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白了,他们的生活不像娱乐新闻里那种高开低走的戏码,更多是按自己的节奏过日子。唐嫣这两年工作挺紧的。2023年她拿了个重要的女主角奖,领奖那天眼神会不自觉地往台下一瞟,台下有人用一个短短的留言写着“为你骄傲”,那一眼被看成有点小情绪,但也很真实。到了2024年
他们现在是那种大家看着就放心的夫妻。有孩子,有稳定的生活,很少被绯闻缠身,偶尔同框就是推着婴儿车散步的画面,阳光下两人低头聊几句,场面平常但看着舒服。
说白了,他们的生活不像娱乐新闻里那种高开低走的戏码,更多是按自己的节奏过日子。唐嫣这两年工作挺紧的。2023年她拿了个重要的女主角奖,领奖那天眼神会不自觉地往台下一瞟,台下有人用一个短短的留言写着“为你骄傲”,那一眼被看成有点小情绪,但也很真实。到了2024年,她的工作线条很清楚:9月17日为某珠宝拍广告,戴的是“比翼双飞”主题的铂金首饰,这种宣发看起来是为品牌代言也顺带稳住曝光;9月23日参加了新华社的诗词朗诵,在录音室里语气稳又有感染力,表现出的不是花里胡哨,而是功底;9月24日又做了直播,和网友互动自然随和,能把自己的状态控制得既职业又接地气。
罗晋这边接戏的频率不多,但他还在挑口碑剧,不是随便接个流量戏就上。时间允许的话他会回家陪家人,这一点两人是有默契的。婚礼办在维也纳,没弄哪种圈里大排场,只请了各自亲友,布置简单,水仙和白玫瑰为主,婚纱也走极简路线。他们互换的是素圈戒指,现场没有夸张舞台和灯光。后来罗晋在访谈里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婚姻不是用来给别人看的,身边有她就够了——这话放在任何一个普通夫妻身上都挺接地气。婚后第二年孩子出生,媒体偶尔拍到他带孩子出门,能看出他尽量用婴儿车挡太阳,也想避开人群,动作里透着小心和谨慎,不愿把娃暴露在太多目光下。
把时间往前推点看他们的关系脉络。两人公开前,媒体拍到他们在公寓楼下搂抱、一起回家的画面。曝光过后,唐嫣生日那天,罗晋发了一张把两人童年照合成的图片,配文是“我的肩膀永远为你停留”。那条动态被看成变相官宣,但处理方式很低调,不炫耀,从那以后偶尔会在公众场合同框。走红毯时他会扶腰、帮整理裙摆;接受采访时两人轻描淡写,说些“她开心就好”之类的话。圈里人也常看到他们在工作间隙一起对剧本、分镜讨论,互动自然,不像摆拍。
再往更早看,他们的相识能追溯到2011年。那时候合作一部年代戏,戏里演一对历经动荡的恋人。记得剧中有一场诀别戏,罗晋饰演的角色为保护对方甘愿被抓,眼神里既有放弃又有不舍,导演当时评价那场戏很打动人。戏外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浪漫桥段,但相处久了就有默契。拍戏期间,他会在雨戏前把外套先烘一烘再给唐嫣披上;拍外景时把伞微微偏向她那边,递水前先摸温度,走位时帮挡开杂物。剧组的人都说他细心,比普通搭档更让人放心。第一次被传“因戏生情”时,他淡淡地希望大家多关注作品,不要过度揣测,态度平和。
看罗晋的职业路,也是一点一滴走出来的。2003年他客串过《售楼处的故事》,算是进圈的第一步。多年里他不爱追流量,接戏更看重剧本质量,角色大小不是首要标准。这样走路稳固,不像当下那些顶流演员火得一塌糊涂但容易没根。他婚后刻意调整方向,开始试一些有层次的角色,演技慢慢被更多人发现。
《鹤唳华亭》对他来说是个分水岭。剧里他演太子,人物被权力和猜忌裹挟,经历被诬陷、亲人离散、走投无路的过程。有一场在大殿上自辩的戏,从压抑到崩溃,眼泪、面部细微的肌肉反应都处理得细致,这段戏能带动观众情绪的起伏,也让外界开始重新看他。接着现代戏《安家》,他演的是房地产门店的店长。为了贴近角色,他提前一个月去门店“实习”,跟着店长接待客户,学着怎么介绍户型、怎么协调买卖双方矛盾,观察说话语速和递名片的手势。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被他带进角色里,观众就会觉得这个人像生活中靠谱的朋友,给他起了个“徐姑姑”的外号。之后又演律政题材《庭外》里的律师,性格干练冷静,这和前面角色差别明显,证明他愿意尝试不同类型,不被固有形象绑住。
生活里的两人对家庭有共识:尽量把工作安排好,多留时间陪伴。罗晋会回避一些大型晚会邀约,节假日尽量留家里;唐嫣也会抓住回家的空档做家务,保持家庭的运转。唐嫣产后复出时,他减少工作量,分担照顾孩子的任务,让她能更安心复工。2023年她领奖那天,他简单留言,外界看着觉得这像是两个人互相扶持的日常,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把时间轴再拉回最早。2003年的那次客串,是他踏进圈子的第一步,之后一直在不同类型的戏里磨练,既接古装也接现代,不急不躁地走自己的路。就到这儿。
来源:庞庞娱乐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