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体验式消费,摸清“本地生活+私域”的精妙之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15:39 1

摘要:一次普通的消费行为,背后却藏着“本地生活+私域”的高阶运营逻辑。从用户触点到内容引导,从服务体验到社群沉淀,本文将以亲历视角,拆解门店如何用私域打通流量、信任与转化的全链路。

一次普通的消费行为,背后却藏着“本地生活+私域”的高阶运营逻辑。从用户触点到内容引导,从服务体验到社群沉淀,本文将以亲历视角,拆解门店如何用私域打通流量、信任与转化的全链路。

成为“消费”和“体验”的亲历者,一定是获得商业运营新知最深刻的方式。

有次逛商场,走累了想找杯喝的。

喝腻了各种科技与狠活的我翻开大众点评,刷到官栈这品牌开了线下店,这个之前只在网上买过花胶的品牌,居然也有堂食了?

新人尝鲜价十几二十块,带着好奇,买了张券就找了过去。

到了才发现,这儿不太像一般的饮品店,更像一个产品展厅,一问之下,原来是已经开了一年多线下门店。店员带我们到会员区坐下,第一步不是直接吃,而是得先注册小程序、核销券。

作为运营人,职业病又发作,一边体验一边又忍不住记录和拆解其中的流程。

注册会员送上体验装,虽然是体验尝鲜,好几块大花胶,用料确实很实在。然后在临走前引导我们加门店企业微信,说之后会发一些产品介绍和优惠活动。

这十几二十块钱,实际上不是一碗花胶的钱,而是官栈设计的一个到店钩子,通过本地生活团购的高频入口,用一个足够吸引力的尝鲜价,把精准用户引到线下,再顺势圈进自己的私域。

当我成为这次消费体验的亲历者,发现有很多细节是日常做项目时候没有发现,但又是如此重要的。

有时候和做运营的朋友交流,我建议不只看案例,要亲手去加加他们的账号,进入他们的社群,甚至一定要买过和体验过,这样的体感比纯看案例带来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好,题外话不多说,路过点个赞,继续正题:

01 摸清场景引流全链路,把低频变高频

滋补品店本来是一个低频消费场景,很难带动自然流量。但官栈选址的商场广场不缺高质量人群,本地生活服务的优势,就在于把低频购物场景,通过高频餐饮服务场景来进行提频。

除了电商渠道外,官栈补充了抖音、大众点评等本地生活平台投流。

就像我老婆本身就是孕期滋补的潜在用户,这比盲目投广告精准多了,再加上十几块钱近乎零风险的尝鲜价,对比天天喝的奶茶咖啡,试一下的门槛很低。

到店后的动线设计得自然流畅:

注册获得会员信息绑定小程序;试吃鲜炖花胶制造超额体验;店员话术机智,没有一句硬销,但会观察用户状态和需求,精准地切入话题。

最后,在用户体验和信任度最高的时刻,引导添加企微进入私域,整个流程很丝滑。

那是不是只需要做到引流就可以结束呢?

我认为并不是,说到这,我们也看看其他行业从场景引流,到长期价值共生是怎么做的。

泡泡玛特线下店不光卖盲盒,还设展示墙和打卡点,吸引用户拍照分享,再加上社群运营,玩家不仅买玩具,更是在延续一种兴趣身份。

蔚来把车主线上社区和线下NIO House紧密结合。他们不叫售后客服,而是叫用户伙伴,组织的活动不止于车,更有亲子、旅行、讲座。车不再是终点,而是融入生活方式的一个起点。

完美日记早期靠小红书+B站+KOC组合引流,线下体验店则强调免费试妆、彩妆教程,顺势引导加企微、入社群,后续靠小程序、直播反复触达,形成闭环。

这些品牌虽然最终目的就是卖货,但并不是单纯卖货,而是经营关系,用线下体验建立信任,用私域提供持续价值,让用户从初次体验走向长期认同。

02 体验过程中的两点不足,优化空间仍存

尽管官栈的私域引流设计精巧,但在实际体验中我还发现了三个问题。

第一,堂食体验与场景定位存在偏差

离店后,跟老婆聊了下这次尝鲜体验,主要感觉是吃得不太自在,总怕要被推销。

整个氛围与堂食定位不太契合,更像是展厅销售模式而非舒适用餐环境。店内座位有限,如果来的人多几个,根本没有位置可坐,说明这种模式仍有优化空间。

官栈的店面设计我感觉更适合产品展示和销售,而非堂食体验。

如果,强行融合两种模式,可能导致两者都未能达到最佳效果。传统滋补品牌在拓展新场景时,需考虑场地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匹配度。

第二,高客单转化路径尚待完善

官栈通过低价尝鲜体验成功吸引顾客,但如何将体验用户转化为高客单客户仍面临挑战。

花胶滋补产品虽然降低了首次体验门槛,但整体仍未跳出传统销售模式。

第三,缺少中间过渡产品

官栈的正装花胶一瓶接近70元,月卡套餐几百上千,跟当时喝下午茶的轻松场景完全接不上,哪怕觉得好吃,也很难当场决定买大礼盒。

本地生活场景如何有效过渡到高客单产品购买,需要依赖添加私域后的强运营。官栈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策略,才能实现从低频到店体验到高频家庭消费的转变。

03 解决这三个问题,优化体验+提升转化

如果我来给官栈做运营优化,我可能有三个方面的优化动作:

第一,线下体验部分,首先得明确功能分区,展示归展示,体验区要打造成舒适的休闲角落。

哪怕只是用隔断、绿植软分隔,也要让用户坐得舒服,才更愿意停留。服务上,店员介绍完产品就可以适当保持距离,留给用户自主空间。

第二,转化设计上,可以增加中间价位产品。

比如推出三日体验装、小罐即时花胶,定价百元左右。用户在尝新体验后如果满意,可以以新人会员活动顺手带一套回家继续尝试,这比直接推月卡和礼盒更顺畅。

第三,私域运营更是核心,可以补充指南类内容,先提供价值再谈销售。

比如针对孕产用户,添加后发送一份《孕期饮食搭配指南》,包含孕几周吃花胶最佳时间、产后恢复汤谱等专业建议。

结合品牌电商或门店活动,再次邀请到店领取礼品并现场通过会员日活动进行转化。

先建立专业和信任,后续再推体验月卡、组合套餐。对于非强需求用户,一定要循序渐进,通过持续的内容输出和个性化服务,逐步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品牌忠诚度。

写在最后,场景营销与私域成交的精髓

1、官栈做对了什么?精准筛选与信任前置

官栈模式的精髓在于设计了一个天然筛选精准客户的流程。

首先是场景筛选。

一个在商场里逛累了、不想喝奶茶、主动搜索滋补品的人,本身就对健康饮食有需求。官栈用一杯十几块的鲜炖花胶,正好接住了这个需求。

其次是信任前置。

相比线上看图购买,到店体验能让用户亲眼看到大块的花胶,感受温热的口感,这种真实的体验比任何广告都管用。信任感建立了,后面加微信的阻力就小了很多。

2、哪些地方还可以更好?体验与转化的平衡

当然,这套模式也有肉眼可见的挑战。

第一,体验方面还有优化空间。

在展厅里坐着吃,店员在旁边看着还不断介绍,这不像轻松的堂食,倒像是一次产品演示。销售+体验的场,对用户来说是有一定的压力,如果能把环境做得更休闲、舒适,减少压迫感,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高价转化是关键挑战,十几块吸引来人之后,怎么卖几百上千的礼盒装?

官栈的私域滋补顾问需要持续提供价值,比如个性化的滋补建议、食谱分享、用户案例反馈等,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再往成交转化。

总的来说,官栈在尝试走通“线上引流-到店体验-私域沉淀”的闭环,特别适合需要建立信任、客单价较高的消费品类。

对于很多实体品牌来说,最大的启发,别把线下店只当成卖货的柜台,而要看成是打造品牌信任的体验中心,以及获取高价值私域用户的入口。

在产品同质化和透明化的今天,用户经营差异化之道,最后一定是卖服务,哪里卖?

私域+线下,这两个切入口一定是接下来的最优解。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