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3天2变卦,一会降关税一会要让步,中国回10个字,让他没辙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16:42 1

摘要:2025年4月的白宫记者会上,特朗普对着镜头宣称“正和中国进行重要谈判,关税很快会降”,可没过三天又改口“中国必须让步,否则加税幅度将创纪录”。

2025年4月的白宫记者会上,特朗普对着镜头宣称“正和中国进行重要谈判,关税很快会降”,可没过三天又改口“中国必须让步,否则加税幅度将创纪录”。

这种翻来覆去的表态,放在六年前能立刻引发中国外交部的密集回应,但这一次,外界只等到例行记者会上一句“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沉稳回应,再无多余表态。

熟悉中美博弈节奏的人都能察觉到,中国对特朗普的态度变了,从2018年的“两周飞一次美国谈”变成了如今的“任你折腾我不动”,这种近乎“闭麦”的冷处理,藏着远比对抗更清醒的逻辑。

时间拉回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301调查为由打响贸易战,先是对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10%关税,涉及中国30亿美元出口商品,随后又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其中340亿美元商品于当年7月6日正式实施。

那段时间的中国外交部,几乎保持着“两天一谴责、三天一警告”的响应频率,反制措施更是精准跟进。

美国7月6日加税,中国当天就对同等规模的美国农产品、汽车等商品加征关税,公告落款时间精确到“12时01分”。

为了推动谈判,中国副总理半年内十几次飞赴华盛顿,平均两周就有一次跨洋行程。

从2018年底达成90天关税暂缓协议,到2019年上半年完成11轮磋商,中方的谈判诚意肉眼可见。

哪怕2019年8月美国宣布对750亿美元中国商品分两批加税,中国一边反制一边仍留着谈判窗口,这种积极姿态曾被外媒解读为“姿态放低”。

但2025年的场景完全不同。

面对特朗普“今天说谈判、明天喊加税”的反复横跳,中国的回应变得异常克制。

海关总署按部就班对美加税商品实施对等反制,外交部在被追问时才重申立场,没有额外的舆论反击,更没有主动邀约谈判。

有媒体统计,2025年二季度,中国官方针对特朗普贸易言论的专门回应不超过3次,相较于2018年同期的27次,反差堪称悬殊。

中国态度的转变,本质是彻底摸清了特朗普的“网红底色”。

这位号称“商业奇才”的政客,在1980到2020年美国地产黄金期里经历过6次破产,靠法律漏洞转嫁了90%的债务,所谓的商业成功更像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营销。

真正让他找到“致富经”的,是真人秀《学徒》,节目里他靠着“你被解雇了”的强硬台词制造冲突,收视率一路飙升,也让他彻底悟透“冲突=流量=影响力”的法则。

把这套逻辑带进政坛后,特朗普把白宫变成了“直播间”。

2016年大选靠争议言论收割社交媒体流量,执政后更是将“反复无常”玩成了政治工具。

2025年4月,他前脚让财长放风“两三年内可能达成全面协议”,后脚就宣称“中国不签协议就没法做生意”,这种矛盾表态根本不是谈判策略,而是为了维持媒体关注度、清洗党内对手的套路。

分析人士早就点破:特朗普的谈判从来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够不够热闹”。

2018年中美谈了11轮,他说翻脸就翻脸,前脚刚达成共识,后脚就加征新关税。

吃过一次亏的中国终于看清:跟他陷入口水战,只会被牵着鼻子走,浪费精力还落得被动。

就像网红直播靠吵架博眼球,你越接茬他越兴奋,索性冷处理,反而能让他的套路失效。

中国的“不接茬”,从来不是软弱,而是带着历史智慧的理性选择。

两千多年前的长平之战前,赵王轻信秦王的和谈许诺,主动解散反秦联盟,最终导致40万赵军被坑杀,这个教训早已刻进历史记忆。

特朗普2018年撕毁谈判协议的先例,更让中国明白:跟反复无常的对手谈合作,不仅可能白费功夫,还会失去其他国家的信任。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已把精力放在了更实在的全球布局上。

当特朗普忙着靠对华强硬刷流量时,中国在RCEP框架下的合作正在开花结果:2025年一季度,全国贸促系统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金额达21.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65%,越来越多的东南亚水果、澳洲矿产靠着自贸协定走进中国市场。

博鳌亚洲论坛预测,2025年亚洲GDP占世界比重将升至48.6%,而RCEP区域正是这片增长热土的核心引擎。

“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也在扩大。

2025年1月启动的专利加快审查试点,让土耳其等共建国家的创新成果能更快进入中国市场.

到了10月,中国又与南非、白俄罗斯等10国签署15种次食品准入文件,泰国榴莲13小时直达中国超市,中国鲑鱼39小时端上印尼餐桌,前三季度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占比已达51.7%。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更覆盖了189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上半年处理金额达90.19万亿元,悄悄夯实着全球贸易的“人民币根基”。

这些布局比口水战管用得多。

2025年美国想联合盟友搞贸易限制,却发现很多国家离不开与中国的RCEP合作,不愿跟着起哄;当美元波动加剧,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用CIPS结算,绕开美元霸权的同时也给中国添了底气。

正如专家所说:“与其跟网红总统掰手腕,不如专心搭好自己的舞台,舞台大了,自然有话语权。”

从2018年的“积极应对”到2025年的“冷处理”,中国对特朗普的态度转变,藏着一整套成熟的博弈逻辑。

不是不懂反击,而是明白“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沉住气”;不是放弃对抗,而是选择更高效的方式,不陪你玩流量游戏,专注做好自己的事。

特朗普的“整活”还在继续,一会儿喊着加税,一会儿又说要谈判,但中国的节奏从未被打乱:对等反制的关税清单照常发布,RCEP的贸易额稳步增长,一带一路的美食和商品不断流通,CIPS的交易笔数持续攀升。

这或许就是大国博弈的最高境界:你在舞台中央吵吵闹闹刷存在感,我在台下默默搭起更结实的舞台。

等到你吵累了,才发现大家早已聚到了另一边。

冷处理不是妥协,而是看透后的清醒,比起一时的口舌之快,长久的实力布局才是真正的赢家通吃。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