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 为了他的白月光,傅沉舟在我们订婚纪念日把我扔到了偏僻山村 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8:00 1

摘要:“三年了,就算是狗也该学乖了。”他冷漠地说,“你的性子不改,永远别想成为傅太太。”

上篇

为了他的白月光,傅沉舟在我们订婚纪念日把我扔到了偏僻山村。

三年不闻不问,我靠着村民接济和种地活了下来。

当他终于带着白月光出现时,以为会看到一个憔悴狼狈、乞求他怜悯的我。

“三年了,就算是狗也该学乖了。”他冷漠地说,“你的性子不改,永远别想成为傅太太。”

他的白月光假惺惺地劝我:“向晚姐,沉舟都是为你好。”

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中,我平静地举起右手,无名指上的银戒在阳光下微闪。

“傅先生,你来得太晚了。”

“我已经结婚了。”

---

第一章 弃

冰凉的雨水混着泥浆,溅在林向晚苍白的脸上。

豪华轿车绝尘而去,尾灯猩红,像野兽残忍的眼睛,最终消失在盘山公路的尽头,也带走了她过去二十多年赖以生存的所有光明。

订婚三周年纪念日。

她的未婚夫,傅沉舟,因为她“不小心”碰倒了一杯咖啡,弄脏了他珍藏的那张与苏晴的合影,便掐着她的下巴,将她塞进车里,一路疾驰,扔到了这个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偏僻山村——望山村。

“林向晚,你就在这里,好好学学什么叫规矩,什么叫懂事。”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声音冷得能冻结灵魂。

雨水很快浸透了她单薄的衣裙,昂贵的面料沾满泥泞,紧贴在皮肤上,带来刺骨的寒。她环抱住自己,站在泥泞的路边,望着眼前黑黢黢的、仿佛要吞噬一切的山影,浑身止不住地颤抖。

远处,几声零星的狗吠,更添荒凉。

这不是惩罚,这是放逐。

为了苏晴。

那个一直存在傅沉舟心里,碰不得、说不得的白月光。

而她,不过是傅沉舟用来应付家族催婚,以及……在苏晴出国期间,一个暂时填补空缺的玩意儿。如今苏晴要回来了,她这个碍眼的赝品,自然该被清理。

只是她没想到,傅沉舟会用如此决绝而羞辱的方式。

夜更深了,雨没有停歇的意思。寒冷和饥饿像两条毒蛇,缠绕着她。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试图寻找一处避雨的地方,脚上的高跟鞋早已陷在泥里,她干脆赤着脚,细嫩的脚底被碎石划破,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出现一点微弱的灯火。那是一处低矮的土坯房,窗棂透出昏黄的光晕,在这绝望的雨夜里,像唯一的救赎。

她用尽最后力气,敲响了那扇斑驳的木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举着煤油灯,惊讶地看着门外这个狼狈得不成人形的城市女孩。

“姑娘,你……”

林向晚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眼前却猛地一黑,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

失去意识前,她听到老奶奶焦急的呼喊,还有杂乱的脚步声。

第二章 泥泞

林向晚在高烧和噩梦中反复挣扎。

一会儿是傅沉舟曾经的温柔浅笑,一会儿是他将她推入雨夜时的冷酷眼神,一会儿又是苏晴那张柔弱无辜、却总能激起傅沉舟无限保护欲的脸。

“沉舟,向晚姐也不是故意的,你别怪她……”

“林向晚,你永远比不上晴晴一分!”

……

再次睁开眼,已是三天后。

土坯房,昏暗的光线,身下是硬邦邦的土炕,盖在身上的被子虽然破旧,却带着皂角的干净气味。

“醒了?喝点水吧。”守在她旁边的,正是那晚开门的李奶奶,她端着一碗温水,小心地喂给她。

喉咙干得冒火,林向晚贪婪地喝着水,眼泪却毫无预兆地滚落下来。

“孩子,别哭,到了这儿,就先安顿下来。”李奶奶叹着气,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着她的背,“俺姓李,村里人都叫俺李奶奶。这是望山村,穷是穷了点,但人心不坏。”

通过李奶奶断断续续的讲述,林向晚才知道,是李奶奶和邻居张婶轮流照顾了她三天,用了土方子,才把她从高烧里拉回来。

她身上的钱包、手机,早在被傅沉舟扔下车时就被没收了。现在的她,身无分文,除了脖子上那根傅沉舟随手送的、不值钱的银链子,一无所有。

养病的日子,她躺在炕上,看着窗外贫瘠的土地和忙碌的村民。最初的绝望和怨恨如同野草般疯长,她想过死,想过不顾一切地跑回去质问傅沉舟。

可当她看到李奶奶把仅有的一个鸡蛋煮给她吃,看到张婶拿来自己闺女都舍不得穿的衣服给她换洗,看到村里那些皮肤黝黑、眼神淳朴的孩子们好奇地趴在窗口看她这个“城里来的仙女”时,那股想要毁灭一切的冲动,慢慢平息了。

她不能死。

至少,不能这样莫名其妙地死在这里。

傅沉舟想看她自生自灭?她偏要活下去。

第三章 淬炼

身体稍微好转,林向晚就开始尝试融入这里的生活。

第一步是吃饭。李奶奶家徒四壁,粮食紧缺。她不能再白吃白喝。

她跟着李奶奶学习生火,被浓烟呛得眼泪直流;尝试用那口大铁锅煮粥,不是糊了就是夹生;学着去屋后的小片菜地里摘菜,分不清杂草和菜苗。

村里的女人看她笨手笨脚的样子,起初都在窃窃私语或掩嘴偷笑。但看她日复一日,摔倒了爬起来,弄坏了重新来,那股沉默的韧劲,让那些嘲笑渐渐变成了善意的指点。

“晚丫头,锄头不是你这么用的,腰要弯下去,力气用在手腕上。”张婶示范给她看。

“向晚姐,挑水走那边小路近,而且平。”隔壁家的小丫头二丫热心地给她带路。

她的手,原本十指不沾阳春水,精心保养的指甲圆润光滑。如今,很快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结成厚厚的茧子,掌心遍布细小的伤口。

她学会了辨认山间的野菜,跟着村里的老人一起挖回来,丰富贫乏的饭桌。她甚至鼓起勇气,拿起沉重的锄头,在李奶奶指点的荒地上,开垦出一小片属于自己的菜园。

播种,浇水,捉虫……看着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在阳光下舒展叶片,一种陌生的、微弱的成就感,悄然在她心底滋生。

夜晚,她躺在土炕上,不再失眠。身体的疲惫取代了精神的煎熬。她依然会想起傅沉舟,想起那个光怪陆离的城市,但那些画面变得模糊,心口的剧痛也逐渐麻木,变成一种沉甸甸的、冰冷的硬块。

镜子是没有的。只有一次在河边洗衣,她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皮肤黑了,粗糙了,曾经精心打理的卷发变得干枯毛躁,随意地用一根树枝挽在脑后。眼神不再是过去的明媚天真,而是沉静的,带着一种历经磨难后的漠然。

河水里的那个陌生女人,让她怔愣了许久。

她是林向晚,却又不再是那个被傅沉舟圈养在华丽牢笼里的金丝雀林向晚了。

第四章 微光

时间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悄然流逝。

一年过去了。

林向晚已经完全习惯了望山村的生活。她能用扁担稳稳地挑起两桶水,能利落地砍柴生火,她开垦的菜园四季常青,吃不完的菜蔬她会送给李奶奶和邻居。

她甚至利用从城里带来的、仅存的那点知识,帮助村里唯一的小学老师整理图书,教孩子们认字、唱歌。孩子们都喜欢这个虽然沉默,但眼神温柔的“林老师”。

她的平静,在收到傅沉舟派人送来的第一笔“生活费”时,被短暂地打破。

来的是傅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在镇上做事,态度倨傲,扔下一个信封,里面是薄薄一叠钞票。

“傅先生说了,让你安分待着,别动什么歪心思。这些钱,够你活一阵子了。”

那人说完,鄙夷地扫了一眼她身上粗布衣服和沾满泥土的双手,转身走了。

林向晚捏着那个信封,指尖冰凉。这笔钱,与其说是生活费,不如说是提醒她身份和处境的羞辱。

她没有用这笔钱。原封不动地收了起来,连同后来每隔几个月送来的钱一起,塞在炕席底下最角落。

她靠自己的双手活着。她帮村里人写信、读信,换取一些米面;她采摘山上的野果、药材,晒干了托人去镇上卖;她手工好,用旧毛线织围巾手套,很受村民欢迎。

她的沉默和坚韧,赢得了望山村真正的尊重。

第二年春天,村里来了个年轻人。他叫陆止安,是省城来的医生,响应什么支援农村医疗的号召,驻点在镇上的卫生所,定期会来各个村子巡诊。

陆止安个子很高,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文干净。他医术好,待人耐心,很快就和村民们打成一片。

他第一次见到林向晚,是在村小学的操场上。她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阳光洒在她不再白皙却健康红润的脸上,她笑得眉眼弯弯,那是陆止安在村里从未见过的、带着某种城市印记的明媚。

后来,他经常在巡诊时“偶遇”她。帮她给李奶奶检查身体,教她辨认更多有用的草药,偶尔,也会带来几本旧书或杂志给她。

林向晚能感受到陆止安目光里的善意和好奇,但她始终保持着距离。她的心像一口枯井,再也泛不起波澜。

直到有一天,二丫发高烧抽搐,情况危急。是林向晚冒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跑了十几里山路,把在邻村巡诊的陆止安找了回来。

陆止安抢救了一夜,二丫转危为安。天亮时分,精疲力尽的陆止安走出房门,看到浑身湿透、脸色苍白如纸的林向晚,还固执地守在门口。

那一刻,看着她那双沉静却执拗的眼睛,陆止安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心动的声音。

第五章 新生

陆止安的追求,是温和而持久的。

他会记得给她带一本她可能感兴趣的书,会在她劳累一天后递上一杯泡好的野菊花茶,会在寒冷的冬夜,“顺路”送来几块烤得香甜的红薯。

他从不问她的过去,只是安静地陪伴,尊重她所有的疏离和沉默。

望山村的村民们都乐见其成。李奶奶拉着林向晚的手,絮絮叨叨:“晚丫头,陆医生是好人,踏实,靠得住。你总不能一辈子留在我们这山沟沟里……”

林向晚的心,不是没有触动。

陆止安像一道温暖的光,缓慢而坚定地照进她冰封的世界。

她开始允许自己和他多说几句话,允许自己接受他那些不着痕迹的照顾,允许自己在看到他带着孩子们玩耍时,嘴角微微上扬。

第三年的除夕夜,村里难得热闹。大家聚在打谷场上燃起篝火,喝酒吃肉。

陆止安坐在林向晚身边,隔着跳跃的火光,看着她被火光映照的侧脸,轻声说:“向晚,留下来吧。不是留在望山村,是留在我身边。”

林向晚没有立刻回答。

她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这里能看到城市里永远看不到的、璀璨的星河。

她想起了傅沉舟。三年了,他果然对她不闻不问,只有那些定期送达的、如同施舍般的生活费,提醒着她那段可笑又可悲的过去。

她等了他三年,等来的不是救赎,而是另一个男人的告白。

心里那个冰冷的硬块,似乎在慢慢融化。

她转头,看向陆止安,他的眼神真诚而忐忑。

许久,她轻轻点了点头。

“好。”

第六章 惊雷

春去秋来,林向晚在望山村的第四个春天快要结束时,她已经和陆止安在镇上领了结婚证,搬到了他卫生所后面的小宿舍,过起了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陆止安体贴入微,尊重她的一切。知道她似乎有心结,连婚礼都没有要求,只说等她愿意的时候,请相熟的村民吃顿饭就好。

林向晚以为,她的人生终于走上了新的轨道,过去的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直到那个下午。

几辆与这贫穷山村格格不入的黑色豪华越野车,如同钢铁怪兽般,粗暴地碾过村口的土路,卷起漫天烟尘,猛地停在了村小学的门口。

村民们被这阵势惊动,纷纷从田里、屋里跑出来围观。

为首的车门打开,先伸出来的是一双锃亮的意大利手工皮鞋,踩在泥土地上,格外刺眼。

然后,一个穿着昂贵黑色风衣,身形颀长,面容冷峻的男人下了车。他五官深邃依旧,俊美得令人屏息,只是眼神比三年前更加深沉锐利,周身散发着久居上位的强大气场。

傅沉舟。

他来了。

在他身后,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外罩米色风衣,妆容精致,气质柔弱的女人也跟着下了车,轻轻挽住他的手臂。正是苏晴。

她打量着周围破败的景象,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穿着土气的村民,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嫌弃,但脸上却挂着恰到好处的担忧和温柔。

“沉舟,这里好偏僻啊,向晚姐这三年……一定吃了很多苦。”她声音软糯,带着怜惜。

傅沉舟没有说话,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人群,最后,定格在人群外围,那个正抱着一摞学生作业本、准备送去小学的熟悉身影上。

林向晚。

他几乎第一眼就认出了她。

尽管她穿着廉价的格子衬衫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皮肤不再是记忆中的白皙,身形却似乎比过去更挺拔了些。她站在那里,安静地看着他,眼神平静无波,没有他预想中的狂喜、激动、委屈或者怨恨。

就像在看一个……陌生人。

傅沉舟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心底某个角落,似乎偏离了预设的轨道。

他带着苏晴,在保镖的开路下,排开众人,一步步走到林向晚面前。

高大的身影投下阴影,将林向晚笼罩其中。熟悉的、带着压迫感的气息扑面而来,林向晚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但面色依旧沉静。

三年的等待,一千多个日夜的煎熬,她曾无数次幻想过重逢的场景,想过要如何质问他,如何控诉他。可当这一刻真正来临,她发现内心只剩下一片麻木的荒芜。

所有的爱恨,早已在那漫长的等待和艰苦的劳作中,消耗殆尽。

傅沉舟垂眸,审视着她,语气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仿佛施舍般的冷漠:

“三年了,林向晚,就算是条狗,也该学乖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寂静的村落。

“收起你那些不该有的心思和性子,跟我回去。我也是为你好,你这副样子不改改,永远都不要指望能够成为名正言顺的傅太太。”

苏晴适时地上前一步,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向晚姐,沉舟说得对。这三年,他心里其实一直惦记着你,只是气你不懂事。你看你,在这里吃了这么多苦,跟我们回去吧,以后……”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林向晚身上。

围观的村民,包括闻讯赶来的李奶奶、张婶、二丫,还有刚刚做完一台小手术、匆匆跑来的陆止安,都紧张地看着她。他们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她的过去,知道那个男人是她曾经的“未婚夫”。

他们以为会看到她的眼泪,她的委屈,她的崩溃,或者……她终于等来救赎的狂喜。

然而,什么都没有。

在傅沉舟和苏晴期待(或者说,是等着她感恩戴德)的目光中,在村民们担忧的注视下,林向晚只是极其平静地,甚至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嘲讽,轻轻地笑了笑。

那笑容,像一枚细针,猝不及防地刺入傅沉舟的心口。

然后,在无数道目光的聚焦下,她缓缓地,却是坚定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阳光下,她无名指上戴着一枚样式简单朴素的银戒指,闪烁着并不耀眼,却异常清晰坚定的光芒。

她抬起眼,直视着傅沉舟瞬间阴沉下去的眸子,声音清晰,平稳,不带一丝波澜,却像一道惊雷,炸响在望山村寂静的天空下:

“不好意思,傅先生。”

“你来得太晚了。”

“我已经结婚了。”

第七章 死寂

林向晚的话音落下,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风停止了流动,远处田埂上的狗也不再吠叫,连树叶摩挲的沙沙声都消失了。只有那枚朴素的银戒,在午后偏斜的阳光下,折射出不容置疑的光芒。

傅沉舟脸上的冷漠和倨傲,如同冰面骤然裂开无数细纹。他的瞳孔猛地收缩,锐利的目光死死钉在那枚戒指上,仿佛要把它灼穿。他身侧的手,无意识地攥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色。

“你……说什么?”他的声音是从齿缝里挤出来的,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被冒犯的震怒。

苏晴脸上的温柔假面也瞬间僵硬,她挽着傅沉舟的手臂不自觉地收紧,指甲几乎要掐进他的风衣料子里。她看着林向晚,眼神里充满了惊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这和她预想的剧本完全不一样!林向晚不是应该痛哭流涕,忏悔过去,然后苦苦哀求沉舟带她离开这个鬼地方吗?结婚?她怎么敢?!

后续在主页

来源:小宁情感故事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