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个月,大S死因再次被王晶提及,她身材高挑但并不出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13:27 1

摘要:那场直播是2024年10月22号的,王晶在里面把大S、小S的这些年经历说了一遍。平台第二天把录像下架,说是“涉及艺人隐私”,但很多人看完觉得这不是隐私,而是一串能追溯几十年的行为和后果。直播一开始在线人数并不多,王晶说他九十年代初见过这对姐妹,大家也就当闲聊听

视频被删了,但话题没被掐灭。

那场直播是2024年10月22号的,王晶在里面把大S、小S的这些年经历说了一遍。平台第二天把录像下架,说是“涉及艺人隐私”,但很多人看完觉得这不是隐私,而是一串能追溯几十年的行为和后果。直播一开始在线人数并不多,王晶说他九十年代初见过这对姐妹,大家也就当闲聊听听。等他说到大S为了变白变瘦用了哪些手段时,在线人数一下子窜到几十万,弹幕炸开了,礼物堆满屏。

他把一些零碎的记忆连成线,让人觉得事情有根有据:1998年《我猜》里能看到那会儿她们皮肤偏黑、脸上还有肉;对比后来的白得发亮、瘦得见骨,很多人就把散落的传闻拼起来了。王晶说的那些细节也不全是空口说白话:一年能用掉四瓶防晒霜、刻意避开深色食物,把“白”当成目标之一;有打美白针、去港打针、用电疗仪调到高档、长期吃泻药、极端节食的说法。目标体重曾经是42公斤,后来想冲到35公斤;有段时间三周每天只吃一根香蕉,结果晕倒;电疗弄到抽筋,周围人看了都愣住。

更直接的代价也被提了出来。有说法是她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目的据称是让皮肤看起来更好看。但医生会提醒,这类药物随便吃会让血管变脆,轻易出血。到2023年12月,她因肺部感染住院,病情一下子恶化,食欲差、消瘦、免疫力下降,这些都不是无中生有。王晶把这些事件按时间线摆开来讲,观众听着能把过去零碎的说法连成一条脉络——不是几次节食能解释的,而像是长期系统性的自我改造留下的痕迹。现场气氛有点像把一箱旧相片摊开来,让人一个接一个地看见细节。

把目光拉远一点,能看到更大的背景。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医美和审美市场监管不严,地下品、灰色渠道横行。艺人是这些东西最早的一波使用者,观众只看到台上“变化后”的样子,多数人以为那是天生的。东亚地区对白皙、纤瘦的审美也有深厚影响力,外加韩国、日本等流行文化的渗透,把一些极端的标准往前推。不是说某个人“疯了”,更像是整个行业和社会审美把人推到一个不健康的边缘。

网络这轮传播把事放大了。王晶的直播被删那天后,反而更多人去翻录像、找片段、在评论区讨论。到了2025年7月,有平台把关于大S瘦身和保养方法的合集推出来,播放量破了亿,评论里有不少人在求“同款”,问哪里能买到、怎么做。算法就喜欢这样:互动越多,越多人看到;越多人看到,越多人跟风。与此同时,网上也有关于某些年轻演员因饮食问题受到关注的讨论,这些讨论本来应该是告诫性的,可是同时也有很多人把极端做法当成捷径去复制。你会看到一边有人用悲剧敲警钟,一边还有人在找速成法,画面让人觉得很怪,很矛盾。

细节方面,值得多说两句。美白针当时属于灰色地带,监管没跟上,去香港打针成了选择之一。注射能见效快,但风险也不小:成分不明、注射风险、长期后果难预料。电疗仪本来用于康复或医疗场景,被民间当成瘦身工具时,有人把强度调高,结果出现抽搐、心律异常;泻药长期用会伤肠胃、破坏营养吸收,免疫力会跟着受损。把这些方法叠在一起,再配上抗凝药这种“辅助”,出问题就是迟早的事。医生说的话其实直白:乱吃药乱折腾,身体的缓冲力会一点点被掏空。

王晶这次的另一点作用是把历史影像和口述证词放在一起,让时间线更清楚。那段1998年的影像不是全貌,但和后来的自述互相印证,观众就不再把这些当成网络八卦。过去大S自己也有零星提过一些经历,听起来像艺人随口一句“我也试过减肥”,但当这些碎片被串联起来,画面就换了个人。很多人看明白了:这不是几次节食那么简单,而是长期的选择积累带来的结果。

除了个体之外,平台、媒体、行业监管和社会审美一起起了推动作用。平台删视频能阻断一次传播,但不能把已经挖出的信息抹掉;反而会激起更多人去找原始材料、去深挖来龙去脉。那些想要“快速变好看”的人,短期效果有吸引力,于是更容易被忽悠。专业医生、圈内人会跳出来提醒别信偏方、别乱用未经认证的产品,但提醒声再多,有时也被情绪化、刺激性强的内容淹没。

在评论里,两类声音并行:一部分人把这当成模板,想要复制;另一部分当反面教材,用来告诫年轻人别走这条路。事儿没那么简单地靠删视频就能解决,审美、监管、传播机制都要一起看。人们在用极端方式试探身体的边界,平台的点赞和推送则像放大镜,把这些行为展示得更快更广。关于责任,有人会想把锅甩到某个艺人身上,可当你把镜头拉远,牵连的远不止一个人。

来源:魔术师袁辉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