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刷手机、跟朋友聊天,总忍不住琢磨:人家怎么都在赚快钱啊?要么炒这炒那,要么搞个项目就说能“躺赚”,再看看自己,好像一直慢半拍,心里难免发慌。摘要:平时刷手机、跟朋友聊天,总忍不住琢磨:人家怎么都在赚快钱啊?要么炒这炒那,要么搞个项目就说能“躺赚”,再看看自己,好像一直慢半拍,心里难免发慌。
其实真不用急,毛主席在《矛盾论》里早把这事说透了——事物发展本来就不是齐步走的,有快有慢、有顺有逆才正常。
人生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节奏”。真要活得明白,那就抓牢“缓、稳、远”这3个字,比啥都强。
而且这节奏也不是定死的,就像《实践论》里说的,得在做事、琢磨、再做事的循环里慢慢调,越调越顺。
01.缓:别被“快富”勾了魂,学持久战过好小日子
现在网上到处是“一夜暴富”“三个月赚够一年钱”的噱头,听着让人心里发痒,其实大多是坑。
毛主席分析抗日战争时,在《论持久战》里说过,打仗得分“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怎么能一上来就猛冲呢?这道理用到过日子上也一样——没人能靠钻空子捞快钱翻身,真要攒下钱,本来就是慢功夫。
就说赚钱这事儿,有人总想着走捷径,今天跟风买虚拟币,明天又去投“高回报”的盘,觉得“快进快出就能赚大钱”,结果大多是本金都赔进去。
但也有人踏踏实实慢慢来,比如隔壁小区里开早餐铺的老板,凌晨四点就起来揉面、熬粥,一开始就卖包子豆浆,没想着搞“网红款”圈快钱,就靠分量足、味道正,慢慢攒了回头客。现在一晃五年过去了,他不仅在老家买了房,还雇了两个人帮忙,日子过得扎实得很。
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里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盲目追快富,连项目靠不靠谱都没摸清,哪能成呢?
华为的任正非早年就特清醒,不跟风搞房地产、金融这些“来钱快”的行当,一门心思扎进通信技术里,说“咱们就深挖一口井,不贪快钱、不图捷径”,慢慢把技术做扎实了,后来在行业里站稳脚跟,财富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想做到“缓”其实不难,记住三步就行:
1.把要攒的钱拆成小目标,比如想存15万,别盼着靠一次“大机会”实现,就定“每个月存6000”,剩下的留着应急;
2.看看自己手里有啥本事,比如会修家电、能写文案,别跟风做自己不懂的“快富项目”;
3.在过程中灵活调整,要是某段时间收入少,就先减减非必要开支,别硬撑着“追进度”。
总之,别被“快钱”勾了魂,慢一点积累,反而走得稳。
02.稳:扎根现实不冒进,靠“群众路线”打牢底子
这里说的“稳”,不是躺平不动,而是像毛主席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事得接地气,多看看实际情况,别想当然。
就像当初改革开放,为啥要先“摸着石头过河”呢?就是因为没现成经验,得一步一步试,看清楚了再往前走,这样才不容易摔跟头。
反过来,有一些人心心念念想着“赚快钱”,结果却栽了大跟头。前阵子有个年轻人,看别人直播带货说能“月入十万”,没多想就辞了工作,借钱囤了一堆美妆品。结果他既不会做内容,也不懂怎么引流,直播间里经常就几个人,最后货堆在阳台卖不出去,还欠了几万块,后来只能又去找工作还债。
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说过句实在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稳”的核心就是别脱离现实谈“赚钱”。
咱们普通人过日子也一样,找工作别只看“提成高、来钱快”,得看看行业靠不靠谱、自己能不能长久做;攒钱别想着“靠赌一把翻身”,先从每月存点、学基础理财开始,慢慢积累,心里才踏实。
想做到“稳”,有三个原则要记牢:
一是守住底线,比如找兼职先想清楚“会不会被骗钱”,创业先算“最多能承受多少亏损”,心里有底才不慌;
二是提前想风险,比如做投资时多问一句“这项目要是亏了怎么办”,早做准备;
三是保持平衡,比如赚钱再忙也别熬坏身体,别为了“快富”把健康搭进去,这样日子才稳得住。
03.远:别只盯眼前利,用战略眼光走人生长征
老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毛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里,面对当时革命的困难,却坚信“中国革命高潮必然到来”,这就是远见——不被眼前的难事儿困住,能看到长远的方向。
人生也一样,只盯着眼前的“快钱”,早晚要吃亏。
当年搞“两弹一星”,很多人觉得太难了,短期内看不到直接收益,甚至有人质疑“花这么多钱值得吗”。
但国家认准了这是长远大事,哪怕用十年时间,也要把技术攻下来。最后不仅成功了,还为咱们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比赚多少“快钱”都重要。
反过来,有个职场新人曾面临两份工作选择:一家是做短视频代运营的,工资开得高,说“干得好月入过万”,但公司才成立半年,业务不稳定;另一家是做企业培训的,工资低两千,但行业口碑好,还能学系统的课程设计。
这个新人没贪快钱,选了第二家,现在三年过去,成了公司的核心讲师,不仅工资翻了倍,还有企业专门请他去做外训,收入比当初那家短视频公司的同事稳定多了。
毛主席曾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放到人生里头就是:长远目标要坚定,比如“想在50岁后靠被动收入生活”,但具体到每天,得认真提升技能、合理规划钱,别光想不做。
做到“远”也简单,抓住三个要素:
1.目标要具体,别模糊说“我想多赚钱”,要明确“5年后开家自己的设计工作室”“10年后靠理财覆盖生活开支”;
2.路径要可行,比如想开工作室,就得知道“需要积累哪些客户、学哪些管理技能”,别光画大饼;
3.资源要可持续,比如赚钱别靠“透支身体、牺牲信誉”,得靠“提升能力、长期经营”,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04.缓、稳、远:凑一起才是真智慧,人生得跟着情况调
可能有人会问:“缓”是慢积累,“远”是长期目标,这不矛盾吗?其实一点不矛盾。
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说,事物的矛盾会变,主要矛盾不一样了,做法也得跟着变。“缓、稳、远”就是这样,得根据情况动态调,不是死盯着一个字。
就拿个人攒钱过日子来说,刚毕业时,核心是“缓”——别想着马上赚大钱,先积累技能和工作经验,比如在岗位上学专业知识、攒人脉;
工作三五年后,重点是“稳”——扎根行业,做出成绩,同时开始理理财,比如定投、存应急基金,让钱稳步涨;
再往后,就得考虑“远”——想想未来10年、20年的规划,比如要不要创业、怎么准备养老,提前布局。
而且这个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要是遇到行业变动,可能就得先“稳”住现有的工作,再找新的“缓”慢积累方向,这就是《实践论》里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越调越符合自己的情况。
说到底,人生就像一次长征,并不是短跑冲刺。“缓”是攒耐力,别一开始就为了“快富”把力气用完;“稳”是打根基,根基扎得深,才不怕钱袋子波动;“远”是找方向,知道往哪走,才不会被短期利益带偏。三个方面凑在一起,才能走得远、走得顺。
最后小结一下:跟着“实事求是”走,把节奏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时代变得快,很多人忙着“赚快钱”,却忘了自己该走的路。其实不管外界怎么变,“缓、稳、远”这三个字,都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好办法。
咱们过日子就应该这样,不要跟别人在财富积累速度上攀比,更不要被“快速致富”的噱头所迷惑,而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合理调整生活节奏。
最后想跟大家说:人生如长征,缓是耐力,稳是根基,远是方向,三者合一,方能行稳致远。你不用急,也不用慌,一步一步走,慢慢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来源:萌宠Sw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