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临终前告诉蒋经国:我这一生只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15:07 1

摘要:人到快闭眼的时候,说的话总剥掉了所有伪装,净是藏在心里几十年的实在话。蒋介石临终前拉着蒋经国的手说的那句“我这一生,只敬佩一人,畏惧两人”,后来从蒋经国的回忆录里传出来,好多人都琢磨,能让他这么记挂的,到底是哪几个?

人到快闭眼的时候,说的话总剥掉了所有伪装,净是藏在心里几十年的实在话。蒋介石临终前拉着蒋经国的手说的那句“我这一生,只敬佩一人,畏惧两人”,后来从蒋经国的回忆录里传出来,好多人都琢磨,能让他这么记挂的,到底是哪几个?

先说说他敬佩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孙中山。早年的蒋介石可不是什么大人物,在上海跟青帮混过,后来去日本振武学校读书,也只是个普通士官生,是孙中山把他从混日子的状态里拉了出来。1922年陈炯明叛变,炮轰广州总统府,孙中山被困在永丰舰上,消息传到上海,蒋介石没等任何人安排,连夜买船票赶去广州,一上舰就守在孙中山身边,整整五十多天,白天帮着筹粮食、调弹药,晚上就睡在舰舱的地板上。孙中山后来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特意把这段写进去,还亲笔题字“蒋君介石,忠诚勇毅,临危受命”,这份认可,在当时没几个人能得到。

后来孙中山更信任他了,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力排众议让蒋介石当校长——要知道,当时比蒋介石资历深的人一大把,可孙中山说“介石懂军事,更懂我要的革命精神”。那时候军校的经费、人事调配,孙中山都让蒋介石直接跟他汇报,连给学生讲课,孙中山也常拉着蒋介石一起,说“你们要学校长的实干,更要记着革命的初心”。哪怕后来孙中山去世,蒋介石不管怎么争权,从来没敢动过“孙中山继承人”这个名头,在台湾修的中山陵、办的中山大学,每次去祭拜,他都要站得笔直鞠躬,日记里更是常年写“总理之教,一日不敢忘”,这份敬佩,是真没掺假。

再说说他畏惧的两个人,头一个就是毛泽东。蒋介石跟毛泽东早年间在广州见过面,那时候毛泽东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俩人一起开过会,蒋介石当时还说“毛先生说话很实在”,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后来会成一辈子的对手。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蒋介石调了四十多万兵力,在湘江、金沙江沿线布下包围圈,以为能把红军“剿灭”在半路,他自己在南昌行营坐镇,天天催着前线发电报,结果每次收到的都是“红军突破防线”的消息——四渡赤水时,红军绕着贵州转圈圈,把国民党军耍得团团转,蒋介石气得把行军床都踹翻了,骂“毛泽东这个人,打仗不按常理来,跟他交手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抗日战争那几年,毛泽东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建根据地,从一开始的几万人发展到后来的上百万,蒋介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那时候要一致抗日,不能真动手。等到解放战争开打,他更头疼了:1948年辽沈战役,廖耀湘兵团十万精锐被林彪全歼,他飞到沈阳督战,见了杜聿明就骂“你们怎么连共军的影子都抓不住”,可杜聿明也没办法,粮草早被共军断了;紧接着淮海战役,黄百韬、黄维的兵团接连被灭,他手里的王牌快打光了,在南京总统府里看着战报,整夜整夜睡不着,据说把办公室的茶杯摔碎了好几个。1949年渡江战役后南京解放,他退守台湾,后来搞“反攻大陆”计划,连部队都准备好了,结果毛泽东那边早布好了防线,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他在日记里写“毛氏用兵,非吾辈所能及”,这份畏惧,全是打了无数败仗攒下的。

另一个让他畏惧的人,是周恩来。俩人早在黄埔军校就共事,蒋介石是校长,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那时候周恩来给学生讲课,讲“革命是为了老百姓”,台下学生听得热泪盈眶,有时候蒋介石去听课,站在门口看着,私下跟人说“周恩来这张嘴,比枪还厉害——他能把人的心说动”。后来周恩来加入共产党,这份“能说动人心”的本事,就成了蒋介石的麻烦。

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扣在西安,他一开始宁死不松口,说“要杀要剐随便,别想让我跟共产党合作”,结果周恩来亲自去见他,没说大道理,先提“现在日本人还占着东北,咱们要是自己打自己,老百姓该骂咱们了”,又跟他谈“合作抗日,国民党还是主导”,蒋介石这才松了口。事后他跟宋美龄说“周恩来这个人,谈判的时候既不让步,又留余地,你跟他谈,根本挑不出错处”。1945年重庆谈判,蒋介石本来想借着谈判逼共产党让步,结果周恩来陪着毛泽东去,每天跟各方代表沟通,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最后蒋介石只能签《双十协定》。解放战争时,周恩来负责情报工作,国民党的好多秘密计划,他都能提前知道,蒋介石后来跟蒋经国说“跟周恩来打交道,得时时刻刻提着心——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掌握了你的底细”。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临终前说的那番话,其实是他一辈子的总结:敬佩孙中山,是因为孙中山给了他起步的机会,更给了他“革命”的名头;畏惧毛泽东、周恩来,是因为这两个人把他从大陆赶到了台湾,让他一辈子没能回去。后来有人在台湾档案馆里看到蒋介石的日记,1949年退到台湾那天,他写“今日之败,非兵之罪,乃人心之失也”。不知道临终前说那番话时,他是不是真的想通了——他怕的从来不是哪个人,而是失去的民心?

来源:阳阳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