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6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该省基孔肯雅热监测信息,19日0时至25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868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
今年夏天
广东佛山等地爆发
大规模“基孔肯雅热”疫情
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时至今日
该病依旧处于传播活跃期
10月26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该省基孔肯雅热监测信息,19日0时至25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868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
这表明广东仍处于蚊媒活跃期,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依然存在,防控工作仍不能松劲。
与此同时
疫情也扩散到了相邻省份
截至目前
香港共报告42例外省输入病例
10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公报
早先公布的一名基孔肯雅热患者
因病情加重不幸去世
更严峻的是
香港首次通报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案例
一名82岁的女性患者
初步估计是在住宅区内被感染
附近一带存在二十余座高晨大楼
超过万人有较大感染风险
这名患者10月18日开始脚踝肿痛,4天后发烧伴有手脚关节疼痛,随后找私家医生求医,次日到广华医院急诊室,确诊感染基孔肯雅热。由于患者过去半个月,包括潜伏期没有外出旅游记录,因此确定为香港本地个案。
据统计,该患者住所附近20座大楼共8000户、过万人有较大感染风险。
发现疫情之后,香港卫生防疫部门立即开展灭蚊消杀工作,通过关爱队向附近住户派发健康问卷,并在商场设立健康信息站。
香港食环署在钻石山的分区诱蚊器指数显示,自8月以来都少于10%,这反映了蚊患不算严重,但相关负责人强调会加强灭蚊。
专家透露:香港近期天气逐渐转冷,短期内大规模爆发基孔肯雅热的可能性较低。
专家同时提醒,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幼童(特别是一岁以下的婴儿)、怀孕妇女及长期病患者(例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人士)感染基孔肯雅热后,较大机会引起并发症,康复时间亦较长。
秋冬季防护指南——用药安全
秋冬季天气寒冷
蚊虫繁殖受到明显遏制
疫情不会大规模传染
但气温降低引发的其他呼吸道疾病
依然需要警惕
在此之中,某些药物的服用要格外当心!
一旦发烧感冒
以下药物服用需格外谨慎
过量服用反而是在吸毒
康泰克、麻黄碱复方制剂、联邦止咳露
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强力枇杷露、右美沙芬
这些药物中常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磷酸可待因或罂粟壳。可待因是从罂粟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阿片类生物碱,具有镇咳、镇痛和镇静的作用,是我国列管的麻醉药品。
这些药物很多曾是家庭常备药,一旦过量使用就会会引起中毒,严重可导致成瘾。例如麻黄碱类物质被一些不法分子用于提炼冰毒,2005年被列为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
近年来,止咳水和右美沙芬在青少年中迅速流行,药物OD现象(滥用处方药)已成为青少年药物滥用的代名词。过量服用会引起欣快、幻觉等,严重威胁健康。
秋冬季防护指南——食品安全
秋冬季是滋补养颜的好时节
一碗美味温暖的煲汤
足可以扫清一天的疲惫
然而
不是所有的“材料”
都能随意拿来煲汤
有些“材料”一但滥用
便会上瘾!
1、罂粟壳
罂粟壳中含有吗啡等物质,长期食用易使人体产生依赖性,进而造成瘾癖,对肝脏、心脏有一定毒害作用。我国明文禁止把罂粟壳用于饮食行业。
长期食用含有罂粟壳的食物,人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犯困等症状,严重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也可能受到损害,让人出现幻觉,有时甚至会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2、裸盖菇
煲汤中放入鲜嫩美味的菌菇是基操,但不是所有蘑菇都可食用。裸盖菇,俗称“迷幻蘑菇”“致幻蘑菇”“魔法蘑菇”等,含有裸盖菇素(赛洛西宾)和脱磷酸裸盖菇素(赛洛新)等迷幻物质,这是裸盖菇精神致幻作用的源头。
这种迷幻蘑菇外观为黄色至褐色的新鲜蘑菇或蘑菇干,具有特殊的臭味,可直接嚼食或与其他食物和饮料混合食用,其中含有的生物碱具有较强的致幻作用,食用后可使人激动、焦虑、意识模糊和精神障碍,诱发自残或自杀行为。
这个秋冬
既要做好防蚊措施
也要对舌尖上的“危险”
和药箱里的“陷阱”保持警觉
关注上海禁毒
每天分享一个禁毒小知识!
综合自:新闻坊,看看新闻,台州禁毒,安徽禁毒
来源:上海禁毒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