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9月,是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马鞍山市紧紧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主题,精心谋划,多方协同,全域联动,实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特色”,为全市公众呈上一场“周期更长、覆盖更广、形式更活、内容更实”的科
今年9月,是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马鞍山市紧紧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主题,精心谋划,多方协同,全域联动,实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特色”,为全市公众呈上一场“周期更长、覆盖更广、形式更活、内容更实”的科普盛宴。
主场活动示范带动。市级主场活动集科普展示、互动体验、成果发布于一体,发布马鞍山市科普研学地图及十大科普研学线路,科普志愿者代表发布“让科普志愿服务助力科学之光照亮诗城”倡议,开展人形机器人、机器狗展演、前沿科技科普、科普为民惠民、青少年科学体验等多项沉浸式、互动式科普活动,让公众切身体会科技的无限魅力,引领开启全市科普热潮。各县区也结合区域特色和群众需求开展各具特色的主场活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多方协同联合行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协调机制28个成员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市发展改革委开展粮油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开展应急科普街采活动,市气象局开展“千乡万村气象科普江淮行”马鞍山专场活动和气象科技工作者职业技能竞赛。科技场馆、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等各类科普主体积极参与,打造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推动多元优质科普资源惠及更多公众。市科技馆推出的“科科大挑战”、科学运动会、古生物化石临展等活动,和县科技馆举办的“科普集市”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市中医药学会举办中医药科普文化夜市,市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护理学会等开展线上健康义诊、科普报告;安工大、皖江工学院、马鞍山学院科协举办十余场科普研学活动;马钢、中钢天源科协开展科技创新大讲堂。
创新特色亮点频现。首次与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全国科普月新闻发布会,全面启动“一十百千”系列活动。重磅发布科普研学资源,设计发布涵盖42个研学点位的马鞍山市科普研学地图及覆盖三县三区的10条精品科普研学线路,召开全市科普研学工作座谈会,开展青少年科普研学乡村游,“马鞍山科普研学线路正式发布”的新闻获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凤凰网、澎湃新闻、中安在线等十余个主流媒体的宣传推介。举办首届“百助杯”马鞍山市公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知,激发群众学科学热情。
重点人群全面覆盖。聚焦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提供精准式科普服务,提升科普实效。围绕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聚焦南极科考、力学航天、探月工程、水科学、生活中的化学,组织中科大教授赴含山、和县、当涂和博望的中学举办5场前沿科技报告。开展“诗城田园科普汇”青少年科普研学游示范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的热情。在乡村地区,“科技助农赋能乡村振兴”特色农业产业培训班、“传文明·送科技”乡村科普主题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普动力。面向产业工人需求,举办马鞍山市第二届创新方法大赛,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邀请中科大教授为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举办芯片工艺前沿科技科普讲座,拓宽干部群体的科技视野。针对老年人群体,多场科普报告走进社区,普及健康养生、数字技能等科普知识。
多维宣传影响广泛。在《马鞍山日报》、市科协微信公众号发布100项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信息。马鞍山日报、电视台等市级主流媒体报道重点科普活动20多篇次。统一制作发布20余条宣传标语,在市、县区(园区)及基层科协的宣传平台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天气预报短信平台、市区主干道公交站台、400多辆公交车载电视和金鹰、苏宁等户外LED大屏联动刊播科普宣传标语,日均触达数万人次。多维度、高频次、广覆盖的宣传矩阵,让科普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进一步传播了科学思想,弘扬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全国科普月活动已圆满落幕,下一步,市科协将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持续深化科普工作改革创新,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普服务模式,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以科普之光照亮基层,让科学魅力浸润万家。
来源:安徽省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