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啥别人考公能扒拉出来几十上百个岗位,你翻遍公告就找到俩,还全是“三不限”?别骂招考单位偏心,问题多半出在你大学选的专业上。考公这事儿,从你敲定专业那天起,难度就定得差不多了,选对专业躺一半,选错专业拼老命,这话真不是夸张。
为啥别人考公能扒拉出来几十上百个岗位,你翻遍公告就找到俩,还全是“三不限”?别骂招考单位偏心,问题多半出在你大学选的专业上。考公这事儿,从你敲定专业那天起,难度就定得差不多了,选对专业躺一半,选错专业拼老命,这话真不是夸张。
先看最爽的“考公天选组”,这些专业的考生纯纯开卷。法学类能报公检法、市场监管,汉语言文学能去党委办、政府办写材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是所有单位的“香饽饽”,毕竟现在啥工作都离不开系统维护。新闻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能去宣传口,播音主持艺术能冲融媒体中心,审计学、会计学进财政局、审计局跟回家似的。这些专业的考生打开职位表,筛选条件一勾,岗位列表能往下滑半天,竞争比常常能压到100:1以内,对比某些岗位1000:1的比例,简直是降维打击。
再看“考公舒适组”,这些专业不算顶流,但胜在百搭。工商管理能报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人力资源管理对口人社局,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更厉害,几乎所有单位的综合管理岗都能投。商务英语能冲外事办、海关,新闻学能去融媒体中心,金融学、财政学是财政局、税务局的常客,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能在党校、社科联找到位置。这些专业的考生不用愁没岗位,就是选择范围没天选组广,竞争比大概在200:1到300:1之间,好好复习上岸概率也不小。
最后是“考公拉锯组”,这些专业的考生就得费点劲了。电子商务能报商务局、电商产业园,但岗位数量少;工程管理能去住建局、发改委、规划局,可每个部门通常就招1-2人;电气类、仪器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对接应急管理局、工信局,岗位分布散;社会工作学能去民政局、街道办,统计学对口统计局,学前教育能冲教育局、幼儿园,旅游管理可报文旅局,但这些岗位要么招得少,要么限制多,竞争比轻松突破300:1,有时候甚至得和“三不限”拼刺刀。
要是你不巧选了“拉锯组”甚至更冷门的专业,也别躺平,有4条路能补救。第一条是修第二学位,很多高校都给机会,选法学、汉语言文学这些天选专业,毕业就能用第二学位报岗,成本低见效快。第二条是考研转专业,虽然要多花2-3年时间,但既能提升学历,又能换个考公好专业,属于长期投资。第三条是硬冲不限专业岗位,每年都有不少这类岗,就是竞争太激烈,得做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准备。第四条是关注特殊招录,比如公安特警、边防岗位,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对专业限制少,体能好的考生可以试试。
别觉得考公只看努力,选对专业才是第一步。人家天选专业考生复习3个月就能上岸,你冷门专业复习半年可能还在陪跑,这不是你不够努力,是起点不一样。但也别灰心,不管专业多冷门,只要找对方法,好好复习,照样能上岸。毕竟考公拼的不只是专业,还有心态和毅力,只要坚持下去,总有属于你的岗位。
来源: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