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后!这5道菜不能少,温补好寓意,老人孩子常吃身体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09:12 1

摘要:重阳还没到,五道菜先被端上热搜,羊肉、板栗、牛肉、排骨、香菇萝卜,名字一列,手机前的老人已经咽口水,孩子开始拍桌子,平台算法立刻把流量喂给养生号,点赞像雪片。

重阳还没到,五道菜先被端上热搜,羊肉、板栗、牛肉、排骨、香菇萝卜,名字一列,手机前的老人已经咽口水,孩子开始拍桌子,平台算法立刻把流量喂给养生号,点赞像雪片。

有人以为这只是“应景”,我盯着那份配料表,看到的却是精准到骨头缝里的算计:谁在惦记老人的钱包,谁在打孩子的算盘,谁在把节气做成一门生意。

红焖羊肉排第一,白酒去膻,枸杞提色,大枣补甜,成本38元一锅,视频里却告诉你“孝心无价”。

拍摄者把镜头贴着砂锅盖,热气扑屏,弹幕齐刷“想我妈”。

平台数据组后台笑开花,这条视频完播率94%,带货羊肉链接下单率比平时涨3.7倍。

为什么选羊肉不选猪肉?

羊肉进价高,溢价空间大,商家利润厚,还能打着温补旗号,老人一听“驱寒”就掏钱,比劝年轻人买奶茶还轻松。

板栗炖鸡紧跟其后,镜头先给鸡油特写,再剪到剥壳的板栗,颜色对比强烈,停留两秒,算法判定“用户不会滑走”。

板栗批发价每斤6元,出镜只要八颗,视觉饱满又省钱。

八角香叶一放,评论里就有人问“调料链接在哪”。

商家早把调料包分成小袋,一袋卖9块9,成本1块3,毛利率直逼化妆品。

你以为博主在教做菜,他在给调料厂打工,重阳节只是由头,真正的节日是“流量节”。

牛肉南瓜肉丸汤听起来最健康,南瓜切丝那一下,弹幕飘过“孩子爱吃”。

平台健康标签一贴,系统就把视频推进宝妈群。

牛肉进价每斤42,南瓜1块5,搭配后每碗成本不到5元,却能卖出“儿童营养”溢价。

博主在文案里写“不加味精”,转头把蚝油挤了半瓶,钠含量爆表,可没人细看,因为“孩子爱吃”四个字就是免死金牌。

商家算过,只要视频里出现一次“宝宝”,转化率涨18%,这就是数据告诉他们的“母爱税”。

芋头蒸排骨最妙,生排骨焯水30秒,镜头一切,芋头已经蒸得发白发绵,实际拍摄用了两锅,前一锅芋头蒸40分钟,后一锅排骨只蒸8分钟,拼在一起让你以为同时熟。

时间差就是流量密码,短视频15秒内必须出“软烂”画面,否则完播率掉一半。

芋头批发8毛一斤,排骨28,芋头吸油显多,一份菜里芋头占六成,成本再降一波,评论区还夸“博主实在”,这就是视觉经济学的厉害。

素烧香菇萝卜看上去最素,却是利润最高的一道。

干香菇泡发后体积涨三倍,白萝卜冬季地头价3毛一斤,八角一放,酱油一淋,镜头里全是“高汤感”。

博主口播“清淡排毒”,后台却把视频推给减肥人群,标签带“低脂”,带货的不是菜,是29块9的“轻食酱料”。

一瓶酱成本两块八,卖出一万瓶,博主提成30%,三天赚够县城一套首付。

重阳节被借用,只是因为“老人”和“清淡”两个关键词在数据表里重叠度最高。

五道菜全部看完,时间刚好过去90秒,平台算法完成一次完美收割:老人被“温补”打动,孩子被“好吃”吸引,中年人被“简单”说服,三方一起下单,羊肉、板栗、牛肉、排骨、香菇、酱料,购物车一次性加满。

博主在视频结尾双手合十说“常回家看看”,下一秒弹出“点击购买”的大黄按钮,系统比儿女还贴心,提醒“发货到家,不用老人拎”。

我算了笔账:按视频里给出的分量,五道菜原材料总成本不到120元,带货链接里套餐价268元,平台抽佣5%,博主再赚30%,净赚80块。

重阳节一天,头部养生号能发三条,单日毛利240万,比一家线下超市整月利润都高。

节气成了货架,亲情成了文案,谁在给谁尽孝,真不好说。

有人反驳:人家教你做菜,又没逼你买。

我打开后台数据,同一博主去年重阳发的是“五道甜品”,今年换成“温补硬菜”,标签从“下午茶”切到“老人孩子”,粉丝还是那拨人,却多卖了三倍货。

说明内容可以换,人群可以重复收割,只要节日还在,需求就被制造出来。

你以为自己学会做菜,其实是被训练成固定消费者,节日一到,手就自动点开购物车,比给先人上坟还准时。

更细思极恐的是,视频里所有营养说法都没有出处。

“羊肉驱寒”出自哪本医书,剂量多少,适合什么体质,没人讲清;“板栗补肾”只是民间顺口溜,被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评论区有人提醒“痛风别喝浓汤”,立刻被刷下去,因为算法不喜欢负面信息,负面意味着退货。

知识被裁剪成最容易卖货的片段,真假不重要,能下单才重要。

医学、营养学、民俗学一起给电商让路,重阳的菊花酒还没倒满,购物车已经先醉了。

我并非反对吃这些菜,我反对的是把节气变成精准围猎。

老人需要陪伴,孩子需要味道,中年人需要简单,平台把三种需求打包成一条视频,再用“限时折扣”封口,让你来不及思考。

真正的温补,是回家把菜洗净,陪老人切肉,听孩子吐槽学校,锅铲碰撞的声音比滤镜更暖。

可这条最朴素的道理赚不了佣金,所以被算法雪藏,留给你的只有“买它”。

重阳到底要补什么?

补流量、补库存、补KPI,还是补那一声被忽略的“妈,我回来了”?

当菜单被算法写好,当亲情被链接标价,当节气只剩倒计时,你我都是锅里被小火慢炖的那块肉,香味飘出去,自己只剩渣。

下次再看到“这5道菜不能少”,你敢不敢关掉手机,带爸妈去菜市场慢慢挑,慢慢还价,回家慢慢炖?

如果连这个勇气都没有,我们到底在过什么节?

来源:小溪美食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