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中国人永远不可以过上美国人的生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5 05:20 1

摘要:说起奥巴马这个名字,大家脑子里可能先蹦出的是他那标志性的微笑,或者是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时的那股变革劲头。但今天咱们聊的不是这些,而是他2010年4月在CBS《60分钟》节目里的一番话。这话一出口,就在全球掀起波澜,尤其是中美之间。

说起奥巴马这个名字,大家脑子里可能先蹦出的是他那标志性的微笑,或者是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时的那股变革劲头。但今天咱们聊的不是这些,而是他2010年4月在CBS《60分钟》节目里的一番话。这话一出口,就在全球掀起波澜,尤其是中美之间。

简单说,他直指如果中国那十多亿人真要像美国人那样过日子,吃喝玩乐碳排放全上天,地球就扛不住了。这听起来挺扎心,但搁在当时的气候谈判背景下,也算直球实话。咱们一步步来扒拉扒拉,这事儿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么说,后头又怎么收场。

2010年那会儿,全球气候大会刚在哥本哈根折腾完一通,没整出啥硬杠杠的协议,大家心里都堵得慌。美国作为老大哥,本来就背着历史排放的包袱,中国则正高速起飞,工厂轰鸣,城市扩张,碳排量蹭蹭往上窜。奥巴马上台后就把气候变化当成头等大事,2009年就推动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想搞碳交易市场,可惜在国会卡壳了。

转头看中国,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时,两人签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啥的,但减排承诺还含糊其辞。就在这节骨眼上,2010年4月12日,奥巴马接受采访,主持人史蒂夫·克罗夫特问起中美在气候上的分歧,他没绕弯子,直接点题。

他的原话大意是:中国有十多亿人,要是都按美国或澳大利亚的模式来,建大房子、开空调、养宠物、开车到处跑,那全球碳排放得爆炸,地球根本吃不消。这不是空穴来风,美国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国的四倍多,2010年数据,美国一人一年吐出17吨二氧化碳,中国才5吨出头。但中国总排放已经超美,成了头号排放国。

奥巴马这话说白了,就是发达国家享受了上百年工业化红利,现在轮到发展中国家了,可资源就这么多,总排放锅得大家分担。他还补刀,说美国得先带头减排,推广电动车和可再生能源,不然别人不买账。这话一播出,第二天《纽约时报》就上头版,全球媒体跟风,标题党满天飞。

在中国,这话落地生根,瞬间变味。不少人觉得这是美国在卡脖子,不想让中国富起来。想想看,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年年翻番,亿万人脱贫,城市从自行车王国变成汽车海洋,这速度谁不眼红?但环保压力也实打实,雾霾天北京上海见怪不怪,河流污染闹得人心慌。

官方回应低调,新华社发文强调发达国家历史责任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权追求现代化。民间呢,网上吵翻天,有人说奥巴马双标,美国人扔塑料瓶、开大排量SUV,中国人还得勒紧裤腰带;也有人赞同,觉得可持续发展得靠科技和效率,不是一刀切。结果,这番话成了中美气候谈判的隐形导火索,推动双方从对峙往合作挪步。

要说逻辑,这事儿得从资源分配说起。地球资源就那么点,石油、煤炭、稀土啥的,总量有限。美国建国两百多年,靠着工业革命和二战后霸权,攒下家底,现在人均GDP超6万刀,生活方式就是高消费高排放。

反观中国,人口基数大,工业化晚起步,追赶起来自然猛烈。奥巴马的话戳中了痛点:如果穷国全要翻身,那富国得让位。可现实是,美国减排喊得响,实际行动慢半拍,2010年国会否决了碳税提案,化石燃料补贴还年年上亿。

中国这边,十一五规划里就把节能减排列为硬指标,单位GDP能耗降20%,风电太阳能装机全球第一。但问题来了,减排不是光靠穷国,中国出口产品养活全球,美国沃尔玛货架上中国造的衣服鞋子,碳足迹谁背?

2014年那场北京会晤,中美一对一谈,签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承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降26-28%,中国则说2030年前达峰。这协议一出,巴黎大会的底气足了。2015年12月,巴黎协定敲定,近两百国加入,中国是首批批准国,美国跟上。

奥巴马卸任前,还拉着中国搞城省合作,洛杉矶和武汉、上海和洛杉矶啥的,共享低碳技术。数据上,美国2015年碳排放降12%,中国风电装机超美国,太阳能全球领跑。但别高兴太早,特朗普上台2017年退群,拜登2021年重返,合作又起波澜。

这番话暴露了全球发展模式的裂痕。发达国家讲公平,说穷国别超排;发展中国家反击,说你们先污染,现在轮到我们了。中国模式值得琢磨:不是全盘抄美式消费主义,而是走绿色路径,高铁里程全球第一,电动车销量碾压,阿里京东的数字经济省油省碳。

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额从2009年的3000亿刀涨到2016年的5000亿,中国买美国大豆飞机,美国卖芯片技术。但气候合作成了缓冲带,避免贸易战早爆发。想想2024年中美气候特使会晤,还在谈碳中和路径,中国承诺2060年碳中和,美国2030年减排50-52%。

这事儿跟咱们老百姓息息相关。你开个车上班,空调一吹,碳就多一斤;网购个快递,包装纸盒堆山。奥巴马的话提醒大家,富裕不是光荣勋章,得可持续。中国人现在人均收入过1万刀,城市中产爱买奶茶星巴克,但环保意识也醒了,北京冬奥零碳场馆,上海垃圾分类强制执行。

反观美国,野火烧加州,飓风淹佛州,减排承诺总打折。全球看,印度巴西越南这些新兴市场,也在纠结:追发达还是保地球?

科技是钥匙。中美在气候上的拉锯,推动创新。奥巴马政府投1500亿刀搞清洁能源,中国十四五规划砸万亿建光伏基地。

结果呢,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百万辆,宁德时代电池全球供不应求。碳捕集技术,美国起步早,中国规模化快。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超1.8万亿刀,中国占四成。这不光是环保赛跑,还是经济赛道,谁先转型谁赢。

但话说回来,奥巴马这人政策两面性强。气候上他推EPA新规,煤电厂限排,但对华贸易上搞TPP,围堵中国市场。

言论一出,中国网民调侃“美国不让中国人吃肉”,但实际,中国肉类消费已超美,猪肉人均70公斤。问题在分配不均:全球财富20%人耗80%资源,穷国青年失业率高,气候移民百万计。奥巴马退休后,基金会继续推气候教育,但影响力不如在位时。

这不是谁堵谁的路,而是全人类资源账本。发达国家得真金白银帮转型,发展中国家得高效路径。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创新大国”,碳强度降40%以上,就是回应。

未来,氢能核聚变这些黑科技,谁掌握谁领跑。奥巴马那句“地球扛不住”,十年后看,已成现实压力,但也逼出新解法。

来源:洞虚之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