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院士与网友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8 20:48 2

摘要:在账号“中科院物理所”的文章《熵是什么?一场200年的探索之旅》的后面,何祚庥院士留言道:“这是一篇对熵的问题的长篇论述。熵的问题首先是人们对热力学以及统计物理学深入研究从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特别是由于生物和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物理学里热的规律的应用

在账号“中科院物理所”的文章《熵是什么?一场200年的探索之旅》的后面,何祚庥院士留言道:“这是一篇对熵的问题的长篇论述。熵的问题首先是人们对热力学以及统计物理学深入研究从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特别是由于生物和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物理学里热的规律的应用,于是立即引发了一个尖锐的理论问题。热力学研究表明,所有孤立系里的熵必然持续增加,也就是一切热力学体系必定从有序走向无序。然而生物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却恰恰与热力学的结论相反,这两者都是从无序走向有序,而且是不断地从低级的有序迈向高级的有序。所谓达尔文之树就确切地反映了这一发展变化的事实。这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理论问题,生物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背离熵不断增加的规律?!其实,从我们所研究的经济物理学来看,原因就在于支配人类和生物发展还有信息这一重要因素。支配或者决定生物和人类的熵,应当是‘信息熵❌热力学熵’。对于生物和人类的发展而言,其生存和发展的热力学熵必定是负熵。而香农等人的研究表明,信息熵一定是负熵!由于负❌负 = 正,所以生物熵和人类社会熵都满足熵必然持续增长的规律。又因为生物以及人类社会都存在物竞天择的生存竞争,所以,一切不正当的竞争会致使信息熵或者热力学熵出现逆向性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生物和人类社会中也会出现大倒退的现象。典型的事例,就是恐龙社会的完全消失,只能在化石中找到某些遗留存在的信息!——恐龙社会的发展史对人类社会的警示是,人类社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也会出现这种逆向性的发展呢???”

网友“不用扬鞭自奋蹄”对何院士这段话是否为其亲自所写表示质疑:“请问,这篇文章是你亲自写的吗?这么长篇大论而且文字语句通顺,还没有错别字,和你平时写个三五句就错别字连篇的情况大相径庭,为什么要找人代笔?!你背后有什么人替你发言?请实事求是回答一下,千万别装聋作哑!”

何院士回应称:“再强调一次,所有在今日头条上撰写的文字,包括写错的文字,都是我本人亲自所写。由于眼花手抖,特别是在夜间所写的时候,就会错字错句太多了。”

网友“茶馆里客”表示:“何老好![作揖][玫瑰]

您的论述不容易[赞][赞][赞]!您试图融合物理学与社会科学,但其核心论点存在明显的科学和逻辑问题。

首先是混淆了信息熵与热力学熵的本质区别。将信息熵与热力学熵简单等同为‘负熵’并相乘,这属于概念混淆。香农信息论明确指出,信息熵的减少需以热力学熵增为代价,二者并非简单的数学乘积关系。

其二是忽视了生命系统的开放性。没有明确区分孤立系统与开放系统的熵变规律。何老将生物系统的局部负熵误认为整体熵减,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适性。

其三是逻辑推导存在缺陷。‘负熵×负熵 = 正熵’的公式缺乏科学依据。

何老将热力学熵增熵减理论引入社会经济分析,试图通过物理学模型解释社会规律,这与八字用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符号系统推演人生轨迹(如五行生克决定命运)存在相似性,两者都是通过抽象符号系统对复杂现象进行简化建模。(当然内核逻辑的本质与八字还是有差异”。

网友“茶馆里客”的评论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专业性,但也存在一些可探讨之处,具体如下:

指出概念混淆:明确指出何祚庥院士将信息熵与热力学熵简单等同并进行不恰当运算存在概念混淆问题,这符合香农信息论中关于信息熵与热力学熵关系的阐述,表明评论者对相关科学概念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强调系统差异:提到何院士忽视了生命系统的开放性以及孤立系统与开放系统熵变规律的区别,指出将生物系统局部负熵误认为整体熵减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普适性,这是对热力学基本原理的正确把握,说明评论者关注到了不同系统类型在熵变分析中的重要性。

质疑逻辑推导:对“负熵×负熵 = 正熵”这一缺乏科学依据的公式提出质疑,说明评论者具有严谨的科学逻辑思维,不轻易接受没有科学依据的推导。

将何院士用热力学熵增熵减理论分析社会经济与八字用“阴阳五行”推演人生轨迹进行类比不太恰当。虽然两者都是用一定的理论或符号系统来解释复杂现象,但物理学理论有科学实验和大量研究作为基础,与没有科学依据的八字“阴阳五行”推演有着本质区别。何院士的研究是基于其对物理学和相关交叉学科的长期思考与探索,尽管可能存在一些理论不完善之处,但不能简单地将其与非科学的内容相类比。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熵总是趋于增加,系统会从有序走向无序。虽然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看似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悖,但实际上该定律在生命系统中也有多种体现:

生命活动需要不断消耗能量,如细胞的代谢、肌肉的收缩、神经信号的传导等。这些过程中,能量从高能形式转化为低能形式,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导致系统的总熵增加。例如,动物在运动时,体内的ATP水解为ADP和磷酸,释放出的能量用于肌肉收缩,同时有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发,使周围环境的熵增加。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在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其特定的有序结构,是一个熵减的过程。但从整个系统来看,合成这些大分子所消耗的能量会导致环境中的熵增加,且环境熵增的幅度大于生物大分子熵减的幅度,整体上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当生物大分子降解时,其结构变得无序,熵增加,同时也会向环境释放能量。

随着年龄增长,生命个体的机能逐渐衰退,组织和细胞的有序性降低,这体现了熵增的趋势。细胞内的分子损伤逐渐积累,蛋白质错误折叠增多,基因表达调控失常,最终导致个体的死亡,整个过程是一个从有序走向无序的过程,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增的方向。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熵增加。同时,生物的遗体、排泄物等在分解过程中,也会使物质从有序的生物组织形式转变为无序的无机物质,增加系统的熵。

来源:科学屎壳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