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类似小米开除王腾,京东没有披露邵京平离开的原因,但被辞退的表述已经说明一切。一般来说,正常的高管离职大家都还会保持表面的和谐,说是身体或个人原因离职啥的。
双十一电商之战硝烟四起,京东却在关键时刻临阵换将,刘强东的雷霆手段再次震惊业界。
10月27日,京东零售平台营销中心负责人邵京平突然被辞退。内部人士透露,邵京平在上周仍在正常履职,而本周已经无法正常审批了。
类似小米开除王腾,京东没有披露邵京平离开的原因,但被辞退的表述已经说明一切。一般来说,正常的高管离职大家都还会保持表面的和谐,说是身体或个人原因离职啥的。
选择在年度最重要的商战双11前夜更换营销主帅,刘强东这一决策令人意外。毕竟,邵京平不是普通高管,而是京东的元老级人物,自2014年加入京东后,从市场营销部高级总监一路晋升至集团副总裁,主导了多次京东双十一大促,是京东营销体系的核心人物。
接替他的宋旸也是个“老京东”。今年3月,宋旸接任零售市场营销部负责人职位,当时就是向邵京平汇报的。没想到短短7个月后,汇报对象变成了接任者。
开除营销老大,刘强东的铁腕可见一斑。但这对他不算什么,两年前对好兄弟、大功臣徐雷也是手起刀落,让其退休。
营销体系也不是刘强东唯一大动刀子的,实际上,自从2022年11月,他在内部痛批部分高管,说“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骗子”后,京东就发起了剧烈的内部改革,高层持续震荡。
最先下课的就是二把手徐雷。2023年5月,京东集团CEO徐雷宣布退休。这位被誉为“618之父”的营销奇才,曾主导京东从3C电商向全品类平台转型,在疫情期间,刘强东没回国时表现也很活跃。
在一家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声名远播并非好事。尤其是你的光芒可能要盖过老板时。
徐雷出局后,接任者是财务出身的许冉,她非常低调,五年内从京东零售财务负责人一路升至集团CEO,同年11月又兼任京东零售CEO,被视为是老板的好帮手。
一个月后,物流与科技两大支柱业务也迎来大调整,曾带领京东物流成功上市的CEO余睿因身体原因离职。同时,京东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高礼强、金融云事业部总裁宋可心等多名副总裁相继离职。
刘强东整治管理层的明显策略,是大量引入“空降兵”,替代部分老臣子。
2024年3月,“原阿里最年轻合伙人、蚂蚁金服CTO”胡喜加盟京东,担任CTO。在其主导下,技术团队迅速展开重组,产研团队进行大规模调整。
今年开打外卖之战,刘强东也从美团挖人。年初,京东引入前美团副总裁郭庆,并委以重任,让他全面接管达达集团。在发挥人效能力上,京东则从拼多多引进了前HRVP(人力资源副总裁)余凯。
这些空降高管被授予了实质性权力。例如胡喜不仅主导技术团队重组,还直接管理着超过30人的团队,并兼任多个C2部门管理职务。如此大的自主权,在过去京东体系中并不多见。
随着空降兵受到重用,京东更多老臣在不断淡出。前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前高级副总裁王笑松、前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这些在2008年前后加入京东的元老级员工,在刘强东回归后一年内,都相继离开。
高管变动只是刘强东铁腕整治的缩影。在电商竞争内卷的环境下,京东需要通过人事调整来打破组织惯性,为新一轮战略落地扫清障碍,推动业务转型。
在几年前那次著名的明州事件后,刘强东远避海外,沉寂了很久。曾是电商老二的京东,面对拼多多和抖音电商的崛起,压力其实很大。
回国两年多来,刘强东今年可谓火力全开。在6月的一次露面中,他解释了为什么要进军外卖,本地生活,坦言“最近五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京东誓要扎根供应链,革新外卖行业,进取之心溢于言表。
随着外卖大战,线上卖车,香港卖保险等新业务开展,京东也需要大批新鲜血液来匹配这些业务,换人在意料之中。
与阿里,腾讯不同,京东的组织管理是典型的强人政治。作为创始人的刘强东,一直牢牢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其他高管都是职业经理人,随时可以调整。
刘强东非常在意控制权,他曾说,“作为一个创业型企业,如果我有朝一日丧失了对它的控制权,还不如把它卖掉。”
今天的刘强东也仍然具有创业精神,无论是革除高管,还是搅局外卖,都展现出了破局的勇气,也给沉寂的电商市场带来一些变化和生机。
这也意味着,京东的组织和管理仍会不断调整,人事动荡难免。
2018年,刘强东曾做出承诺,“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但随着京东发展进入不同阶段,他身边的兄弟面孔也不断轮换。
京东走到今天,刘强东是唯一的创始人。环顾四周,无人可依。他最信任的只有自己。
至于强人是能带领公司走到高处,还是翻车,都取决于这位强人的能力,意志和运气了。
来源:球痴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