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爆火出圈事件舆情研究报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15:03 1

摘要: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江西景德镇摆摊卖炸鸡排的“鸡排哥”李俊永,火爆出圈。从市井摊贩跃升为全网顶流,舆情热度超百万。其亲切的服务态度、亲民的鸡排价格,以及脱口而出的“金句”,深受好评。有网友称他为“鸡排主理人”,并纷纷点赞。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江西景德镇摆摊卖炸鸡排的“鸡排哥”李俊永,火爆出圈。从市井摊贩跃升为全网顶流,舆情热度超百万。其亲切的服务态度、亲民的鸡排价格,以及脱口而出的“金句”,深受好评。有网友称他为“鸡排主理人”,并纷纷点赞。

一、鸡排哥爆红的传播链条:基于舆情生命周期的议程融合

鸡排哥的传播并非偶然,而是有迹可循。根据舆情传播热度的四个阶段(报告数据统计时间:2025年9月20日00:00–2025年10月15日00:00),“潜伏期-扩散期-爆发期-波动衰退期”,可以看到鸡排哥如何从“默默无闻”到“全网爆火”的过程。

(1)潜伏期(2025.9.20-9.22):公众议程启动,UGC搭建初始流量池

此阶段舆情热度低,传播核心是普通网民基于“猎奇+共鸣”的自发创作,为后续爆火奠定基础。

• 传播主体:以景德镇本地居民、周边游客为主,江西地域舆情(占比超 40%),呈现“本地先感知”特征;

• 传播内容:聚焦鸡排哥 “反常规经营细节”,如“学生价减1元、12 点后加价 1 元”的分层定价、“炸不到位免单”的较真态度,社交网络(占比 47.5%)与短视频(占比 37.4%)平台出现首批“市井奇人”记录类内容,话题#奇怪的摊主#初步发酵;

• 情感倾向:中性舆情占比 48.4%,无明确舆论导向,仅停留在“记录与分享”层面,尚未形成规模化传播。

(2)扩散期(2025.9.22-9.25):媒体议程介入,话题从 “个体” 升维 “现象”

地方媒体与政务账号的介入,推动传播从“自发记录”转向“价值解读”,9月25日 舆情热度破万,正式进入扩散阶段。

• 媒体动作:“景德镇发布”于9月22日率先发文,将鸡排哥定义为“鸡排主理人”,强调其“6 元鸡排卖出60元情绪价值”;泰和发布、德城发布等地方账号跟进,挖掘“夫妻协作”“暴雨天出摊”等温情细节,赋予其“真诚劳动者”标签;

• 内容升维:媒体不再局限于“经营趣事”,开始关联“文旅消费”“小人物价值”,推动话题从#鸡排主理人#升级为#景德镇鸡排哥爆火#,覆盖人群从江西扩展至浙江、山东等周边省份;

• 平台联动:短视频算法开始倾斜,抖音“鸡排哥金句”视频最高点赞超140万次。用户“模仿金句”“分享排队体验”的UGC内容进一步放大传播效果。

(3)爆发期(2025.9.25-10.10):政府议程收编,三方协同推至峰值

政府介入后,“个体热度”被转化为“城市品牌资产”,三方议程深度融合,舆情在 10月2日(国庆假期第二天)到峰值。

• 政府动作:景德镇文旅局授予鸡排哥“文旅推介官”称号,将其与“陶瓷文化” 绑定(摊位装饰融入陶瓷元素);城管部门增派志愿者维护排队秩序,协调固定出摊点位;推出“鸡排摊→陶溪川文创区”旅游动线,带动景德镇酒店入住量增 30%、旅游搜索量同比增300%;

• 媒体加码:中央媒体(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深度参与,央视点赞其“用劳动传递温度”,人民日报呼吁“让劳动者回归劳动本身”,将其升维为“平凡劳动者典范”;商业媒体(观察者网、新浪新闻)聚焦 “流量压力”,报道其“日均睡眠3-4 小时、出现缺氧症状”,引发公众对“网红个体保护”的讨论;

• 公众响应:全国游客赴景德镇打卡,排队时长最长达7小时,网民自发制作“打卡避坑指南”“金句表情包”,B 站二创视频超万,#鸡排哥演我的工作状态# #像鸡排哥一样热爱生活#等话题被热议,形成“全民参与”的传播热潮。

(4)波动衰退期(2025.10.10-10.15):热度回落,风险逐步暴露

随着国庆假期结束,公众注意力转移,舆情热度逐渐下降,但前期积累的风险开始显现,如“大豆油健康争议”“冒牌摊位乱象”等负面舆情信息,传播进入“热度消退+风险应对”阶段。

二、传播爆发的双重引擎:短视频推送逻辑与符号学效果

鸡排哥的流量爆发,本质是短视频平台 “视觉奇观推送”与“符号化人设传播”的共振——短视频算法放大“可感知的真实”,符号学则赋予“真实”更深层的情绪与价值意义,两者共同推动传播破圈。

(1)短视频推送:视觉奇观触发算法,UGC裂变放大流量

......

(2)符号学传播效果:从 “劳动个体” 到 “情绪符号” 的建构

......

三、流量狂欢下的传播风险:异化与现代性困境

鸡排哥的爆红也伴随着“流量反噬”,从传播学批判视角看,这些风险本质是“劳动异化”与“现代性风险”的体现—— 个体被流量工具化,传播背后的秩序、健康、产权问题逐渐暴露,为企业传播敲响警钟。

(1)健康风险:食品安全争议动摇信任根基

......

(2)秩序风险:过度围观挤压个体空间与公共秩序

......

(3)产权风险:商标抢注与仿冒乱象稀释品牌价值

......

(4)人格风险:劳动异化与情绪价值透支

......

四、对品牌传播与企业营销的核心启发

鸡排哥现象并非个例,其传播逻辑、符号价值与风险教训,可为企业营销提供三大可落地启发,实现“从现象级爆火到长效品牌建设”的跨越。

(1)借势议程融合:构建“公众-媒体-政府”三方协同传播链

......

(2)锚定双轮驱动:短视频逻辑与符号学的传播效能最大化

......

(3)平衡流量与长效:提前管控风险,沉淀品牌资产

......

小结

鸡排哥现象是深度媒介化时代的典型样本:其爆红并非偶然,而是“公众共情、媒体解读、政府转化”的议程融合结果,短视频算法放大了“真实人设“的传播力,符号学则赋予其超越个体的情感与社会价值;但同时,流量也带来了“个体异化、秩序混乱、产权模糊”等风险。

对企业而言,真正的启示在于:传播的本质是“人的连接”,唯有平衡“流量热度” 与“个体需求”、“符号价值”与“真实内核”、“短期爆火”与“长效运营”,才能在媒介化浪潮中实现品牌的持续生长。

深度报告:鸡排哥爆火现象传播逻辑、符号价值与企业营销启示_舆情报告_识微科技

来源:识微企业舆情监测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