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大领域取得突破,比芯片还重要,外媒:该中国“卡脖子”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7:44 1

摘要:说起芯片这事儿,从2018年中兴被美国商务部禁令卡住脖子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那时候,美国禁止高通和英特尔这些巨头向中兴供货,直接让中兴的生产线停摆,损失上亿美元。接着2019年,华为也被拉进实体清单,手机出货量从全球顶峰滑到谷底,市场份额从20%多掉到10%

说起芯片这事儿,从2018年中兴被美国商务部禁令卡住脖子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那时候,美国禁止高通和英特尔这些巨头向中兴供货,直接让中兴的生产线停摆,损失上亿美元。接着2019年,华为也被拉进实体清单,手机出货量从全球顶峰滑到谷底,市场份额从20%多掉到10%以下。

2020年,美国又扩大禁令,第三方厂家用美国技术给华为做芯片都不行,台积电这样的供应商直接断单。到了2022年,美国针对AI和超级计算领域,进一步限制英伟达和AMD的产品出口中国。

2023年,日本和荷兰也加入,禁售极紫外光刻机给中国企业。2024年,美国管制高带宽内存,2025年10月最新消息,美国还在考虑限制软件驱动产品出口中国,从笔记本到喷气发动机都可能受影响。这一路下来,美国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芯片封锁,遏制中国科技崛起。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虽然芯片领域被卡得死死的,但国家加大投入,本土半导体研发加速,中芯国际在7纳米工艺上实现量产,虽然良率还有差距,但产能从2020年的每月10万片晶圆,涨到2021年底的20万片,现在2025年已经超万亿投资规模。华为的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也在逐步恢复Mate系列出货。

更关键的是,中国没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而是转向其他高科技领域发力。这些领域的重要性不比芯片差,甚至在制造业、国家安全和未来计算上更基础。外媒像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这些年报道过,中国通过出口管制反制,让西方企业供应链中断,通用电气三次想买中国的高端装备都失败。

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主导量子专利申请,西方半导体企业丢订单。福布斯杂志直言,这种互制重塑全球供应链,中国在高端装备上占上风。简单说,中国在三大领域取得实打实的突破,不光顶住了压力,还让外媒惊呼,现在轮到中国“卡脖子”西方了。

先说3D一体打印机床这块。这技术把传统机床和3D打印结合,实现了铸造、锻造、铣削一体化,能高效生产复杂金属零件。华中科技大学团队从2010年就开始研究,2015年搞出原型机,测试解决精度和效率问题。2019年,这玩意儿应用到军用飞机生产,比如J-15战斗机的起落架,强度提高20%,制造周期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天。

2023年,扩展到医疗植入物,成本降30%。2025年,中国3D打印机床市场规模预计更大,国际顶尖航空学府引入大尺寸工业级FDM打印机,打印速度更快,成型空间超大。中国企业出海活跃,出口额达81亿元,占全球市场30%。这技术对制造业升级太关键了,传统机床靠人工多,时间长,3D一体机用电脑控制自动化,省人力,还能做复杂形状,提高产品质量。

在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上,提供高端支持。政府2022年就把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机床列入出口控制清单,禁止卖给国外。美国通用电气想买三次都没成,外媒彭博社报道,这标志中国从防御转进攻,控制关键制造技术。西方眼红,因为这不光是工具,更是供应链核心,断了就影响飞机引擎生产。

再看航空航天技术,这可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起步,到现在2025年,已经是航天强国。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开启空间站建设,2016年天宫二号对接实验,验证长期在轨能力。2021年,天舟货运飞船和核心舱组装,中国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2023年,C919客机批量生产,用上国产CJ-1000发动机,推力30吨级,从依赖进口转为自主。

2024年,嫦娥六号月球采样返回,2025年10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发射倒计时,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发射区,计划择机发射。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三项任务,将执行出艙和空间实验。

无人机从2010年代初起步,2017年彩虹系列出口中东,现在国际竞争力强。卫星技术也牛,2025年高分十四号02星发射成功,提升通信和导航能力。中国科学院牵头“悟空”“墨子号”“慧眼”等10多颗空间科学卫星,与欧洲“微笑”卫星合作。

这些成就不光是发射次数多,更是为国防和科研提供支持。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包括“毅力号”火星车,但中国航天部分突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和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用在飞机上。外媒如新华网报道,中国探索太空脚步稳,2025年天问二号探测器拍地月影像,距离地球超1200万公里。这领域突破,提升国家安全和科技实力,让西方没法小看。

量子技术和设备这块,更前沿,基于量子力学,搞高速计算、安全通信和精密测量。中国从2016年墨子号卫星发射,完成首次星地量子密钥分发,2017年京沪量子通信干线开通,全长2000公里,确保数据传输安全。2020年,九章量子计算机处理特定任务,比国际同行快100万倍。2023年,NDPT-100无损探针台安装,用来测试量子芯片电学性能,支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2025年,中国量子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5.96亿元,同比增长39.25%。量子计算产业链上游环境系统、测控系统碎片化,但国家布局17项揭榜任务,围绕量子计算、通信、精密测量。企业超800家,中国140多家,排第二,仅次美国。

量子通信实用化,中国电信推动小型化星地设备,12900公里跨国密钥分发。2025年首季度,上游材料突破,中游设备创新,产业链生态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2025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中国跻身第一梯队,量子科技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97.5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7.45%。这技术对信息安全和复杂问题解决太重要了,量子计算效率高,通信防窃听,测量准。外媒报道,中国量子专利领先,西方面临供应链风险。

这些突破不是孤立的,跟芯片断供直接相关。中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十四五规划科技支撑强国,十五五建议刚通过,强调自主可控。三大领域互补,3D打印机床升级制造业,航空航天提升整体实力,量子推动创新和安全。

结果呢?中国反制措施让西方吃亏。2025年,中国加强稀土配额管理,价格涨20%,美国三大车企审批通过但用途管制严,只够自用。彭博社说,中国不只管稀土,还限制锂离子电池出口,美国坦言被卡脖子。荷兰威胁不买中国工厂芯片,但德媒警告,这正中中国“以稀土制芯片”的百年陷阱。欧洲用对付俄罗斯的手段对中国,俄媒说,中国反制会让欧盟崩溃。

经济学人社论直言,中国赢得贸易战,数据显示华盛顿政客不愿面对现实。法国马克宏叫嚣欧盟用最强贸易武器,但欧盟“反胁迫工具”从没用过,主要吓唬人。

中国短短20天内,连崩西方攻势,从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到安世半导体出口管制,卡住欧洲工厂。美媒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考虑限制软件产品出口中国,作为对稀土反制,但专家示警,美国不加倍投入,难撼中国稀土主导地位。

总的看,中国这些年没被芯片封锁压垮,反而在3D打印、航空航天和量子上发力,重要性超芯片,因为它们是基础支撑。外媒从彭博到福布斯,都承认中国反转局面,现在西方焦虑供应链中断。

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是你卡我脖子,我不光自力更生,还让你尝尝滋味。科技竞争激烈,但中国步步稳扎稳打,成果实实在在。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