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凌农高会人挤人,但没人知道,有个穿帆布鞋的姑娘,手机里装着能认病虫害的APP。
你家果园去年减产三成,不是天灾,是没人懂你地里到底出了啥事。
杨凌农高会人挤人,但没人知道,有个穿帆布鞋的姑娘,手机里装着能认病虫害的APP。
李晓银,32岁,陕西农科院的“云儿”,去年教了八千个果农用手机拍叶子,AI三秒告诉你——这不是炭疽病,是缺锌,喷错了药,白花钱。
没人信。
今年她直播间爆了,三十万人看她拿剪刀嫁接苹果苗,弹幕刷满:这手法比短视频博主还丝滑。
她不讲原理,就一句话:你家树死了,不是树的错,是你没找对人。
老一辈的专家还蹲地头看土,新一拨的,早用无人机扫园子、AI诊断仪扫描叶片。
时春喜教授那台设备,十分钟出报告,比村医开药还快。
可真有用吗?
新疆一个棉农,靠云端问诊救回三百亩地,省了八十万。
他没上过大学,但手机里存了七十三个专家的微信。
现在咨询不光问咋施肥了。
年轻人问:怎么把苹果卖到抖音上去?
怎么注册商标?
怎么让城里人愿意为“我种的”多掏二十块?
农高会变了。
十年前是专家发传单,现在是农民带问题来,走的时候拎着一套解决方案——会前报问题,会中面对面,会后微信追着问,专家甚至能驻村住三个月。
最吓人的不是技术多牛,是来的人变了。
四成咨询者是90后,穿着潮牌,开着新能源车,手机里有抖音店铺后台。
他们不听“传统经验”,要的是“可复制的流程”。
有个村支书拍视频:以前专家来了,群众围着问,现在是年轻人举着手机录音,问完转身就发朋友圈,配文:今天终于有人肯听我说话了。
这不是科技下乡,是人的信任在重建。
你家地里那棵老果树,枯了不是命不好。
是你没遇到那个,愿意蹲下来,用手机替你找原因的人。
农高会不是展会,是农民重新学会相信自己的开始。
来源:村民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