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孙飞宇:《吴文藻传——从社会学中国化到重建中国社会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7:16 1

摘要:1982年底,时年81岁的吴文藻,在《晋阳学刊》当年第6期上发表了《吴文藻自传》一文。大约三年后,1985年9月24日,吴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4岁。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可以说是吴先生对自己生平最系统、最慎重的总结。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他仍然雄心勃勃

1982年底,时年81岁的吴文藻,在《晋阳学刊》当年第6期上发表了《吴文藻自传》一文。大约三年后,1985年9月24日,吴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4岁。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可以说是吴先生对自己生平最系统、最慎重的总结。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他仍然雄心勃勃地说:

“由于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和民族学未被承认,现在重建和创新工作还有许多要做。我虽年老体弱,但我仍有信心在有生之年为发展我国的社会学和民族学做出贡献。”

在吴先生去世一年之后,冰心先生在《我的老伴——吴文藻》一文中多少带点“嗔怪”地写到了吴先生的这篇自传。她说,这篇自传里讲的是:

“他自有生以来,进的什么学校、读的什么功课、从哪位老师受业、写的什么文章、交的什么朋友,然后是教的什么课程,培养的哪些学生……提到我的地方,只有两处:我们何时相识,何时结婚,短短的几句!至于儿女们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

冰心先生在许多其他文章里讲述吴先生时,常用“书呆子”这个词。她在此处的这番强调也是这个意思。这与吴先生在自传最后的自陈心迹一起,极为传神地表达出他的人格气质。

从中国社会学在20世纪跌宕起伏的百年历史来看,吴先生更广为人知的贡献在于他对这门学问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建设,以及用心良苦的布局和指导。他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思想并对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精心设计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道路,苦心孤诣地培养了 诸多社会学人才;他积极奔走于世界各国学术界,既宣传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也为中国学界引入新知识。他阐幽抉微,精研世界各国社会学流派,取长补短,开创了中国社会学社区研究的先河。在生命的后半期,他又和费孝通等人开展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研究,“在整个民族学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还与冰心先生等人共同做了大量翻译工作。如此种种,都使他不仅成为中国社会学名副其实的奠基人,而且在更为广泛的人类学和民族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

吴先生在学术生涯的鼎盛时期,遭遇了日军侵华。在南下任教于云南大学后不久,他又出于各种原因离开学界,前往重庆,进入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担任参事,主要负责研究边疆的民族、宗教和教育问题。此后,虽然他依然关心和支持中国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发展,但是研究方面的许多设想和计划更多是由他的学生完成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先生作为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第二组的组长,前往日本处理日本战后受降事宜,而他真正的心愿则是将战后日本作为一个大型社会调研场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在日本,他依然不失学者本色,在工作之余,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了当时日本的社会与文化状况。

在日期间,吴先生逐渐下定了回国的决心、做好了回国的计划,最终在1951年携全家回到了祖国。在回国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他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历经诸多磨难,但是在艰苦的岁月中,他以认真的态度面对一切,保持真诚的思考,坚持从事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投身社会学的重建工作,真正展现了一位学者的本色。虽然吴先生留下的著述不多,但他极具代表性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早已超越学术研究的范畴。他的生命成为比他的著作更好的关于现代中国的社会学文本。

在这部传记中,我们希望能够透过他前半生的著述和后半生的生命历程,去探寻一位学者的本色故事。

作者简介

孙飞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硕士,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与政治思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社会思想史,重点围绕经典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社会理论、现象学-诠释学的社会理论等方面,兼及中国社会思想史和关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出版有专著《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经典精神分析的社会学研究》和《方法论与生活世界》等,译著《灵魂的家庭经济学:弗洛伊德五案例研究》等,并在中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作为吴文藻先生的传记作品,以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命主题为线索,全面介绍了这位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理念的社会学先驱的生平和学术思想。基于吴文藻先生家人提供的众多资料,以及他1923年至1985年间所留下的大量日记和文本材料,本书不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还原了他在清华读书、美国留学和燕大教学等时期的生活轨迹与学术思想,还系统讲述了他1939年南下云南、1940年离开学界进入政界、1946年作为“驻日代表团”成员赴日工作及1951年回到祖国的经历。

作为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还系统梳理了吴先生1956—1985年间的日记,着重呈现了以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等先生为核心的群体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术阅读与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中国社会学重建活动。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吴文藻传——从社会学中国化到重建中国社会学

来源:白鸽影视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