贡献,全社会理应赓续尊老敬老传统,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好服务。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幸福美满生活,是“小家”的愿景,也是“大家”的目标。

来源: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