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频通话里点头微笑的“云爸爸”,回家就刷手机的“隐形人”,孩子考砸时一句“你看看别人家孩子”,这些都不是粗心,是慢性精神冷暴力。
父亲不说话,孩子就活成了沉默的伤口。
不是没爱,是爱太沉默。
视频通话里点头微笑的“云爸爸”,回家就刷手机的“隐形人”,孩子考砸时一句“你看看别人家孩子”,这些都不是粗心,是慢性精神冷暴力。
哈佛最新数据说,父亲每周陪孩子不到3小时,孩子长大后七成搞不定亲密关系。
不是危言耸听,是神经科学实锤:父亲的否定,会真真切切压住孩子大脑的前额叶发育。
疼,不是比喻,是生理上的疼。
上海小学搞“爸爸接送周”,八成缺席的父亲,活动后主动调了班。
不是他们不爱,是没人教他们怎么当爸爸。
传统观念里,养家就是尽责,可孩子要的不是工资条,是蹲下来听他讲恐龙的那十分钟。
有人拍“爸爸陪伴挑战”,播放量50亿。
评论区全是“我爸爸从没抱过我”“他骂我懦弱,我现在30岁了,还是不敢拒绝别人”。
这不是矫情,是二十年后还在流血的伤口。
北京试点“父亲养育课”,报名爆满。
企业开始推“爸爸假”,员工满意度涨了25%。
不是福利,是刚需。
一个会表达情绪的父亲,能救回一个不敢表达的孩子。
别再说“他工作忙”。
忙是借口,回避才是真相。
那些从不夸孩子、从不问“今天开心吗”的父亲,不是不会爱,是怕一开口,就暴露自己也不会。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亲,只需要一个愿意学的父亲。
每天三分钟,认真看他眼睛说话;每周三十分钟,一起修玩具、踢球、吃路边摊;每月五小时,不看手机,不谈成绩,就待着。
你给的沉默,他记一辈子。
你给的肯定,他能用一生去相信。
现在开始,不晚。
你改,他就能好。
他好,世界才不那么冷。
来源:小夏老师育儿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