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中国男足和女足,网友总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话不算夸张,从口袋里的收入到赛场上的成绩,从舆论待遇到场外处境,两者的差距藏在一个个具体的对比里,比想象中更悬殊。
提到中国男足和女足,网友总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话不算夸张,从口袋里的收入到赛场上的成绩,从舆论待遇到场外处境,两者的差距藏在一个个具体的对比里,比想象中更悬殊。
第一差:收入天壤之别,高薪低能vs低薪高能
最扎眼的是薪资差距。男足即便降薪后,中超本土顶薪还有税前500万元,国脚能再上浮20%。要知道这已经是“缩水”后的数字,金元时代艾克森年薪曾达8400万元,武磊也有1000万元。
而女足顶尖国脚年薪才30万到60万元,只是男足顶薪的十分之一,普通女足队员月薪甚至只有几千元。王霜就曾直言:“我们月薪几千元,但奥运出线了”。更讽刺的是,男足拿着高薪却交出68年来首负印尼的战绩,世界排名第94位;女足拿着零头收入,却屡次打进世界杯,还拿过亚洲杯冠军。
第二差:战绩口碑倒挂,骂声不断vs宽容有加
男足常年站在舆论风口浪尖,成绩稍差就被铺天盖地批评。踢输关键比赛后,“吃海参”“躲球”等细节会被反复调侃,连前国脚抱怨“薪资降了”,都被网友回怼“日韩高薪靠世界杯表现,你们凭啥”。
女足则完全是另一种待遇。即便2023年世界杯无缘小组出线,年终排名跌至第19位,也很少遭遇口诛笔伐,反而因“铿锵玫瑰”的标签被格外宽容。前国脚赵丽娜直播带货被质疑时崩溃哭诉,多数人都站在她这边,心疼女足“赚点钱太难”。这种反差本质是期待值不同:男足被盼着出成绩,女足却因“不易”被额外体谅。
第三差:职业环境两极,众星捧月vs资源匮乏
赛场外的保障更是天差地别。男足集训、比赛常包机出行,住五星级酒店,商业赞助络绎不绝,中超联赛场均观赛人数能到23464人。部分球员还频繁参加综艺节目、炒作话题,职业重心渐渐偏离足球。
女足的处境却略显寒酸。过去集训要队员自备装备,联赛关注度低,女超场均观众才1840人,不足男足的十分之一。更荒诞的是,曾有提议为压缩开支削减女足球队,让成绩更好的女足为男足的资金问题买单,无数女足姑娘面临无球可踢的风险。
第四差:团队状态不同,分心扰神vs专注纯粹
男足在聚光灯下容易迷失,有的球员把精力放在商业活动和个人形象上,团队还常因薪资、地位问题产生矛盾。反观女足,因为关注度没那么高,反而能专注训练,队员之间凝聚力强,老队员带新队员的传统一直延续,团队战斗力更稳定。
就像训练场上的对比,职业男足虽有身体和速度优势,但女足的拼劲和团队配合往往更让人动容。男足输球后常被诟病“没拼劲”,女足即便输了比赛,也很少有人质疑她们的态度。
其实男女足的差距,不只是球员的问题,更是环境和体系的差异。男足拿着与其战绩不匹配的高薪,被舆论压力和商业诱惑裹挟;女足在资源匮乏中坚守,靠拼劲赢得尊重。
网友常拿女足讽刺男足,但王霜的话更值得深思:“什么时候支持女足不是为了讽刺男足,才是真的强大”。
与其纠结差距,不如给女足多些实际关注,给男足多些理性监督——毕竟,大家都盼着中国足球能真正站起来。...
来源:棠梨小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