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剧本游、潮玩时尚、全城文博……海峡两岸文博会亮点抢先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6:07 1

摘要:10月24日,记者从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将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厦门举办。

10月24日,记者从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将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厦门举办。

本届文博会秉持“一脉传承 创意未来”主题,围绕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聚焦“文化交流、产业创新、文旅惠民”三大方向,推动两岸文化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展会采用“1+4+N”(1个综合展区,4个专业展区,N项活动)模式,构建集展示、交易、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参展机构达1000余家。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扩大两岸融合同心圆。综合展区共有河北、山西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参展,其中,台湾地区预计有200多个机构、行业协会和品牌企业以及500多位专家学者、专业客商、台青代表等参加。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构建产业协同生态链。四个专业展区各具特色又相互联动,形成从创意前沿到市场转化的产业链条。其中,创意设计展区聚焦潮流文化,首次展示来自英国、美国等地50多位潮流艺术家作品,涵盖数字绘画、互动媒体等前沿艺术形态。数字视听展区联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等头部机构,集中展示XR等新技术在智慧文旅、数字艺术、影视制作等领域应用的最新成果。

三是焕新文化遗产,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IP授权展区吸引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32家重量级文博机构,其中16家为首次参展。展区通过IP授权对接等方式,推动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文创产品等。工艺精品展区汇聚两岸百余名非遗大师、上万件艺术精品,配套推出50多场非遗技艺展演、手作体验等活动,呈现闽南文化等两岸共同传承的文化精髓。

四是注重文化惠民,释放文旅消费新动能。文博会期间,将在厦门联动举办文旅推介交流会、原创歌剧《伟大的抉择》海峡两岸文博会专场演出、遇见闽地有艺人等330多场高品质活动,设置文博福利社集章打卡等环节,打造“好看、好玩、好吃、好逛”的城市文化嘉年华,让更多的市民、游客都能参与其中,切实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精心策划五大特色亮点,全方位展现两岸文化融合与新质生产力。

一是“交流融合”。本届展会岛内参展机构与台胞数量较上届显著增长,台湾方面已确认参展单位中,首次亮相的机构达24家、业界新人81名,其中14位为“首来族”。展览板块,两岸将联袂打造“台湾大师工艺馆”“台湾Z世代融创馆”“闽台民艺传承特展”等12大主题展馆,集中呈现匠心技艺与潮流创意;同步推出“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成果展”“两岸青年青春歌会”“两岸青年City Walk”等多元青年交流活动,让乡创理念、青春脉搏与文旅场景深度交织,持续放大两岸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

二是“活态传承”。两岸工艺美术展区集结28位国宝级大师,一件件传世之作同台争辉。“民间故宫”荣宝斋携国家级非遗“木版水印”匠师现场展示千年神韵;现象级文创“绒宝斋”让经典秒变“治愈神器”。台湾霹雳布袋戏与泉州木偶戏首度跨岸合演。爆款剧集《沉默的荣耀》同款“狮头旺”非遗彩扎让老手艺跃入Z世代朋友圈。

三是“科技赋能”。通过具象化呈现文化新质生产力,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生成式三重体验,让观众零距离触摸文旅融合下的前沿技术、创新产品与多元场景。福建馆首发“AI剧本游”,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新鲜玩法;福建省广播电视局联袂厦门广电集团打造广电视听馆,展示AIGC秒剪大片、XR虚实同框新技术;厦门理工学院“黑匣子元宇宙体验舱”、福建农林大学“脑电反馈VR水果采摘”分享“最强大脑”。科技+文旅,在这里不是加法,而是乘法——每一点灵感,都乘以无限可能。

四是“潮玩时尚”。倾力打造高饱和度、高互动、高社交的“乐活空间”,让潮文化从展台秒变打卡顶流。首届“台湾潮流文创展”展出两岸新锐青年艺术家匠心创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首秀联动多国创作者共造“数字潮流艺术馆”。2025海峡两岸高校设计展火力全开,30所高校近500件“潮味”十足的创意作品,足以把观众秒变“行走种草机”,让创意直接成交,让青春立即变现。

五是“全城文博”。举办330多场精彩活动,把欢乐和惊喜分享给更多市民游客。在厦门六区,设立厦门美术馆、“在厦有礼”旗舰店、鹭潮·鼓浪屿美院等19个分会场,艺术展览、文创潮玩、音乐演艺、咖啡市集等多元场景“量大管饱”;启动“遇见闽地有艺人”“达人探馆”等线上活动,让网络端观众“云逛展”,同步享受展会的精彩和乐趣。

会上还介绍了

近年来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成效

↓↓↓

近年来,福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全省文化新业态行业营收占全部文化产业营收的比重超过26%,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有3家企业获评“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2025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3398.27亿元,比增13.5%,其中文化新业态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

一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新动能。制定《关于推进福建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等措施,建立全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和企业库。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福建中心(一期)、朱子文化数据库等“福建记忆”资源库。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科技特派团工作,首批选取文化创意、红色文化、美术与影视产业等4个领域,在南安、长汀、浦城、泰宁等4地开展试点。这一创新举措得到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广东省作协主席谢有顺等61名高层次人才深入基层,通过资源整合、要素导入、科技创新,“组团式”服务县域文化产业,为地方文化繁荣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拓展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建设广播影视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开展出版发行数据全过程管理省级试点。发挥福州、厦门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作用,累计有185家文化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布局网络视听产业链,成立福建微短剧创作运营中心、省网络文艺促进会微短剧分会,建设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升级“拍在福建”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及全流程支持。近期,由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福建省金融投资公司等合作设立的福建省文旅数创基金正式落地,重点投向“文化+科技”“文化+消费”等领域,为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三是扩大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开展“文创福建”行动,突出“文化味、烟火气、科技感”,举办国潮文创、文物数字藏品、电竞游戏等活动,推出《月映武夷》《印象·妈祖》等沉浸式演艺,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推广“闽式生活”新场景。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化服务业营收增长约21%,有力带动产业发展。实施文化出海“福船”计划,搭建海丝数字文化版权平台等,引导企业拓展数字文化国际贸易赛道。全省有29家企业、6个项目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7个项目入选2025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