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投资,您赚钱了吗?目前共计发行1200只个人养老金产品,基金类年内平均单位净值涨幅超15%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09:51 1

摘要:“当时开户是冲着银行的满减金去的,没指望理财收益有多少,现在看着高收益还是挺开心的。”重阳节来临,养老市场备受关注。近来,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不少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成绩单”。10月27日,记者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得知,截至当天,共

“当时开户是冲着银行的满减金去的,没指望理财收益有多少,现在看着高收益还是挺开心的。”重阳节来临,养老市场备受关注。近来,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不少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成绩单”。10月27日,记者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得知,截至当天,共发行1200只个人养老金产品,其中在售876只,停售324只。较试点伊始,产品数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总体概况:

全国推广半年,开户人数翻倍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两周年,36个试点城市已有7279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自去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试点城市向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截至2025年6月15日,全国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数已超过1.5亿人,全国推广半年时间,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户人数翻倍。

10月27日,记者登录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发现,共发行的1200只产品中,有37只理财类产品、466只储蓄类产品、406只保险类产品和301只基金类产品。1200只产品中,处于在售状态的是876只,处于停售状态的是324只。

产品数量扩容的同时,产品规模也实现了大幅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中的公募基金规模达4117.71亿元。

收益比拼:

基金类产品的收益最可观

记者注意到,上述四类产品中,基金类产品的收益最可观,理财类的收益也远超普通理财收益平均水平。

中国证监会10月17日披露的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显示,产品总数已达302只,比二季度末增加了8只,其中包括5只指数增强基金、2只FOF产品和1只ETF联接基金。在产品扩容的同时,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收益也实现正增长。根据Wind数据,截至10月22日,个人养老金基金年内平均单位净值涨幅超过15%,最高收益率达50%以上;市场上302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中,有300只实现正收益。

记者注意到,个人养老金当前可投资的四类产品中,虽然理财类产品在数量上是最少的,但2025年以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已连续三批扩容。至此,已有6家理财公司成功发行3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在37只运作的理财产品中,有26只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时间满一年,其平均收益率为3.71%,中位数为3.53%,最大值6.29%,最小值2.38%。

受保险预定利率调整的影响,从今年一季度起,官方平台开始披露在售的保险产品数量。记者注意到,虽然截至目前,共推出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保险产品达到了406只,但受保险预定利率调整的影响,10月27日记者查询发现,已有324只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陆续停售,在售的仅有82只,以分红险、两全险和万能险为主。

当前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储蓄类产品有455只,占所有在售可投资产品的半壁江山。10月28日,记者登录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手机银行App发现,市场现已难觅高利率个人养老金存款身影,个人养老金存款利率也已普遍进入“1”时代。

专家建议:

投资者应从三个维度综合考量

作为普通投资者,面对上述四类产品,该如何科学配置呢?

在产品选择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副主任、济安金信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闫化海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建议,投资者应从持有期限、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三个维度综合考量,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挑选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金融产品,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如果对风险极为敏感,希望本金安全和收益稳定,而且对收益的期望又不高,可以选择存款、国债等产品,风险低、收益也相对固定。不过,在选择储蓄产品时,需要考虑资金开户银行,因为在目前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下,各家银行平台上销售的储蓄产品都是自家的存款类产品,不会上线其他银行的储蓄产品,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盈米东方金匠投顾团队则建议,个人养老金配置应遵循“长期、稳健、以权益资产为核心增值引擎”的原则。基金(尤其是以宽基做增长)应是主体,承担长期增值任务;保险产品(如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提供保底收益和保障功能,适合作为稳健补充;存款类产品流动性高,但增值能力弱,仅宜作为短期过渡仓位。

青岛养老金融:

养老理财销售破60亿

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推进青岛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拉开了青岛系统性发展养老金融的序幕。7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青岛在养老金融领域取得了亮眼成绩。

在养老金金融方面,持续推动国家养老金融改革试点在青岛市深入开展。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养老理财产品实现销售规模61.1亿元,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余额78.1亿元,全面完成试点进度;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231.02万户,缴存金额15.16亿元;商业养老金累计开户3454户,累计销售金额6.91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销售7917件,金额8040.53万元。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多家银行机构创新推出“养老保障贷”“院易融”等养老专属信贷产品。保险机构深入推广“琴岛e保”,填补普通商业保险对老年人的保障缺口。养老产业金融领域,加大对养老及健康产业的融资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养老产业贷款余额61.34亿元,较年初增长9.7%。泰康、太保、中国人寿等3家险资养老社区正式开业,设计床位1800余张,初步形成“保险+医康养”生态链。

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协同推进的基础上,8月底,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十三部门于近日印发《青岛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央地协同联合施策,共同推动青岛市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完善。

来源:半岛财富

相关推荐