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家伙,周杰伦2025年新专辑终于要来了,方文山在河南安阳全球汉字大会上亲口说肯定有新歌、MV都拍好了,粉丝们等得心焦,但那个从2005年就开始被吐槽的咬字不清问题,这次新专辑会不会又成了大家模仿的新“风格”?
好家伙,周杰伦2025年新专辑终于要来了,方文山在河南安阳全球汉字大会上亲口说肯定有新歌、MV都拍好了,粉丝们等得心焦,但那个从2005年就开始被吐槽的咬字不清问题,这次新专辑会不会又成了大家模仿的新“风格”?
周杰伦还是非常有才华的,但他起了一个很坏的头
好家伙,说到周杰伦,2025年这新专辑可把粉丝们给等急坏了!
专辑虽然还没正式发行,但好消息可是一个接一个。
这不,方文山前阵子在河南安阳的全球汉字大会上亲口透露,今年肯定有新专辑要跟大家见面,里头有他写的部分歌词,连MV都拍好了!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其实更早今年二月,《重庆晨报》就报道过,方文山在直播里提到,他和黄俊郎、刘畊宏一起参与了创作,有六首歌基本都搞定了。
周杰伦自己还在社交平台上晒过他和方文山深夜讨论歌词的聊天记录呢,好家伙,从晚上11点一直聊到凌晨5点,这默契,这投入,乐坛里真是没得说!
他早就说过暑假发专辑,粉丝们这一等就是好几个月,心情那是相当迫切。
不光专辑让人期待,他的演唱会更是火到不行!
就拿九月份的武汉站来说,一连开了三场,吸引了十几万歌迷涌过去,光票房就卖了1.6个亿,更厉害的是,直接给当地带去了10个亿的旅游消费!
济南站就更夸张了,一场演唱会引来30万人,其中87%都是从外地专门赶去的歌迷,给济南直接创造了10个亿的收入!
那场面,湖北文旅集团特意开了“杰迷”巴士专线,济南那边拿着演唱会票根好多地方还能打折,周边酒店全满,连从广州飞济南的机票价格都涨了113%!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摆在这儿,谁还敢说周杰伦过时了?
他的才华,那是公认的厉害!
他和方文山这个黄金组合,从当年的《七里香》到今年的新歌,那种充满诗意的歌词,配上他独创的、把古典和说唱混搭在一起的曲风,硬是成了华语乐坛的一个标杆,连中国网都夸他的音乐是“大胆创新与奇思妙想的灵感碰撞”,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不过呢,有个老问题也一直跟着他,就是那个“咬字不清”。
早2005年的时候,央视网就点出来过,说他“违背了声乐审美咬字清晰、字正腔圆的基本标准”。
后来有不少音乐老师反馈,说学生学他唱歌,学得也是含含糊糊,“嘴里一半,肚里一半”。
就连2019年北京卫视《中歌会》的评委贺冰新都公开说过,她教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咬字不清,都怪是跟周杰伦学的。
更让人感慨的是2024年的《歌手2024》节目,直播一下子暴露了不少内娱歌手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咬字含糊好像都成了常态。
红辣椒评论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多歌手把这当成一种“风格”了,靠着后期修音技术糊弄,根本不下功夫练习发音。
贺冰新老师说得很透彻,咬字是唱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么一模糊,听众都得看着歌词才能明白唱的是什么,音乐本身的传播功能就被割裂了。
我们想想看,周杰伦当年可能觉得,把人声当成一种乐器来处理,是他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加上方文山的歌词有时候确实比较文绉绉不好念,所以咬字不清或许可以看作是他个人的一种选择。
但麻烦就麻烦在,后来的人学得太快了,而且只学了表面。
从2005年被批评,到2019年被评委点名,再到2024年《歌手》里一大堆含糊的演唱,这个毛病早就从周杰伦个人的特点,演变成了行业里一个不好的误区。
周杰伦的才华确实是顶级的,新专辑的期待值和演唱会的火爆数据就是铁证,但他这个“头”带得确实有点后遗症,现在好多新人歌手,不去扎实练习基本功,就靠故意咬字不清来假装自己有风格、有个性,以为能糊弄过去就能红。
结果呢,听众听歌还得捧着歌词本,音乐本身变成了猜谜游戏,情感传递的通道都断了。
说白了,周杰伦的才华是真牛,但这个不好的示范一开,害得整个圈子都有点跑偏了,想想真是挺可惜的。
周杰伦最牛逼的是作曲,和创新的音乐风格
但咱们平心而论,周杰伦最最厉害的地方,还是他那无与伦比的作曲能力和对音乐风格的创新。
可以说,没有他,华语流行音乐可能还在那种“口水歌”和不停翻唱的泥坑里打转呢。
你仔细琢磨一下,为什么从85后到10后,这么多不同年龄段的人还死心塌地地听他的歌?
就是因为他的音乐从根子上就和别人不一样,不是靠贩卖情怀堆起来的,是真刀真枪地改写了整个乐坛的玩法。
想想90年代的华语乐坛是什么样子,大多是风格差不多的芭乐情歌,歌词翻来覆去就是直白的情情爱爱,翻唱、模仿成风,整个行业感觉有点死气沉沉。
周杰伦在2000年一出道,简直就像扔下了一颗炸弹,《可爱女人》把布鲁斯和爵士元素揉在一起,一下子把情歌的框架打破了;《印第安老斑鸠》玩的是酸爵士,新鲜得让人眼前一亮;《双节棍》就更绝了,Rap里面融进中国武术的意象,那种旋律体系独此一家。
后来的《东风破》,用古典的五声音阶做基础,加上现代的编曲,真正为华语中国风音乐奠定了基础;《最伟大的作品》又把古典钢琴和旋律说唱巧妙地串联起来,玩起了跨时空的叙事。
连光明网都评价说,他这种“拒绝同质化”的理念,真的把华语乐坛从“以翻唱模仿为主”的工业生态里给拉出来了。
简单说,没他,华语歌可能还在那儿“口水化”打转,歌词也还是老掉牙的套路。
他的影响力有多大呢,看数据,2021年Apple Music中国年度最热歌曲榜单,周杰伦一个人包揽了前十名里的九首,前五十名里占了四十二首,出道二十多年还能这样霸榜。
2022年的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卖了720万张,拿到了IFPI全球年度专辑销量冠军,这是华语歌手头一回取得这样的成绩。
85后、90后听《七里香》、《晴天》是怀念自己的青春,而00后、10后听《青花瓷》、《Mojito》依然觉得非常时髦、一点不过时,澎湃新闻说得很透彻,他既是华语乐坛全盛时代的终结者,也是流媒体时代里“反口水化”的坚守者。
这哪里仅仅是情怀,这是他的音乐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适应不同时代听众的需求。
2025年现在的这些动静,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方文山在安阳的全球汉字大会上说,新专辑里肯定有中国风歌曲;周杰伦自己也透露,方文山这次特别积极,摆脱了“拖延症”参与创作,还一起熬夜改歌词。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创新不是一时兴起,是持续不断在进行的。
武汉、济南演唱会能创造票房纪录,带动十几亿的文旅消费,根本原因还是他的音乐魅力足够大,是歌好,听众才愿意这么死心塌地地追随。
没有周杰伦在作曲和风格上持续不断的创新,华语流行音乐可能真的还在翻唱的泥潭里打滚,怎么可能拥有这种跨越几十年的持久吸引力?
说真的,没几个歌手能像他这样,从根子上改写了游戏规则,让从85后到10后几代人都离不开他的音乐。
来源:你好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